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班数学活动区的创设好指导
【作者】 张丽君
【机构】 甘肃民乐县第一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充分发展幼儿个性。对小班幼儿来说,区域活动尤为重要,因为他们仍处在明显的自我中心阶段,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刚刚开始的集体生活,因此区域活动更能满足他们的自主性。与此同时,教师爷能通过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来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因此,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把幼儿数学活动区的创设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通过数学区域活动和集体数学活动的结合,来达到促进幼儿数概念发展的目的。
一、创设定时的数学区域活动,吸引幼儿积极参与
游戏是小班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他们最感兴趣的是角色扮演类游戏,而主动去数学区域游戏的幼儿较少。如何吸引幼儿参与数学区域活动呢?
我们的办法是,每周抽出两个下午专门进行数学区域活动。在这两个下午,我们用各种有趣的材料和游戏吸每个有参与各种数学区域活动。比如,为了发展幼儿对图形的认知能力,我们专门提供各种积木的造型画;为了发展幼儿对模式的认知,我们有“小动物种花”游戏;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我们有“数物接龙”游戏;为了帮助幼儿比较数的大小,我们开展了数字扑克游戏等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孩子们渐渐喜欢起数学区域活动,也体验到了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观察幼儿在活动区的表现,了解幼儿数概念的发展水平
在进行定时的数学区域活动时,我们根据幼儿的需要和表现,选择性地与幼儿互动。我们还设计了观察量表,内容包括参与活动的幼儿人数、幼儿参与活动的持续时间、幼儿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数学能力、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幼儿之间的对话、师幼之间的互动等等。一段时间后,我们归纳和汇总这些观察记录,这样,每个幼儿都有了一个数学能力发展小档案。通过这些小档案,我们能够更加直接地了解每个幼儿的数概念发展轨迹,并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结合不同主题活动,确定每周数学活动区域的指导重点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开始关注如何把数学活动区与当前的主题活动相结合,使数学区域活动更自然地融入主题式课程,甚至成为课程的点睛之笔等问题。在课题进行过程中,我们发展小班集体活动的时间相对较短,教师根本不能保证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某个知识技能,但是如果能把集体活动内容延生到数学区域活动中去,幼儿就会有更多的操作时间和进一步探索的机会。因此,我们根据主题活动和每个班级的情况,每周确定数学活动区的指导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例如,在“小动物”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把重点定在让幼儿根据物体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上。我们在数字活动区投放了一系列材料,其中包括集体活动中用到的“动物的花花衣”拼图,一充分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需要,同时帮助幼儿发展分类能力。通过每周结合主题活动进行有重点的指导,我们基本可以保证每个幼儿接触数学学习的各方面内容。而对某种知识技能掌握不够好的幼儿,我们叶宁做的心中有数,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幼儿的数概念发展水平
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投放不同的材料,创设一个幼儿丰富层次的数学活动区。通过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教师可以帮助各发展较慢的幼儿进一步学习某种知识技能,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而对于已经掌握某种知识技能的幼儿,教师也可能 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满足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需求。
以模式幼儿为例。通过“做冰棍”的集体活动,我们发现大多数幼儿已经掌握“ABAB”的模式。因此,当这些幼儿选择”种花“游戏时,我们就鼓励他们挑选那些“AB-CABC”或”ABBABB”模式的卡片进行游戏;对于在集体活动中还不能掌握和理解“ABAB”模式的幼儿,我们在“种花”游戏区要求他们再次尝试“ABAB”的模式,帮助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