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口算能力
【作者】 田军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乔官镇高家阳阜小学 邮编262408
【摘要】口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懂理,就是使学生懂得口算的算理;会算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熟练就是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对基本口算能够算得又对又快;灵活就是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首先要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借助“说”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借助“比较”帮助学生运用简便;借助“理论”帮助学生掌握技巧。【关键词】小学数学 口算能力 计算习惯
【正文】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书面表达计算过程而通过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事实表明,口算速度快的,笔算速度也快,正确率高,反之,口算速度慢的,笔算速度也慢,正确率低。“计算要过关,必须抓口算”,这是科学结论,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条规律。口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懂理,就是使学生懂得口算的算理;会算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熟练就是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对基本口算能够算得又对又快;灵活就是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师在口算练习中,用抢答式、开火车式、口算板书式进行口算练习,忽视学生思维过程,这种做法存在不足之处:首先,单纯的注重结果,教师不能充分了解学生对计算法则掌握的程度,运用的计算方法是否简便,从而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灵活的计算方法,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其次,抢答式口算常成为优秀学生表现的机会,差生反应慢,来不及思考逐渐对口算失去信心。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首先要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做计算题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错误,而这些错误并不是学生不会计算,也不是学生不懂算理,而是因为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这表现为:抄错数、看错符号等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只有写对写好才是计算正确的前提。其次,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也就是要看清题目要求,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去解题,以免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这里还要重视提醒学生做题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和数字,以免出现因为看错题目而算错的现象。最后,要培养学生检查的良好习惯,检查的习惯不能说说而已,要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只有会检查才能去检查。不管是哪种良好的计算习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教师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坚持不懈,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
二、借助“说”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在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又能加深对算理的深刻理解。如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14 × 2”教学时,先通过直观演示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口述先算2个10得20,再算2个4得8,最后把两次乘积相加得28,从这个感知活动中学生获得了算理,然后,在原式上再进行初步概括,即边画线边让学生一起口头表述算理:14 × 2=28,想2个10是20,2个4是8,20加上8是28。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这样一种算法模式后,老师可以再出示一些类似的题进行口述训练,强化算理,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三、借助“比较”帮助学生运用简便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地正确迅速,同时还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既然计算能力要有这样的要求,那么口算作为计算的基础,无疑也必须有这样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是借助“比较”来帮助学生运用简便算法,从而使学生的口算方法合理灵活。例如:8.42 ×5这道口算题,应引导学生看出8.42× 5即5个8.42是多少,也就是10个8.42的一半是多少。通过比较,得出口算8.42×5用8.42×10÷2这样口算简便。又如:24+24+23+24+24这道口算题如果单纯地要求学生报出结果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说出“你是怎样算的”这些方法中哪种最简便?①连加;②24+24+23+24+24=24 ×4+23;③24+24+23+24+24=24×5—1,学生通过比较,得出第③种口算方法最简便。这样借助“比较”,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的口算方法就合理灵活,速度快结果也准确。
四、借助“理论”帮助学生掌握技巧
每一种运算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掌握这些理论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如果不懂算理,只是机械训练,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教学中的运算定律和性质,都是运算法则的依据。(一)运用乘法分配律,就可使口算又快又准。例如:25×101=25×100+1)=25×100+25×1=2525,这样借助运算定律不仅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定律,而且会更灵活运用。(二)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在学习口算小数除法时,使学生把已有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例如:1.2 ×0.3=12×3÷100=3.6。这样引导学生口算,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进行类似的口算时,胸有成竹。
五、坚持口算天天练,要充分利用挂图、教具和教学光盘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改善数学教学的模式。使学生对于口算题的兴趣逐步增强。
总之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灵活新颖,并且要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训练,只有这样才可能逐步取得良好的效果,真正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师在口算练习中,用抢答式、开火车式、口算板书式进行口算练习,忽视学生思维过程,这种做法存在不足之处:首先,单纯的注重结果,教师不能充分了解学生对计算法则掌握的程度,运用的计算方法是否简便,从而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灵活的计算方法,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其次,抢答式口算常成为优秀学生表现的机会,差生反应慢,来不及思考逐渐对口算失去信心。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首先要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做计算题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错误,而这些错误并不是学生不会计算,也不是学生不懂算理,而是因为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这表现为:抄错数、看错符号等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只有写对写好才是计算正确的前提。其次,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也就是要看清题目要求,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去解题,以免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这里还要重视提醒学生做题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和数字,以免出现因为看错题目而算错的现象。最后,要培养学生检查的良好习惯,检查的习惯不能说说而已,要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只有会检查才能去检查。不管是哪种良好的计算习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教师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坚持不懈,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
二、借助“说”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在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又能加深对算理的深刻理解。如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14 × 2”教学时,先通过直观演示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口述先算2个10得20,再算2个4得8,最后把两次乘积相加得28,从这个感知活动中学生获得了算理,然后,在原式上再进行初步概括,即边画线边让学生一起口头表述算理:14 × 2=28,想2个10是20,2个4是8,20加上8是28。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这样一种算法模式后,老师可以再出示一些类似的题进行口述训练,强化算理,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三、借助“比较”帮助学生运用简便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地正确迅速,同时还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既然计算能力要有这样的要求,那么口算作为计算的基础,无疑也必须有这样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是借助“比较”来帮助学生运用简便算法,从而使学生的口算方法合理灵活。例如:8.42 ×5这道口算题,应引导学生看出8.42× 5即5个8.42是多少,也就是10个8.42的一半是多少。通过比较,得出口算8.42×5用8.42×10÷2这样口算简便。又如:24+24+23+24+24这道口算题如果单纯地要求学生报出结果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说出“你是怎样算的”这些方法中哪种最简便?①连加;②24+24+23+24+24=24 ×4+23;③24+24+23+24+24=24×5—1,学生通过比较,得出第③种口算方法最简便。这样借助“比较”,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的口算方法就合理灵活,速度快结果也准确。
四、借助“理论”帮助学生掌握技巧
每一种运算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掌握这些理论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如果不懂算理,只是机械训练,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教学中的运算定律和性质,都是运算法则的依据。(一)运用乘法分配律,就可使口算又快又准。例如:25×101=25×100+1)=25×100+25×1=2525,这样借助运算定律不仅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定律,而且会更灵活运用。(二)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在学习口算小数除法时,使学生把已有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例如:1.2 ×0.3=12×3÷100=3.6。这样引导学生口算,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进行类似的口算时,胸有成竹。
五、坚持口算天天练,要充分利用挂图、教具和教学光盘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改善数学教学的模式。使学生对于口算题的兴趣逐步增强。
总之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灵活新颖,并且要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训练,只有这样才可能逐步取得良好的效果,真正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