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多媒体技术为语文课堂插上了新翅膀

【作者】 张娉娉

【机构】 新疆博乐市第三小学(逸夫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而多媒体课件正是由这些因素所组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必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感受。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他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它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愿望。比如,在教学第二册语文《骑牛比赛》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这样设计情境:(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参加一场有趣的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这是场什么比赛吧。瞧,他们连牌子也挂好了。(多媒体出示课题)接着,大家读课题,知道这是一场比赛活动。然后,教师又用极富有鼓动性的语调欢迎运动员入场,随即,运动员进行曲响起,同时 多媒体出示小动物雄赳赳、气昂昂地大踏步走来,这样的导语,这样的音乐配上这样的画面,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个个跟着音乐扭起了身体,还有的大声叫着运动员的名字:”一号运动员公鸡入场。””二号运动员猴子来了。””兔子来了”……那种气氛不亚于观看亚运会开幕式。引导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语文活动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无一不是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目标。多媒体声音、图像结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为学习下段内容打下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启发想象,训练学生创新思维
(一)、音画结合,填补空白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发展,多媒体可以图、文、声、画并茂,填补教材空白,变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材内容。如《小鹰学飞》这一篇课文中,小鹰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飞翔,看到了美丽的景色。多媒体出示俯拍的山川、河流、田野、城市等风景,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启发学生想象小鹰在飞过这些地方时会说些什么呢?撖着美景,享受着音乐,仿佛自己也变成了小鸟,正舒展着双翅,无拘无束地飞翔着,时而俯冲向大地,时而冲向云霄,多么自在,多么逍遥,我想,学生此时对小鹰会飞后的那种自豪的感受,是远非语言能表达的。
(二)、陶冶情感,升华情感。
  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所描写的形象。教学中,让学生在视、听、思中丰富感性知识,产生再造想象,入境动情,形象地感知,理智地思索,动情地描绘,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升华。如教学《秦始皇兵马俑》描写兵马俑神态的一段,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味,领悟作者把兵马俑写“活”的精妙之处,再让学生有目的地欣赏各种兵马俑的录像,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并提醒学生注意那各种各样的神态姿势,看谁记得多。然后让学生回忆画面,发挥想象,用“有的……也许(可能、似乎)……”句式说说还有哪些神态(或姿态)的兵马俑,这样,学生通过感知、思索、描绘、再现,就会由衷地赞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联系课文最后一段,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求异畅想,促进升华。
   (三)、体会美感,练习说话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可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能促使学生运用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认知活动.主动探索知识,大大激发其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其主体积极性。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声画并茂,能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气氛、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如《黄果树瀑布》一文,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时,借助多媒体的放映,配以舒缓或急速的朗读,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也来到黄果树瀑布观光。假如你是一名摄影爱好者,看到眼前的“瀑布从天而降、水花漫天浮游、银雨洒金街”的景象,你一定想拍摄下自己认为最美的景象,留作纪念。那你将如何拍摄?请你把你欲拍的景象用一段话告诉大家。想象交流之后,又请全体同学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感情朗读,让学生领略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由此达到提高学生语感的目的。 
  三、运用多媒体,拓展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这就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网络中丰富的信息,为学生的语文学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更好地借助文本的“留白”而展开想象的超文本阅读为学生阅读信息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可以这样用想象拓展课文:
师:最后,凶恶的狼扑向了可怜的小羊,这时小羊会怎么样呢?
生:小羊不想死,但它力气太小,斗不过狼,它吓呆了,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狼扑过来,咬断它的喉咙,连救命都不会喊了。
师:这只小羊太胆小了,连救命都不会喊,真是可怜!可悲!
生:小羊边避开大灰狼边大声喊救命,狮子大王听到了,边赶过来边威吓狼:“该死的狼,以强欺弱,你吃了羊,当心我也吃掉你!”狼连忙收住手。小羊对狮子感激不尽。
师:小羊喊救命,至少有一线生的希望。如果没人听到呢?那不是糟了吗?
生:小羊急中生智,身子一蹲,从狼的肚子下钻过去,用头使劲一顶狼屁股,狼刚才扑得太猛了,“扑通”一声掉进了河中央,“哇哇”直叫。小羊拍手叫好,笑着跑开了。狼怎么也爬不上来。他平时作恶太多,小兔、小松鼠、小猪见了也不理它,最后淹死了。
师:这真是一只机智、勇敢的小羊。
生:小羊心想,斗不过你,我也可以拖你去死。于是小羊顺势抱住狼脖子往河里跳,他俩都被水冲走了。
生:小羊连忙说:“当心,你吃了我,你会中毒而死的!”狼呆住了。小羊接着说:“我早晨经过菜园子时,身上被种菜的老大爷不小心喷上了很毒的农药了。”狼一听,心想,还是老命要紧,暂时不吃了吧。
……
   这个教学实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课文的空白处成了学生驰骋想象的空间;而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实现了信息的拓展,也相应地提升了这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3、《语文课程标准》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学习资料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