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作者】 耿海燕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索镇东镇小学 ( 邮编:256400)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在我们日常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呢?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堂教学,是在音乐的教学中,教会了学生唱几首歌?跳会了几个舞蹈?学会的一些音乐常识?……。而我个认为,成功的音乐教学,关键在于学生如何让自己的音乐作品与众不同,在于学生如何表现出自己不同的思想,在于通过音乐学习明确了一些人生观,在于通过音乐学习明确了一些世界观。?以往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是老师在一字一句、一个一个的动作分解等来完成音乐的教学工作。这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固定教学套路中,思维也离不开教师的套路,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的思想是僵化在某种固定的模式中。这样的教学往往在不经意中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常常感慨,为什么有的学生拥有良好的音乐功底,一首歌,一曲舞,无不透露着他们的天真的心灵,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归根结底的来说,只有学生用自己的思想来表达了对音乐的理解,才能表达出这样的效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当堂训练,则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看似简单的八个字,实际上蕴含的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只有真正做到“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上过音乐优质课的老师一定很清楚,其事前准备工作是上课时间的无数倍,这让我们感慨:一周十七八节的课时,如何一一将每节课准备充分,当我有幸阅读蔡林森老师《先学后教》这本书的时候,对所有的问题我仿佛都找到了答案。?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时,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灵活地进行。有时可集中学、集中教、最后练,有时可分散学、分散教、分散练,有时可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
“先学”环节:
?“先学”之前教师要讲一两句,准确地、明确地揭示学习的目标,还要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让学生很快地通过引桥,上了自学的高速公路。在“先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高效地完成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可给“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但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彻底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还是个别性的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知识方面的问题,把与新知有联系的、倾向性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修改教案,是“第二次备课”。
“后教”环节:
(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共性的内容,学生会的一律不教。
(2)明确教的方式。应该是“兵教兵”,即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只评定对或错、完整不完整,对不对的教师要帮助更正,对不完整的要补充。
??(3)明确教的要求。要不折不扣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引导学生找出规律,上升到理论,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提醒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
?“当堂训练”环节:
????要保证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训练的形式像竞赛、考试那样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这样的课堂作业犹如“实弹演习”,能够及时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尽可能及时指出学生的问题,快速准确地反馈信息。
??? 总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非常好的教学模式,在实施前我们应该真正的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讨论,能够把这种教学模式与我们的教学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学生的底子薄,自学能力差,接受式学习已成主要学习方式的特点,要是完全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式、方法,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我们应该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指引下,开展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1
在我们日常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呢?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堂教学,是在音乐的教学中,教会了学生唱几首歌?跳会了几个舞蹈?学会的一些音乐常识?……。而我个认为,成功的音乐教学,关键在于学生如何让自己的音乐作品与众不同,在于学生如何表现出自己不同的思想,在于通过音乐学习明确了一些人生观,在于通过音乐学习明确了一些世界观。?以往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是老师在一字一句、一个一个的动作分解等来完成音乐的教学工作。这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固定教学套路中,思维也离不开教师的套路,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的思想是僵化在某种固定的模式中。这样的教学往往在不经意中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常常感慨,为什么有的学生拥有良好的音乐功底,一首歌,一曲舞,无不透露着他们的天真的心灵,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归根结底的来说,只有学生用自己的思想来表达了对音乐的理解,才能表达出这样的效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当堂训练,则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看似简单的八个字,实际上蕴含的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只有真正做到“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上过音乐优质课的老师一定很清楚,其事前准备工作是上课时间的无数倍,这让我们感慨:一周十七八节的课时,如何一一将每节课准备充分,当我有幸阅读蔡林森老师《先学后教》这本书的时候,对所有的问题我仿佛都找到了答案。?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时,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灵活地进行。有时可集中学、集中教、最后练,有时可分散学、分散教、分散练,有时可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
“先学”环节:
?“先学”之前教师要讲一两句,准确地、明确地揭示学习的目标,还要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让学生很快地通过引桥,上了自学的高速公路。在“先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高效地完成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可给“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但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彻底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还是个别性的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知识方面的问题,把与新知有联系的、倾向性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修改教案,是“第二次备课”。
“后教”环节:
(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共性的内容,学生会的一律不教。
(2)明确教的方式。应该是“兵教兵”,即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只评定对或错、完整不完整,对不对的教师要帮助更正,对不完整的要补充。
??(3)明确教的要求。要不折不扣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引导学生找出规律,上升到理论,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提醒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
?“当堂训练”环节:
????要保证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训练的形式像竞赛、考试那样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这样的课堂作业犹如“实弹演习”,能够及时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尽可能及时指出学生的问题,快速准确地反馈信息。
??? 总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非常好的教学模式,在实施前我们应该真正的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讨论,能够把这种教学模式与我们的教学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学生的底子薄,自学能力差,接受式学习已成主要学习方式的特点,要是完全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式、方法,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我们应该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指引下,开展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