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体观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者】 丁科
【机构】 贵州省瓮安第三中学
【摘要】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很多专家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来概括主体性,其中自主性侧重亍主体权利,表观为主体对活动诸因素的占有和支配,能动性侧重于主体能力,表观为主体活动的自觉选择和参与,创造性是人的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的集中反映,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观。现代社会的开放、发展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到主体,使其具有主体性是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关键词】中学 英语教学 主体性 素质教育 课堂教育
【正文】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实现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变。而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要义是使全体学生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是从教育的本质功能出发的,其对立面是“应试教育”。主体教育是针对我国教育中存在的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弊端而提出的,其要义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它科学地阐述了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主动与受动的关系,其对立面是“客体教育”和“被动学习”。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发展,即怎样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正成为我们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不具有主体性的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学生的素质发展,离不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一个没有目标追求,对学习缺乏责任感和热情,不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是不能取得包括学习素质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的。所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即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在中学阶段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原则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按自己的构思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主体性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尽量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主体性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课堂是由教师设计并负责组织实施的。在课堂上教师的自主权明显大于学生的自主权,学生按老师的指令要求完成学习过程。实施主体性教学?核心问题是要改变传统的由教师主宰课堂的模式。尽量地由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新模式。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呢?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把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目标,主要抓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现代教学目标,不仅重视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而且还强调通过知识教学发展能力和渗透思想教育方面的目标。主体性教学的目标、在发展能力上尤其重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渗透思想教育方面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
教师在制定一个学期、一个单元具体到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是否把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动机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目标,这是关系到实施主体性教学成败的首要问题。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有了明确的自主性教学目标就能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自觉、自动地激发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传授扮演了课堂的主角,占去绝大多数时间,这样长时间下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提倡师生互动,以课上的自主学习为主。学生的学习结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在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中,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既能提高课堂学习吸收率,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思想的试金石。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上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要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是促其主体性发展的基础条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从采用多种教法入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创设情景教学法:利用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有层次地将所学内容展观在学生面前,将传统教学媒体(如语言、教材、板书、实物、挂图、模型等)与观代教学媒体(如电视、录相、录音、计算机等)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视听感觉,尽量做到能听的让他们听,能看的让他们看,能摸的让他们摸,充分发挥多种器官的作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学生的自主学习靠教师的激励和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自主学习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而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不论课上的还是课后的,主要靠教师的激励和指导。因此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是一级调控主体。他不仅调控制自己的施教活动,还指导全班学生的活动,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二级调控主体,他们是在接受教师指令后进学习活动的自我调控。他们是否能够自主学习要看教师是否给他们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条件和时间,同时来自教师的激励的语言、赞美的眼神、支持的行为、热情的表彰,都是学生们积极自主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课堂学习实践中教师要多安排,多指导、多表扬、多激励学生,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淋漓尽致,也只有这样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增强了自信心,自主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四、“给学生留有余地”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任何一个人如果总是被要求如何如何,而自己一点自主权力都没有,一切照章办事,那么工作也就没有积极性、创造性。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才可能产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自主检测和评定学习结果,自主补漏和矫正,学生自己就有主动权能把教师的正确要求变成学生自觉的自我要求,把教师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要求和措施变成符合学生实际的要求的措施。凡是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在外界强迫下被动地学习,而是教师的合作者自主地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责任心和主动性。
教师“给学生留有余地”的做法体观了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原则,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活动和表观的机会,尽可能地照顾学生在生理、智能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差异要纠正传统教学观念中有关“差生”的错误认识,保证教学活动中的公正、平等和无岐视。在英语课的设计提问,回答问题时,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即便是回答不出来时也要耐心等待,或启发帮助,让这个学生感到教师的耐心期待,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感到生生平等,师生平等。只有这样智能差的学生才能体验成功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
21世纪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素质的人材,这就给中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材,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实现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变。而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要义是使全体学生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是从教育的本质功能出发的,其对立面是“应试教育”。主体教育是针对我国教育中存在的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弊端而提出的,其要义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它科学地阐述了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主动与受动的关系,其对立面是“客体教育”和“被动学习”。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发展,即怎样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正成为我们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不具有主体性的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学生的素质发展,离不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一个没有目标追求,对学习缺乏责任感和热情,不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是不能取得包括学习素质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的。所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即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在中学阶段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原则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按自己的构思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主体性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尽量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主体性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课堂是由教师设计并负责组织实施的。在课堂上教师的自主权明显大于学生的自主权,学生按老师的指令要求完成学习过程。实施主体性教学?核心问题是要改变传统的由教师主宰课堂的模式。尽量地由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新模式。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呢?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把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目标,主要抓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现代教学目标,不仅重视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而且还强调通过知识教学发展能力和渗透思想教育方面的目标。主体性教学的目标、在发展能力上尤其重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渗透思想教育方面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
教师在制定一个学期、一个单元具体到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是否把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动机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目标,这是关系到实施主体性教学成败的首要问题。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有了明确的自主性教学目标就能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自觉、自动地激发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传授扮演了课堂的主角,占去绝大多数时间,这样长时间下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提倡师生互动,以课上的自主学习为主。学生的学习结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在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中,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既能提高课堂学习吸收率,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思想的试金石。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上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要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是促其主体性发展的基础条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从采用多种教法入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创设情景教学法:利用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有层次地将所学内容展观在学生面前,将传统教学媒体(如语言、教材、板书、实物、挂图、模型等)与观代教学媒体(如电视、录相、录音、计算机等)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视听感觉,尽量做到能听的让他们听,能看的让他们看,能摸的让他们摸,充分发挥多种器官的作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学生的自主学习靠教师的激励和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自主学习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而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不论课上的还是课后的,主要靠教师的激励和指导。因此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是一级调控主体。他不仅调控制自己的施教活动,还指导全班学生的活动,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二级调控主体,他们是在接受教师指令后进学习活动的自我调控。他们是否能够自主学习要看教师是否给他们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条件和时间,同时来自教师的激励的语言、赞美的眼神、支持的行为、热情的表彰,都是学生们积极自主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课堂学习实践中教师要多安排,多指导、多表扬、多激励学生,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淋漓尽致,也只有这样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增强了自信心,自主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四、“给学生留有余地”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任何一个人如果总是被要求如何如何,而自己一点自主权力都没有,一切照章办事,那么工作也就没有积极性、创造性。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才可能产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自主检测和评定学习结果,自主补漏和矫正,学生自己就有主动权能把教师的正确要求变成学生自觉的自我要求,把教师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要求和措施变成符合学生实际的要求的措施。凡是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在外界强迫下被动地学习,而是教师的合作者自主地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责任心和主动性。
教师“给学生留有余地”的做法体观了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原则,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活动和表观的机会,尽可能地照顾学生在生理、智能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差异要纠正传统教学观念中有关“差生”的错误认识,保证教学活动中的公正、平等和无岐视。在英语课的设计提问,回答问题时,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即便是回答不出来时也要耐心等待,或启发帮助,让这个学生感到教师的耐心期待,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感到生生平等,师生平等。只有这样智能差的学生才能体验成功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
21世纪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素质的人材,这就给中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材,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