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实施七色教育,打造幸福童年
【作者】 胡琼
【机构】 浙江省永嘉县瓯北中心幼儿园邮编:325102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可以通过红色、绿色、黄色、蓝色、青色、橙色、紫色教育,为幼儿创设一个幸福的童年。【关键词】七色教育 幸福童年
【正文】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幼儿的健康、科学成长,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家族的成败得失。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如何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教育,俨然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摆在各级教育决策者和教师面前。
我们认为,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适当地进行七色(红橙黄绿蓝青紫)教育,能有效地提升幼儿的思想道德水平、乃至提升幼儿的智力、情感。
一、红色教育——革命教育
红色教育旨在以红色作为时代精神内涵的象征、务实的落点在于教育。对于幼儿而言,让他们理解革命先烈的光辉历史,那是非常的困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革命思想教育远离儿童教育。相反,我们还要加强思想教育,让幼儿在幼小的心灵里投下革命教育的影子,使其潜意识里知道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一)革命教育人物化
要想让幼儿理解复杂的革命历史事件,那是非常地困难,但是,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用伟人的事迹来简化,那就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幼儿从小就认识伟人的事例,进而体会到革命团体的前赴后继、英勇不屈,这是幼儿革命教育的重点之所系。在幼儿园里,我们可以适当地让学生认识伟人毛泽东、周恩来,使得复杂的中共建党史、建国史浓缩在二位伟人的事迹中,起到以简驭繁的教育效果。
(二)革命事件图形化
对于幼儿而言,让他们长时间地学习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那是缘木求鱼;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去设计一些适合幼儿理解的画图,使得幼儿能够以自己的眼光去建构历史。如,我们可以将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浓缩在一幅图里,使得幼儿认识到这些人的勇敢,也可以带幼儿认识油画《开国大典》,使其认识到一个伟人正在缔造一个新国家。
(三)革命功绩音乐化
对于幼儿来讲,音乐的理解是没有界限的;因此,我们在幼儿思想教育中,将一些复杂的革命教育融合在音乐教育中,如让学生听《唱支山歌给党听》这一歌曲,使其感受到音乐的旋律,而后教师简要的告诉学生,这是人民发自内心的歌颂党,我想,这样,虽然学生听不懂什么叫做党,但是他已经感性地知道有一首歌是歌颂某一些人的。
二、绿色教育——环境教育
幼儿教育是受着环境教育的影响,在与环境教育的动态发展中实现发展。因此,幼儿园应重视环境建设,将环境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创新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形式与途径。幼儿园首先应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投入财力改善硬件设施,美化环境,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都能与幼儿互动交流;幼儿园更应重视软环境的建设,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所在地域文化特征选择适宜的环境教育内容,同时积极回应时代潮流,对幼儿实施低碳环保教育。幼儿园还应充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所有环节与细节进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绿色环保活动与家园共育活动,提升幼儿园环境教育的效果。
(一)幼儿园环境教育情境化
幼儿园教育应启蒙幼儿关爱自然、关注同伴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真正有效地实施绿色教育,实现幼儿健康成长。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通过触、摸、看、嗅和品尝等方法来学习欣赏自然之美,培植热爱自然之情。如:在不同季节的不同雨天,我们带孩子去看雨、听雨、淋雨(毛毛细雨),比较春天的小雨、夏天的大雨、秋天的阵雨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形态,记录雨中树木花草的变化,讲述自己在雨中的感受;
(二)幼儿园环境教育过程化,
幼儿园环境教育尤其要引导幼儿体验关爱环境、参与环保的乐趣。我们结合本地区开展的植树活动,在幼儿园开展了“领养小树苗”的活动。幼儿在家长或教师的带领下,认领和种植小树,带领幼儿给树苗浇水、松土、治虫等。幼儿由于亲自参与了种植、管理过程,每当孩子们讨论和交流种植小树苗的经验时,“小树苗怕晒”、“定时浇水”、“要经常松土”、“毛毛虫最爱吃树叶”等话语常常从孩子们嘴里蹦出来。由此可见,幼儿习得的不仅是植树及树木生长的有关知识,而是内化了植树造林与改善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知识,获得了参与劳动、参与环境保护的乐趣。
(三)幼儿园环境教育生活化
幼儿园环境教育应教会幼儿学习善待同伴、保护自然的基本技能。如何使幼儿理解生活垃圾的产生给人类生活带来不便、对环境造成污染以及给我们生存的地球造成沉重负担的实际意义,从小养成不乱扔垃圾和学会科学地处理垃圾,我们设计了“小小垃圾筒”的角色游戏活动,分别由孩子扮演垃圾筒、包装袋、果壳等角色。当孩子们将自己投入到垃圾筒时,扮演垃圾筒的孩子发出了呼唤,“吃不消了!”“臭死我了!”扮演清洁员的孩子到处追逐、清扫飞舞的垃圾……
三、黄色教育——历史教育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幼稚园的课程可以以自然、社会为中心”,“儿童的环境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自然的环境;一种是社会的环境。自然的环境就是各种动植物的现象。社会的环境就是人、家庭、集社、市场等类的交往。”历史教育对于幼儿的德育、智力、美育、体育的开发具有好处。
1、神话故事励志化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文化中,有一块是世界上值得骄傲的一页,拥有者令人赞叹的神话故事。实践证明,幼儿对于神话故事是非常滴感兴趣,我们可以在幼儿教育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神话故事教育。如,我们可以通过盘古开天的故事,向幼儿渗透盘古的勇敢无畏和无私无惧的精神。中国丰富的神话故事,为幼儿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也为幼儿教育提供了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教育。
2、经典故事人文化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幼儿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幼儿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我们不能因为幼儿年龄偏小而漠视人文教育,也不能因为人文的高端化而忽视人文教育;事实上,在幼儿教育中,渗透、实施人文教育依然有广阔的空间,人文教育依然有广阔的舞台。如,我们可以用刻舟求剑让幼儿体会到变与变,用守株待兔感受到解决的优化,等等。
3、历史故事批判化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无数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组合成了一副波澜壮阔的历史轨迹。在这幅历史画卷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忠贞也有叛变,有惊奇也有平淡,有赞叹也有惋惜。正是因为人物的多元化、多样化,才使得历史不平凡、不平淡。幼儿教育可以借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让幼儿在教育中形成一定的批判性眼光,知道人物的“好坏”,事件的“妙歹”。如,使幼儿认识岳飞等一些历史人物,知道其是属于好人还是坏人。
四、蓝色教育——海洋教育
对于幼儿而言,其天性是喜欢海洋动物的,因而在幼儿教育中,有机地结合海洋教育,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我们可以从建筑设计、环境布置等方面倾力打造海洋主题园,凸显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使其渗透到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努力展示海洋文化教育的特征。具体做法是:创设了充满童趣、富有海洋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建立了海洋教育文化墙,进行了海洋生物、贝壳创意制作展等,让幼儿在认识丰富的海洋资源的同时,感受浓浓的海洋文化氛围。温州地处东海之滨,完全可以利用东海开发出“蓝色课程体系”,制定科学的、适宜的幼儿海洋科学知识启蒙教育方案,如有条件,甚至可以开发处校本课程,以发挥“蓝色教育”的效力。
如 六一 期间,我园组织开展了首届幼儿园海洋文化节 ,内容包括以海洋特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海洋文化环保作品展(利用贝类及废旧材料进行制作)海洋保护的长卷绘画 海洋生物大调查 海洋科普知识亲子手抄报展以及开展 爱海护海 等社会公益活动等。
五、青色教育——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现在,许多幼儿园对于生命教育处于忽视的状态,尤其对于死亡教育更是讳疾忌医。其实,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家庭的全部,每一次教育都是一次生动的旅行。让生命教育贯穿幼儿教育,是可行的;通过生命教育,让幼儿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甚至让幼儿一定程度上知道死亡,如明白亲人的离开是永远的离开,等。
生命是可贵的,生命是沉重的。让青色教育走进幼儿教育,不是在人为地给幼儿以沉重的心理负担,而是让其科学地对待生命轮回,知道花开一次,知道慢慢变老,知道终究要走,这样,他就会珍惜眼前的生活,享受美好的家园生活!
六、橙色教育——艺术教育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幼儿是一个有独特思维、独有思路、独自思想的生命体,他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但是,幼儿对于艺术的渴求是和成人一样的,幼儿非常喜欢涂鸦之作、喜欢唱歌跳舞。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加强艺术教育,让幼儿艺术地学习、艺术地生活。艺术教育不是培养孩子出一大堆艺术家,而是让幼儿在接触艺术的过程学会欣赏、学会倾听,进而影响其儒雅气质的形成。如,幼儿园可以通过音乐课、美术课等课程的设置,使幼儿不知不觉中受到艺术教育。
七、紫色教育——体育教育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幼儿而言,如何让他们喜欢运动、喜欢体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摆在教师面前。体育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使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得到提升、发展。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场地,经常性地开展体育活动,使幼儿常年坚持开展跳绳、踢毽、跳皮筋、健身操等大课间活动。每年的体育节、阳光体育活动月以及哑铃操、健美操等活动,生动展示了幼儿“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风采。
教育的真谛不是灌输,而是用智慧实现人生的幸福。幼儿教育应秉承“让幼儿健康成长,让幼儿快乐成长,让幼儿多元成长”的理念,让每个幼儿在课堂内外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在温暖的幼儿园里孕育生命的底色,在“七彩校园”中享受幸福,放飞梦想。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幼儿的健康、科学成长,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家族的成败得失。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如何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教育,俨然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摆在各级教育决策者和教师面前。
我们认为,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适当地进行七色(红橙黄绿蓝青紫)教育,能有效地提升幼儿的思想道德水平、乃至提升幼儿的智力、情感。
一、红色教育——革命教育
红色教育旨在以红色作为时代精神内涵的象征、务实的落点在于教育。对于幼儿而言,让他们理解革命先烈的光辉历史,那是非常的困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革命思想教育远离儿童教育。相反,我们还要加强思想教育,让幼儿在幼小的心灵里投下革命教育的影子,使其潜意识里知道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一)革命教育人物化
要想让幼儿理解复杂的革命历史事件,那是非常地困难,但是,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用伟人的事迹来简化,那就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幼儿从小就认识伟人的事例,进而体会到革命团体的前赴后继、英勇不屈,这是幼儿革命教育的重点之所系。在幼儿园里,我们可以适当地让学生认识伟人毛泽东、周恩来,使得复杂的中共建党史、建国史浓缩在二位伟人的事迹中,起到以简驭繁的教育效果。
(二)革命事件图形化
对于幼儿而言,让他们长时间地学习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那是缘木求鱼;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去设计一些适合幼儿理解的画图,使得幼儿能够以自己的眼光去建构历史。如,我们可以将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浓缩在一幅图里,使得幼儿认识到这些人的勇敢,也可以带幼儿认识油画《开国大典》,使其认识到一个伟人正在缔造一个新国家。
(三)革命功绩音乐化
对于幼儿来讲,音乐的理解是没有界限的;因此,我们在幼儿思想教育中,将一些复杂的革命教育融合在音乐教育中,如让学生听《唱支山歌给党听》这一歌曲,使其感受到音乐的旋律,而后教师简要的告诉学生,这是人民发自内心的歌颂党,我想,这样,虽然学生听不懂什么叫做党,但是他已经感性地知道有一首歌是歌颂某一些人的。
二、绿色教育——环境教育
幼儿教育是受着环境教育的影响,在与环境教育的动态发展中实现发展。因此,幼儿园应重视环境建设,将环境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创新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形式与途径。幼儿园首先应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投入财力改善硬件设施,美化环境,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都能与幼儿互动交流;幼儿园更应重视软环境的建设,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所在地域文化特征选择适宜的环境教育内容,同时积极回应时代潮流,对幼儿实施低碳环保教育。幼儿园还应充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所有环节与细节进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绿色环保活动与家园共育活动,提升幼儿园环境教育的效果。
(一)幼儿园环境教育情境化
幼儿园教育应启蒙幼儿关爱自然、关注同伴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真正有效地实施绿色教育,实现幼儿健康成长。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通过触、摸、看、嗅和品尝等方法来学习欣赏自然之美,培植热爱自然之情。如:在不同季节的不同雨天,我们带孩子去看雨、听雨、淋雨(毛毛细雨),比较春天的小雨、夏天的大雨、秋天的阵雨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形态,记录雨中树木花草的变化,讲述自己在雨中的感受;
(二)幼儿园环境教育过程化,
幼儿园环境教育尤其要引导幼儿体验关爱环境、参与环保的乐趣。我们结合本地区开展的植树活动,在幼儿园开展了“领养小树苗”的活动。幼儿在家长或教师的带领下,认领和种植小树,带领幼儿给树苗浇水、松土、治虫等。幼儿由于亲自参与了种植、管理过程,每当孩子们讨论和交流种植小树苗的经验时,“小树苗怕晒”、“定时浇水”、“要经常松土”、“毛毛虫最爱吃树叶”等话语常常从孩子们嘴里蹦出来。由此可见,幼儿习得的不仅是植树及树木生长的有关知识,而是内化了植树造林与改善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知识,获得了参与劳动、参与环境保护的乐趣。
(三)幼儿园环境教育生活化
幼儿园环境教育应教会幼儿学习善待同伴、保护自然的基本技能。如何使幼儿理解生活垃圾的产生给人类生活带来不便、对环境造成污染以及给我们生存的地球造成沉重负担的实际意义,从小养成不乱扔垃圾和学会科学地处理垃圾,我们设计了“小小垃圾筒”的角色游戏活动,分别由孩子扮演垃圾筒、包装袋、果壳等角色。当孩子们将自己投入到垃圾筒时,扮演垃圾筒的孩子发出了呼唤,“吃不消了!”“臭死我了!”扮演清洁员的孩子到处追逐、清扫飞舞的垃圾……
三、黄色教育——历史教育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幼稚园的课程可以以自然、社会为中心”,“儿童的环境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自然的环境;一种是社会的环境。自然的环境就是各种动植物的现象。社会的环境就是人、家庭、集社、市场等类的交往。”历史教育对于幼儿的德育、智力、美育、体育的开发具有好处。
1、神话故事励志化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文化中,有一块是世界上值得骄傲的一页,拥有者令人赞叹的神话故事。实践证明,幼儿对于神话故事是非常滴感兴趣,我们可以在幼儿教育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神话故事教育。如,我们可以通过盘古开天的故事,向幼儿渗透盘古的勇敢无畏和无私无惧的精神。中国丰富的神话故事,为幼儿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也为幼儿教育提供了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教育。
2、经典故事人文化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幼儿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幼儿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我们不能因为幼儿年龄偏小而漠视人文教育,也不能因为人文的高端化而忽视人文教育;事实上,在幼儿教育中,渗透、实施人文教育依然有广阔的空间,人文教育依然有广阔的舞台。如,我们可以用刻舟求剑让幼儿体会到变与变,用守株待兔感受到解决的优化,等等。
3、历史故事批判化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无数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组合成了一副波澜壮阔的历史轨迹。在这幅历史画卷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忠贞也有叛变,有惊奇也有平淡,有赞叹也有惋惜。正是因为人物的多元化、多样化,才使得历史不平凡、不平淡。幼儿教育可以借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让幼儿在教育中形成一定的批判性眼光,知道人物的“好坏”,事件的“妙歹”。如,使幼儿认识岳飞等一些历史人物,知道其是属于好人还是坏人。
四、蓝色教育——海洋教育
对于幼儿而言,其天性是喜欢海洋动物的,因而在幼儿教育中,有机地结合海洋教育,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我们可以从建筑设计、环境布置等方面倾力打造海洋主题园,凸显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使其渗透到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努力展示海洋文化教育的特征。具体做法是:创设了充满童趣、富有海洋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建立了海洋教育文化墙,进行了海洋生物、贝壳创意制作展等,让幼儿在认识丰富的海洋资源的同时,感受浓浓的海洋文化氛围。温州地处东海之滨,完全可以利用东海开发出“蓝色课程体系”,制定科学的、适宜的幼儿海洋科学知识启蒙教育方案,如有条件,甚至可以开发处校本课程,以发挥“蓝色教育”的效力。
如 六一 期间,我园组织开展了首届幼儿园海洋文化节 ,内容包括以海洋特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海洋文化环保作品展(利用贝类及废旧材料进行制作)海洋保护的长卷绘画 海洋生物大调查 海洋科普知识亲子手抄报展以及开展 爱海护海 等社会公益活动等。
五、青色教育——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现在,许多幼儿园对于生命教育处于忽视的状态,尤其对于死亡教育更是讳疾忌医。其实,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家庭的全部,每一次教育都是一次生动的旅行。让生命教育贯穿幼儿教育,是可行的;通过生命教育,让幼儿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甚至让幼儿一定程度上知道死亡,如明白亲人的离开是永远的离开,等。
生命是可贵的,生命是沉重的。让青色教育走进幼儿教育,不是在人为地给幼儿以沉重的心理负担,而是让其科学地对待生命轮回,知道花开一次,知道慢慢变老,知道终究要走,这样,他就会珍惜眼前的生活,享受美好的家园生活!
六、橙色教育——艺术教育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幼儿是一个有独特思维、独有思路、独自思想的生命体,他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但是,幼儿对于艺术的渴求是和成人一样的,幼儿非常喜欢涂鸦之作、喜欢唱歌跳舞。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加强艺术教育,让幼儿艺术地学习、艺术地生活。艺术教育不是培养孩子出一大堆艺术家,而是让幼儿在接触艺术的过程学会欣赏、学会倾听,进而影响其儒雅气质的形成。如,幼儿园可以通过音乐课、美术课等课程的设置,使幼儿不知不觉中受到艺术教育。
七、紫色教育——体育教育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幼儿而言,如何让他们喜欢运动、喜欢体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摆在教师面前。体育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使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得到提升、发展。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场地,经常性地开展体育活动,使幼儿常年坚持开展跳绳、踢毽、跳皮筋、健身操等大课间活动。每年的体育节、阳光体育活动月以及哑铃操、健美操等活动,生动展示了幼儿“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风采。
教育的真谛不是灌输,而是用智慧实现人生的幸福。幼儿教育应秉承“让幼儿健康成长,让幼儿快乐成长,让幼儿多元成长”的理念,让每个幼儿在课堂内外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在温暖的幼儿园里孕育生命的底色,在“七彩校园”中享受幸福,放飞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