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
【作者】 王茂娟 张建龙
【机构】 山东省临沂义堂中学
【摘要】英语教学中的英语综合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这几个重要方面,听是进行言语交际的重要手段,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这四种基本技能中,听是获得语言信息和感受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途径。【关键词】语言知识传授、技巧与习惯、 激发积极性 、多媒体课件教学、心理素质培养
【正文】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语言目标作出了明确要求,英语的综合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这几个重要方面,然而,听是我们进行言语交际的重要手段,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这四种基本技能中,听是获得语言信息和感受的最主要的途径。没有听,英语这一语言也就失去了它的本身意义,也不能称之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经调查研究表明,听几乎占整个言语交际活动总量的 一半 。因此,加强学生听力训练,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已逐步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的高度重视。尤其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全面实施,对听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训练听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随着英语新教材的应用,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已经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然而,听力这一基本技能存在着许多问题。目前初中英语的听力教学还处于起点阶段,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规范的、有章可寻的一套体系。目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与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标尚有一定的差距。对于这些存在于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我主要从几个方面克服这些问题。
一、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我认真教好音标,严格把好音标关。我认为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要使初中生人人打好语音基础,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注意朗读技巧的训练和培养。在课堂上我有意传授语句重音、节奏、音变、连续以及语调等知识,加强学生的朗读技巧。
第三,正确引导学生记忆单词,任何一门语音的学习都离不开词汇的学习和积累。词汇的学习要边学边记,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读音规则进行记忆。
二、重视培养学生听力理解的技巧与良好听的习惯
听力教学步骤合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端正听力教学的态度,不断探索听力教学的方法,总结听力教学的经验、提高听力教学水平。我认为,利用有限的条件,采用合理的教学步骤,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听力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为此,为上好一节听力课,我设计好自己的听力教学程序,在课前课上注意以下几点。
1、听力训练前的准备工作
(1)教学媒体的选择
练习听力要注重教学媒体的选择,我校每位英语教师有一台录音机,教室内也有多媒体,那么在平常听力教学时,我尽量让学生模仿录音材料。我在放录音后,还尽量用较地道的英语来朗读听力材料。这样学生可以跟上语速。我上每一节英语课都尽量利用录音、录像、语音室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因为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直接接受听力材料。
(2)听力材料的选择
自行补充听力材料时,在难度上,应坚持从易到难,逐步深入的原则;在数量上,要大量训练,用不同的方式,才有可能获得比较自由的听力;在内容上,应尽量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日常生活、文化教育、风土人情、人物、科普等。而讲故事又有另一套陈述的格式,兼有口语和书面语的特点,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新教材的特点,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具有真实语言特点的、具有实际交际意义的语篇材料。这样,有利于学生交际性听的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将学到的和听到的信息表达出来。
三、寓听力理解训练于日常教学中
要想训练学生听力要与日常教学结合在一起,所以,在上每一节课时我尽量要用英语组织教学,这是听力训练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有效的听力训练方法。
其次,在课时安排上,可充分利用课前 5 分钟或每节课的复习时间,让学生听一些有关材料,作为“热身运动”或者利用课堂教学结束前数分钟安排训练听力。
第三,在内容选择上,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听力材料,从不轻易放弃,在内容的呈现上,应遵循听、说、读、写教学顺序,做到先听后说,先说后读,先读后写;或者把教材中的内容改成听力材料。第四,与课本配套的同步听力以及练习册、目标测试中的听力练习等,更是要坚持随着教学进行训练。
四、注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保持良好的状态,自觉养成好习惯对于听力的培养十分的重要。从听力训练的初始阶级就应强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积极性首先,要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教育,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明确告诉学生,听是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加以重视。同时不否认听力理解有相当的难度,只要正视它,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是能够克服的。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担忧、反感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听的兴趣,看到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要适时给予表扬。如在训练时可采用抢答方式,看谁反应迅速,答得正确性。
五、给学生一片自由发展、自由发挥的天地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必须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课堂表演就是要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给学生一片自由发展、自由发挥的天地。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而表演正是集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于一体,它摆脱了死记硬背的旧模式。我在教学中,经常请几人一组运用所学的知识表演,成效较大。听力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辨音能力的基础上,学生必须有很好的语音知识,要能辨别句子的连续、节奏及语调等发音技巧方面的变化,并且尽可能熟悉各种人的音调以及轻重缓急、喜怒哀乐、个体差异等口语特征。听和说相辅相成,听说并进,持之以恒,保质保量,才能打好听能基础。
总而言之,英语听力理解能力不是单项能力,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基础作前提,辅以听力技巧、技能及丰富的背景知识,再依赖判断理解过程,才能有效的完成听力理解的过程。突破课本中心,使学生接触了许多活的课本。交际教学的完善尚需我们付出长期的努力。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语言目标作出了明确要求,英语的综合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这几个重要方面,然而,听是我们进行言语交际的重要手段,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这四种基本技能中,听是获得语言信息和感受的最主要的途径。没有听,英语这一语言也就失去了它的本身意义,也不能称之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经调查研究表明,听几乎占整个言语交际活动总量的 一半 。因此,加强学生听力训练,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已逐步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的高度重视。尤其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全面实施,对听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训练听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随着英语新教材的应用,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已经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然而,听力这一基本技能存在着许多问题。目前初中英语的听力教学还处于起点阶段,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规范的、有章可寻的一套体系。目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与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标尚有一定的差距。对于这些存在于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我主要从几个方面克服这些问题。
一、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我认真教好音标,严格把好音标关。我认为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要使初中生人人打好语音基础,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注意朗读技巧的训练和培养。在课堂上我有意传授语句重音、节奏、音变、连续以及语调等知识,加强学生的朗读技巧。
第三,正确引导学生记忆单词,任何一门语音的学习都离不开词汇的学习和积累。词汇的学习要边学边记,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读音规则进行记忆。
二、重视培养学生听力理解的技巧与良好听的习惯
听力教学步骤合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端正听力教学的态度,不断探索听力教学的方法,总结听力教学的经验、提高听力教学水平。我认为,利用有限的条件,采用合理的教学步骤,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听力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为此,为上好一节听力课,我设计好自己的听力教学程序,在课前课上注意以下几点。
1、听力训练前的准备工作
(1)教学媒体的选择
练习听力要注重教学媒体的选择,我校每位英语教师有一台录音机,教室内也有多媒体,那么在平常听力教学时,我尽量让学生模仿录音材料。我在放录音后,还尽量用较地道的英语来朗读听力材料。这样学生可以跟上语速。我上每一节英语课都尽量利用录音、录像、语音室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因为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直接接受听力材料。
(2)听力材料的选择
自行补充听力材料时,在难度上,应坚持从易到难,逐步深入的原则;在数量上,要大量训练,用不同的方式,才有可能获得比较自由的听力;在内容上,应尽量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日常生活、文化教育、风土人情、人物、科普等。而讲故事又有另一套陈述的格式,兼有口语和书面语的特点,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新教材的特点,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具有真实语言特点的、具有实际交际意义的语篇材料。这样,有利于学生交际性听的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将学到的和听到的信息表达出来。
三、寓听力理解训练于日常教学中
要想训练学生听力要与日常教学结合在一起,所以,在上每一节课时我尽量要用英语组织教学,这是听力训练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有效的听力训练方法。
其次,在课时安排上,可充分利用课前 5 分钟或每节课的复习时间,让学生听一些有关材料,作为“热身运动”或者利用课堂教学结束前数分钟安排训练听力。
第三,在内容选择上,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听力材料,从不轻易放弃,在内容的呈现上,应遵循听、说、读、写教学顺序,做到先听后说,先说后读,先读后写;或者把教材中的内容改成听力材料。第四,与课本配套的同步听力以及练习册、目标测试中的听力练习等,更是要坚持随着教学进行训练。
四、注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保持良好的状态,自觉养成好习惯对于听力的培养十分的重要。从听力训练的初始阶级就应强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积极性首先,要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教育,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明确告诉学生,听是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加以重视。同时不否认听力理解有相当的难度,只要正视它,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是能够克服的。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担忧、反感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听的兴趣,看到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要适时给予表扬。如在训练时可采用抢答方式,看谁反应迅速,答得正确性。
五、给学生一片自由发展、自由发挥的天地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必须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课堂表演就是要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给学生一片自由发展、自由发挥的天地。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而表演正是集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于一体,它摆脱了死记硬背的旧模式。我在教学中,经常请几人一组运用所学的知识表演,成效较大。听力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辨音能力的基础上,学生必须有很好的语音知识,要能辨别句子的连续、节奏及语调等发音技巧方面的变化,并且尽可能熟悉各种人的音调以及轻重缓急、喜怒哀乐、个体差异等口语特征。听和说相辅相成,听说并进,持之以恒,保质保量,才能打好听能基础。
总而言之,英语听力理解能力不是单项能力,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基础作前提,辅以听力技巧、技能及丰富的背景知识,再依赖判断理解过程,才能有效的完成听力理解的过程。突破课本中心,使学生接触了许多活的课本。交际教学的完善尚需我们付出长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