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开发语文阅读有效教学途径之探索
【作者】 黄霜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沿口初级中学
【摘要】阅读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加强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发展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正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最有效平台。但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把教师定为课堂中心,强调了“教”的作用,忽视了学生主动性在“学”中的积极意义,致使阅读教学投入产出“性价比”极低,学生语文素养得不到应有发展。在大力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打造阅读教学有效课堂就成为语文教师的重要探索课题。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语文阅读教学,谈谈如何开发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精心预设教学目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直接影响着教学有效性的高低。因此,要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我们必须精心预设教学目标。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了“三维目标”要求,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既有知识上、能力上的要求,也要思想上、情感上、方法上的要求,也就是说三者不可缺一,要做到兼而有之,更好协调发展,都必须为学生语文素养综合能力发展服务。具体说来,就应在下列能力培养上下功夫。①认读分析能力。对词、句、段的认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理解句、段之间的关系能分析层次、结构、思路;②整体把握能力。整体理解全文领会情感倾向理解寓意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基本写法、表达技巧、人物特点等;③提炼概括能力。对文段、篇的要点、写法、思路、人物等进行提炼概括; ④语言品味能力。在一定语感,具有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包括对词、句、段、篇的品析揣摩在具体语境中品析体会表达作用。
二、灵活运用阅读方式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是读的学科,阅读课文更应强调“读”的重要性。可以这样说,“读”的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内容,没有“读”的活动就不是阅读教学。所以,我们应把“读”作为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当然,形式单一的“读”是不能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更不用说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了。对此,新课标就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同时,还要“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不仅要做到“读”的形式多样,就要发挥读的作用,以利于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中应当把朗读教学提到应有的高度来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读是朗朗上口地读,是正确地、有节奏地、有感情地读,在读中生疑、在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实现感情的升华,它要求学生在符合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的基础上更准确、更恰当地表情达意。当然,这种朗读水平与技巧不是说有就有的,一般需要经历准确的朗读、流畅的朗读和有表情的朗读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在所有的语言实践中,朗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既能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想象,激发学生情怀,培养学生健康的审判观和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
三、加强阅读方法指导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是多少教育人的共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注重知识传授,把阅读课文分成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当中又特别注重字词句的掌握要求,让学生反复读记。而对于真正应该品读的整体的花时间的课文却“草草收场”,既没有阅读教学的基本作法---让学生反复地品味似的读,又没有思维引领和方法引导,熏陶不在,语感不培,想象力得不到培养,这样何能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所以,我认为阅读教学,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得多、读得好,在读中识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这就是阅读教学的方法,而不是教师拼命地宣讲和分析。另外,阅读教学还必须注意的是教师应把动口与动手、动脑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进行语文实践。
四、强化读写结合训练
读是积累,是为素养提升提供素材。而写是输出,是为素养提升提供训练平台。换句说,读是写前提,写是读的升华。读写结合是语文实践的主要内容,也是语文素养提升的直接体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就必须做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做到读悟结合,读写结合。可以用词进行写话训练,也可用句、段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模拟,也可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学生仿写或续写。例如,在教学《微笑着承受一切》一课时,在学生通过说感受体会到桑兰的坚强之后,在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我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出发要求作业把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写下来。这样趁热打铁,凭借学生升华体会之际,进行写话训练。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要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努力拓展提效途径,从细节做起,从吸引学生做起,用良好的教法和学法,共同筑就高品质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建平,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课程专家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2007.2。
【2】魏书生,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教书篇)[M].漓江出版社,2005年。
【3】郑桂华、王荣生,1978-2005语文教育研究大系(中学教学卷)[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最有效平台。但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把教师定为课堂中心,强调了“教”的作用,忽视了学生主动性在“学”中的积极意义,致使阅读教学投入产出“性价比”极低,学生语文素养得不到应有发展。在大力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打造阅读教学有效课堂就成为语文教师的重要探索课题。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语文阅读教学,谈谈如何开发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精心预设教学目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直接影响着教学有效性的高低。因此,要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我们必须精心预设教学目标。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了“三维目标”要求,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既有知识上、能力上的要求,也要思想上、情感上、方法上的要求,也就是说三者不可缺一,要做到兼而有之,更好协调发展,都必须为学生语文素养综合能力发展服务。具体说来,就应在下列能力培养上下功夫。①认读分析能力。对词、句、段的认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理解句、段之间的关系能分析层次、结构、思路;②整体把握能力。整体理解全文领会情感倾向理解寓意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基本写法、表达技巧、人物特点等;③提炼概括能力。对文段、篇的要点、写法、思路、人物等进行提炼概括; ④语言品味能力。在一定语感,具有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包括对词、句、段、篇的品析揣摩在具体语境中品析体会表达作用。
二、灵活运用阅读方式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是读的学科,阅读课文更应强调“读”的重要性。可以这样说,“读”的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内容,没有“读”的活动就不是阅读教学。所以,我们应把“读”作为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当然,形式单一的“读”是不能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更不用说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了。对此,新课标就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同时,还要“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不仅要做到“读”的形式多样,就要发挥读的作用,以利于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中应当把朗读教学提到应有的高度来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读是朗朗上口地读,是正确地、有节奏地、有感情地读,在读中生疑、在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实现感情的升华,它要求学生在符合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的基础上更准确、更恰当地表情达意。当然,这种朗读水平与技巧不是说有就有的,一般需要经历准确的朗读、流畅的朗读和有表情的朗读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在所有的语言实践中,朗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既能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想象,激发学生情怀,培养学生健康的审判观和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
三、加强阅读方法指导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是多少教育人的共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注重知识传授,把阅读课文分成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当中又特别注重字词句的掌握要求,让学生反复读记。而对于真正应该品读的整体的花时间的课文却“草草收场”,既没有阅读教学的基本作法---让学生反复地品味似的读,又没有思维引领和方法引导,熏陶不在,语感不培,想象力得不到培养,这样何能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所以,我认为阅读教学,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得多、读得好,在读中识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这就是阅读教学的方法,而不是教师拼命地宣讲和分析。另外,阅读教学还必须注意的是教师应把动口与动手、动脑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进行语文实践。
四、强化读写结合训练
读是积累,是为素养提升提供素材。而写是输出,是为素养提升提供训练平台。换句说,读是写前提,写是读的升华。读写结合是语文实践的主要内容,也是语文素养提升的直接体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就必须做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做到读悟结合,读写结合。可以用词进行写话训练,也可用句、段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模拟,也可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学生仿写或续写。例如,在教学《微笑着承受一切》一课时,在学生通过说感受体会到桑兰的坚强之后,在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我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出发要求作业把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写下来。这样趁热打铁,凭借学生升华体会之际,进行写话训练。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要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努力拓展提效途径,从细节做起,从吸引学生做起,用良好的教法和学法,共同筑就高品质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建平,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课程专家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2007.2。
【2】魏书生,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教书篇)[M].漓江出版社,2005年。
【3】郑桂华、王荣生,1978-2005语文教育研究大系(中学教学卷)[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