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多彩作业设计让语文充满魅力
【作者】 张桂梅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外国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语文作业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课堂的巩固和延伸,更应是课堂教学的升华。语文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语文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新型多样的作业类型,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热爱学习语文知识的情感态度。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作业设计的开放性
根据现在新课标的要求,我认为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性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因此开放性的作业首先是布置作业的内容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例如:多布置几道开放性的作业,供学生选择,看看哪一题适合自己,就选一题作业适合自己做的题目;其次是在完成开放性的作业,要跳出原有的那种白纸黑字的书面作业模式,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色彩和图案或其它符合作业内容的形式;然后作业的答案也可以是开放性的,不再是单一的、刻板的,可以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答案,也就是说答案可以有许多种;最后评价作业的方法应该是开放的,要实行多样化的评价,例如可以用分数来评价,也可以用等级制等方法来评价。这样做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作业设计的层次化
学习能力的先天差异并非一成不变。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经过努力,这种差异也是可以改变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施以科学的方法,分层次设计作业,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如我在布置作业时就有所不同,对我班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抄词时我要他们每个词抄两个,再自默一个;对基础较好的中等生,我只要他们每个词抄一个,然后再做一两题思维性的题目,例如仿写句子或用形近字组词等;对优等生,词只要抄一个,但要做做一两题思维性的题目或一篇阅读。
再如我在指导学生写一篇有关植物的作文时,对好中差三类学生要求各不相同。对好学生要求不仅能细致观察,具体描写,还要表达出一定的喜爱之情。对中等学生,要求细致观察、条理清晰、描写较具体。对差生要求仔细观察,能比较有条理地抓住主要特点,写一段话就可以了。这样就能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三、作业设计的多样化
小学语文作业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学习和思考,多角度、全方位地感知知识,获取知识,改变文本作业的单一形式,将听、说、读、写与游戏、绘画、调查、参观、访问、制作、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融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
1.与其他学科作业相结合
在教学古诗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更能理解古诗的精髓,可以把古诗配上音乐,用唱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是给古诗配上图画,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角色扮演法
小学生不但喜欢看文艺节目,更喜爱模仿。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表演家,画家。他们思维不受拘束,敢说敢做。喜爱表现是孩子的特点。针对这一点,对于故事情节性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放手让他们自由组合,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比一比哪组同学能获得“最佳表演奖”。例如我在上完《小摄影师》的课文后,要学生自己分小组去分角色表演。他们在排练时很认真,他们在表演课文的内容时,会投入角色,还会准备一些道具、服饰增强演出效果,学生在编编排排、读读背背,说说笑笑的气围中,不知不觉地复习巩固了课文内容,而这时学生已由个人之间的竞争上升到小组之间的竞争,在竞争中迸发出创新思维火花,而且这一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有助于弥补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我表现的潜能。
3.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
例如:在学习了古诗《望天门山》、《绝句》后,我在班上开展了“古诗朗诵会”:第一,让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进行整理,按诗歌所学内容分类,可按季节分,也可按诗人分,还可按年代分,看谁读的古诗多。第二,向大家推荐一首你最喜欢的诗,介绍诗歌的作者,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句,喜欢的原因。第三,选你最喜欢的方式展示古诗。如书法、做书签、画画等。再如:学了《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后,结合课文内容,我在全班开展讲革命故事会,从中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既达到运用知识去认识同类事物,扩大知识范围的目的,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语文实践活动,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活动技能,弥补了单纯的课堂教学的不足。
四、作业设计的人文性
我们教师平常教学,表面上面对的是教材、课本、学生、作业,其实,是在和一个学生以及他的家庭已有的社会背景、人文习性、道德情趣、思想观念进行持久的交往和对话。这种交往有许多的形式,但作业就是一种最为直接而频繁的通道。以前,总认为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巩固课上所学知识,让知识升华的单一过程。在布置作业时,不是抄就是背。结果学生对这类单一枯燥的作业,毫无兴趣,只是机械的乱做一气,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而且培养了一批只会做作业的机器人,这就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意义。因此我们设计的作业时,首先要有趣味性,例如学了一首古诗或一个有趣的片段时,可以让学生先讨论,然后再让学生发挥想象,在旁边配上一幅画等。这样就可以弥补过去传统作业的死板、机械、枯燥、乏味的缺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学识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快乐,使作业活动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载体。
语文作业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课堂的巩固和延伸,更应是课堂教学的升华。语文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语文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新型多样的作业类型,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热爱学习语文知识的情感态度。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作业设计的开放性
根据现在新课标的要求,我认为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性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因此开放性的作业首先是布置作业的内容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例如:多布置几道开放性的作业,供学生选择,看看哪一题适合自己,就选一题作业适合自己做的题目;其次是在完成开放性的作业,要跳出原有的那种白纸黑字的书面作业模式,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色彩和图案或其它符合作业内容的形式;然后作业的答案也可以是开放性的,不再是单一的、刻板的,可以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答案,也就是说答案可以有许多种;最后评价作业的方法应该是开放的,要实行多样化的评价,例如可以用分数来评价,也可以用等级制等方法来评价。这样做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作业设计的层次化
学习能力的先天差异并非一成不变。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经过努力,这种差异也是可以改变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施以科学的方法,分层次设计作业,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如我在布置作业时就有所不同,对我班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抄词时我要他们每个词抄两个,再自默一个;对基础较好的中等生,我只要他们每个词抄一个,然后再做一两题思维性的题目,例如仿写句子或用形近字组词等;对优等生,词只要抄一个,但要做做一两题思维性的题目或一篇阅读。
再如我在指导学生写一篇有关植物的作文时,对好中差三类学生要求各不相同。对好学生要求不仅能细致观察,具体描写,还要表达出一定的喜爱之情。对中等学生,要求细致观察、条理清晰、描写较具体。对差生要求仔细观察,能比较有条理地抓住主要特点,写一段话就可以了。这样就能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三、作业设计的多样化
小学语文作业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学习和思考,多角度、全方位地感知知识,获取知识,改变文本作业的单一形式,将听、说、读、写与游戏、绘画、调查、参观、访问、制作、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融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
1.与其他学科作业相结合
在教学古诗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更能理解古诗的精髓,可以把古诗配上音乐,用唱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是给古诗配上图画,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角色扮演法
小学生不但喜欢看文艺节目,更喜爱模仿。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表演家,画家。他们思维不受拘束,敢说敢做。喜爱表现是孩子的特点。针对这一点,对于故事情节性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放手让他们自由组合,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比一比哪组同学能获得“最佳表演奖”。例如我在上完《小摄影师》的课文后,要学生自己分小组去分角色表演。他们在排练时很认真,他们在表演课文的内容时,会投入角色,还会准备一些道具、服饰增强演出效果,学生在编编排排、读读背背,说说笑笑的气围中,不知不觉地复习巩固了课文内容,而这时学生已由个人之间的竞争上升到小组之间的竞争,在竞争中迸发出创新思维火花,而且这一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有助于弥补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我表现的潜能。
3.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
例如:在学习了古诗《望天门山》、《绝句》后,我在班上开展了“古诗朗诵会”:第一,让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进行整理,按诗歌所学内容分类,可按季节分,也可按诗人分,还可按年代分,看谁读的古诗多。第二,向大家推荐一首你最喜欢的诗,介绍诗歌的作者,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句,喜欢的原因。第三,选你最喜欢的方式展示古诗。如书法、做书签、画画等。再如:学了《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后,结合课文内容,我在全班开展讲革命故事会,从中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既达到运用知识去认识同类事物,扩大知识范围的目的,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语文实践活动,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活动技能,弥补了单纯的课堂教学的不足。
四、作业设计的人文性
我们教师平常教学,表面上面对的是教材、课本、学生、作业,其实,是在和一个学生以及他的家庭已有的社会背景、人文习性、道德情趣、思想观念进行持久的交往和对话。这种交往有许多的形式,但作业就是一种最为直接而频繁的通道。以前,总认为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巩固课上所学知识,让知识升华的单一过程。在布置作业时,不是抄就是背。结果学生对这类单一枯燥的作业,毫无兴趣,只是机械的乱做一气,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而且培养了一批只会做作业的机器人,这就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意义。因此我们设计的作业时,首先要有趣味性,例如学了一首古诗或一个有趣的片段时,可以让学生先讨论,然后再让学生发挥想象,在旁边配上一幅画等。这样就可以弥补过去传统作业的死板、机械、枯燥、乏味的缺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学识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快乐,使作业活动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