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作者】 边巴琼达
【机构】 西藏日喀则地区仁布县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问题意识成为当前学生最薄弱的环节。问题意识作为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求知识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的学习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努力发展和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中取得更为优异的效果。本文就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一下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数学是一种依靠逻辑和计算的动态知识体系,不能用简单的静态思维去理解,因此学习过程不能局限于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我们必须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不同的情形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下文主要阐述笔者对提升问题意识的意见。
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对学习中不懂的问题进行进一步钻研,这时学生的好奇心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任务而不是由别人来布置。通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使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能够成为他们感官所能感知的,这是一种化抽象为形象的方法。通过动态的视频,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学习起来更有热情。
传统的教学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当有限,这样课堂效率十分低下。然后音频视频的结合,可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高度集中,确保其能够跟随老师的思维来思考问题,也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营造良好数学学习氛围
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仍处于萌芽期,对数学的理解也多半是来源于对课本上公式的记忆,这就会使得数学的学习过于死色,应用起来较为困难。然而,如果营造一个渗透了数学知识的生动的生活场景,通过模拟来调动学生使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数学学习过程会更加主动,更加直观,学生能感知到数学的魅力的同时也将所学知识熟练运用,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
三、教授学习方法
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比学会知识更加有用,即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知道如何面对一个问题,学会从正确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更加高效地获取信息,也能学到更加符合自己“口味”的知识,这与整个风云变幻的社会是相适应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千千万万,但是对于问题展开思考的整体框架是有据可循的。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把具体问题抽象化,学会利用化特殊为一般的思考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散能力,学会从各个角度分析问题。能够辨析问题的优劣,不在不必要的问题上花费大量时间。
四、通过表扬来提高学生对问题探索的信心
学生在自卑时会缺乏主见,对问题的探讨会更加被动,因此老师必须起到增强学生信心的作用,坚持“肯定为主,否定为辅”的原则。老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肯定会使学生对掌握学习成果的过程充满欣喜,因而产生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欲望,这就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大大提高,除了兴趣,自信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对于那些对问题有不同看法的同学,应该大力鼓励他善于动脑的优秀学习习惯,对每个学生的成长足迹要有所记录,每当学生取得一定进步时就应该加以褒奖。这会给学生一种学习主动就能得到表扬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面对学习中的问题。但是我们也提倡适度的批评,对于部分学生的自负行为应当严格批评,避免学习中太过浮躁。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智力情况和学习习惯,因此在评价时要确保个性化差异化。
五、设计开放性问题
初中生在考试中遇到的问题多为答案确定唯一,这就形成了我国如今思维局限的教育格局。为突破这一学习障碍,我们应当在平日学习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生开放性思维的挖掘与锻炼,这类开放性问题可以通过条件开放性,问题开发,答案开放来进行,这些问题要来源于课本又区别于课本,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盲目记忆。这种开放性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分析问题考虑因素更多,思维更缜密,而且积极性更高。而且可以在学生脑海里把各个知识点进行串联,形成网络体系,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佳。
归纳总结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利用开放题可以激发学生总结、交流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例1:根据有理数一章所学知识
回答: ?=0
分析:根据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概念,至少可以有以下几种答案:
(1)零的相反数是零。
(2)零的绝对值是零。
(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和为零。
(4)任何数同零相乘得零。
(5)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零。
(6)零除以任何不等于零的数为零。
这道题考查了学生的汇聚思维能力,让学生殊途同归,起到了很的归纳总结作用。
对现有问题的延伸提问也是一种训练学生发散性问题意识的好方法,他可以通过延伸提问对问题中各个变量的含义掌握更加全面,对问题的理解深度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总之,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作为如今学生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并通过改变课堂教学设计来实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个过程会十分漫长,但是也只有落实问题意识的培养到当今教育的每一步, 才能从深层次弥补问题意识低下的不足,才能改变当前填鸭式教学的弊病,从而为国家培育更具创新力,思维更严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杰. 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及培养 [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9):44-45.
[2] 曾宏亮.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J]. 沙棘(科教纵横), 2010,?(8):57-58.
[3] 张启兵.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上旬), 2012,?(10):23-24.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数学是一种依靠逻辑和计算的动态知识体系,不能用简单的静态思维去理解,因此学习过程不能局限于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我们必须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不同的情形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下文主要阐述笔者对提升问题意识的意见。
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对学习中不懂的问题进行进一步钻研,这时学生的好奇心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任务而不是由别人来布置。通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使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能够成为他们感官所能感知的,这是一种化抽象为形象的方法。通过动态的视频,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学习起来更有热情。
传统的教学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当有限,这样课堂效率十分低下。然后音频视频的结合,可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高度集中,确保其能够跟随老师的思维来思考问题,也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营造良好数学学习氛围
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仍处于萌芽期,对数学的理解也多半是来源于对课本上公式的记忆,这就会使得数学的学习过于死色,应用起来较为困难。然而,如果营造一个渗透了数学知识的生动的生活场景,通过模拟来调动学生使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数学学习过程会更加主动,更加直观,学生能感知到数学的魅力的同时也将所学知识熟练运用,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
三、教授学习方法
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比学会知识更加有用,即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知道如何面对一个问题,学会从正确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更加高效地获取信息,也能学到更加符合自己“口味”的知识,这与整个风云变幻的社会是相适应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千千万万,但是对于问题展开思考的整体框架是有据可循的。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把具体问题抽象化,学会利用化特殊为一般的思考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散能力,学会从各个角度分析问题。能够辨析问题的优劣,不在不必要的问题上花费大量时间。
四、通过表扬来提高学生对问题探索的信心
学生在自卑时会缺乏主见,对问题的探讨会更加被动,因此老师必须起到增强学生信心的作用,坚持“肯定为主,否定为辅”的原则。老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肯定会使学生对掌握学习成果的过程充满欣喜,因而产生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欲望,这就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大大提高,除了兴趣,自信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对于那些对问题有不同看法的同学,应该大力鼓励他善于动脑的优秀学习习惯,对每个学生的成长足迹要有所记录,每当学生取得一定进步时就应该加以褒奖。这会给学生一种学习主动就能得到表扬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面对学习中的问题。但是我们也提倡适度的批评,对于部分学生的自负行为应当严格批评,避免学习中太过浮躁。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智力情况和学习习惯,因此在评价时要确保个性化差异化。
五、设计开放性问题
初中生在考试中遇到的问题多为答案确定唯一,这就形成了我国如今思维局限的教育格局。为突破这一学习障碍,我们应当在平日学习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生开放性思维的挖掘与锻炼,这类开放性问题可以通过条件开放性,问题开发,答案开放来进行,这些问题要来源于课本又区别于课本,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盲目记忆。这种开放性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分析问题考虑因素更多,思维更缜密,而且积极性更高。而且可以在学生脑海里把各个知识点进行串联,形成网络体系,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佳。
归纳总结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利用开放题可以激发学生总结、交流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例1:根据有理数一章所学知识
回答: ?=0
分析:根据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概念,至少可以有以下几种答案:
(1)零的相反数是零。
(2)零的绝对值是零。
(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和为零。
(4)任何数同零相乘得零。
(5)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零。
(6)零除以任何不等于零的数为零。
这道题考查了学生的汇聚思维能力,让学生殊途同归,起到了很的归纳总结作用。
对现有问题的延伸提问也是一种训练学生发散性问题意识的好方法,他可以通过延伸提问对问题中各个变量的含义掌握更加全面,对问题的理解深度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总之,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作为如今学生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并通过改变课堂教学设计来实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个过程会十分漫长,但是也只有落实问题意识的培养到当今教育的每一步, 才能从深层次弥补问题意识低下的不足,才能改变当前填鸭式教学的弊病,从而为国家培育更具创新力,思维更严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杰. 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及培养 [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9):44-45.
[2] 曾宏亮.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J]. 沙棘(科教纵横), 2010,?(8):57-58.
[3] 张启兵.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上旬), 2012,?(1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