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作者】 唐树忠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新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近三十年的思想品德教学生涯,让我深感思想品德教学的任重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思想品德教学的乐趣,很多教育经验都是在教学中挖掘出来的。下面我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一、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
    作为中学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中与课堂外都能够走近教师的心,让教师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这样,他们就会喜欢上教师自己的学科,这样既能够保证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又能和学生结下深厚的友谊,留下美好的回忆。
     我与已经毕业的学生感情特别深厚,以前面对他们的时候我大多是持有微笑的状态,课堂上保证自己的状态是大方、热情的。而对于代沟差异,使我不得不多关注2000后孩子所关注的问题,比如他们喜欢网络、爱聊QQ;喜欢时尚、爱耍“潮”;喜欢有自己的秘密但又想分享给别人;喜欢张扬和表扬等等。我会在设计案例时注重学生自身的特点,找一些与他们的心理特征相符的案例来进行课堂教学,这样学生会觉得我离他们很近,很容易交流。由此,思想品德这门大家所谓的枯燥学科就变得亲近了;教师与学生的传统关系就变得民主和谐了。
    二、分析班级特点因班制宜
    在我教授的初中班级中,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色。
  七年级(14)班的氛围虽然不是十分活跃,但学生比较乖巧、听话、懂事,讲究礼仪,所以和一班的学生打交道,需要以温柔的态度,谈话讲道理的方式来交流。
   七年级(13)班和七年级(16)班是全学年最活跃的两个班级,学生思维敏捷,大胆质疑,能够与老师主动沟通,并积极与老师进行感情上的交流。所以对这两个班级的学生一定要具备很强的应变能力,随时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且当课堂气氛特别活跃的时候,还要具备良好的组织课堂的能力,避免学生的讨论跑题、偏题。我觉得一般情况下,可以在课堂上以幽默的基调进行授课,可以开开小玩笑,拉近师生距离。
    七年级(15)班是气氛最沉闷的班级,一般情况下调动该班的热情比较有难度。但优势是学生会在无声无息中自觉学习课堂上的内容,每次测试与考试,成绩都比较理想和稳定。因此,在这个班级的授课过程中,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要设计一些环节让大家合作学习。
    如果一味用一种模式教育所有的班级,不仅学生无法接受,还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压力。如在十三班学生思维敏捷,不需要我用过多的设问导出知识点,就可以少做一些案例,提高课堂效率;而十五班学生性格内向,即便懂得的问题也不会主动回答,这就需要提出问题后适当地进行提问,过后再紧跟上一句鼓励和赞扬的话,以调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总之,能够做到因班制宜,才能保证有一定的教学效果。
    三、把握联想式教学方法
      教与学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会根据教材,以点拨的方式,让学生联系已学知识进行充分的想象,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教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就是联想式教学。
     我感觉这种教学方式比较适合初中生的特点。现在的中学生成长在新时期,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他们具备的知识具有多样化的,包括先进的和健康的,也包括落后的与腐朽的。从内容上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丰富多彩。他们知道美国奥巴马再次当选总统,知道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而我们的思想品德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如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思想品德的影子。思想品德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如此相符。那么,思想品德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就是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力求做到将思想品德贴近学生,贴近时代,使学生认识到思想品德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也可以解释为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
     一是温思想品德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初三中国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二是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思想品德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思想品德,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思想品德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思想品德的范畴;地理与思想品德也是息息相关。
  三是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与思想品德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和学生的有意注意,活泼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思想品德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需要我们每位思想品德教师抓住时机,培养出会做人、会行事,德才兼备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