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语文主题阅读课型设计新探
【作者】 崔万礼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外国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实践教学中,结合《主题学习丛书》以单元整体编排的特点,以单元整体推进为指导,探究形成了“汇报交流课、一带多精讲课、学法指导课、读写一体课、情感意蕴探究课、读书报告会”等课型。
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的是一带多精讲课、学法指导课和汇报交流课。汇报交流课:就是对主题学习丛书的阅读与汇报展示。学法指导课:这种课型有时可以和一篇带多篇精讲课组合,但主要侧重于学法的指导,并要指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
关键词:阅读 展示 主题学习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语文教学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阅读教学,通过阅读,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阅读,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通过阅读,厚实学生的知识积淀,提高其人文素养。北京市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在反思中重建--关于“语文主题学习”的思考和探索》一文中指出:“语文主题学习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习语文。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课外,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课内就应该学好基本的语文,具备能够为未来的职业奠基的基本素养。”在实践教学中,结合《主题学习丛书》以单元整体编排的特点,我们以单元整体推进为指导,探究形成了“汇报交流课、一带多精讲课、学法指导课、读写一体课、情感意蕴探究课、读书报告会”等课型。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的是一带多精讲课、学法指导课和汇报交流课。根据不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爱好、特长,老师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课型引领阅读。
一、汇报交流课:就是对主题学习丛书的阅读与汇报展示。这是单元教学的最后一个课时,在学生通读本单元主题学习的基础上,把自己读书积累的美词佳句、感悟体会以恰当的方式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积累展示的平台。让孩子们课前有一种期待;课中有一种满足;课后有一种留念。
汇报交流课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阅读准备阶段,二是汇报展示阶段。
阅读准备阶段:对精讲课后剩余的篇目进行阅读,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展示汇报的准备。让学生利用在前面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中学习到的阅读方法,利用阅读课或是晨读、晚上的时间来阅读(此阶段不占课时)。是通过课余时间来阅读,我们老师只需在阅读课上提出阅读的要求即可。
汇报展示阶段:在大量的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于是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本单元的内容结束后,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一来是检查一下孩子的阅读情况,二来是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学期《亲情如水》中《手足情深》这一单元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纪念我的哥哥》《兄弟与弟兄的另一种诠释》《在乐都大街上我泪流满面》《平分生命》《满江红(怀子由作)》五篇文章,学生30分钟读完后,我们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读过读这些文章,我明白了,原来手足情深指的就是 ,以后,我一定要对待我的(兄弟姐妹)。学生阅读的是文章,陶冶的是情操,涤荡的是心灵,收获的是成长。
二、一篇带多篇精讲课:一般需要4个课时,每课时可以“一篇精读带一篇略读”和”一篇精读带多篇略读”。内容要优化整合,取舍要得当。精读一般占3/4课时量。从精读中习得方法,在略读中迁移运用。以课本中的一篇文章为例,教给学生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规律,然后推荐学习主题学习中的三到四篇文章,运用从课本中学到的方法学习,提高阅读能力。每篇文章的训练重点有所侧重,而非面面俱到。
三、学法指导课:这种课型有时可以和一篇带多篇精讲课组合,但主要侧重于学法的指导,并要指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选择主题学习丛书中有代表性的文章,教给学生一些读书方法,如浏览性泛读、速读、品位性精读,圈点、勾画、批注摘记、归纳、感想等读书方法和作笔记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学期《追忆少年时》这一单元时,老师引导学生运用猜读法学习毕淑敏的《谁是你的重要他人》一文,从题目入手,小组交流猜想:“我的重要他人”写的可能是谁?我和他会有怎样的故事?他对我会有怎样的影响?学生带着好奇,一步步走入文本;老师根据每个环节由浅入深教给学生猜读的方法,联系教材《阿长与<山海经>》,同时又通过《毕业的礼物》一文引导学生运用猜读法阅读,进而升华到作文选材角度要新颖的高度。这样就实现了语文教学学方法、用方法的目的,同时,又兼顾了写作指导。每学期一次的主题阅读课堂大赛,激发了教师对特色课堂的研究兴趣。
四、读写一体课:主题阅读学习,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学生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读中积累,读中学写。为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引导学生去读而且引导学生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写作离不开积累,而积累就来自于学生的阅读。在主题阅读课堂上,我们不仅引导学生学会赏析一些优美的、富含哲理的句子,而且要给学生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去背诵、积累那些经典的语句、段落。如在在指导学生阅读《知人论世》这一单元的文章时,引导学生背诵“戏是重重矛盾冲突,梦是繁华落尽的空幻”“繁华的背后是落寞,热闹的背后是苍凉”等句子,朗朗的读书声充盈了整个课堂,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在阅读《爱的传递》中《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一文,许多同学立刻想到了自己父母生活中的一个个细节,在老师的引导下,一篇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作文一气呵成。
“语文学习的方式应该是反三归一,通过大量的阅读,最后感悟出点什么,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语文主题学习,帮我们找到了这个规律,实现了语文教学本真的回归,愿我们跟随着她的脚步愈走愈远,与她越来越近,做个幸福读书人。
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的是一带多精讲课、学法指导课和汇报交流课。汇报交流课:就是对主题学习丛书的阅读与汇报展示。学法指导课:这种课型有时可以和一篇带多篇精讲课组合,但主要侧重于学法的指导,并要指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
关键词:阅读 展示 主题学习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语文教学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阅读教学,通过阅读,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阅读,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通过阅读,厚实学生的知识积淀,提高其人文素养。北京市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在反思中重建--关于“语文主题学习”的思考和探索》一文中指出:“语文主题学习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习语文。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课外,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课内就应该学好基本的语文,具备能够为未来的职业奠基的基本素养。”在实践教学中,结合《主题学习丛书》以单元整体编排的特点,我们以单元整体推进为指导,探究形成了“汇报交流课、一带多精讲课、学法指导课、读写一体课、情感意蕴探究课、读书报告会”等课型。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的是一带多精讲课、学法指导课和汇报交流课。根据不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爱好、特长,老师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课型引领阅读。
一、汇报交流课:就是对主题学习丛书的阅读与汇报展示。这是单元教学的最后一个课时,在学生通读本单元主题学习的基础上,把自己读书积累的美词佳句、感悟体会以恰当的方式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积累展示的平台。让孩子们课前有一种期待;课中有一种满足;课后有一种留念。
汇报交流课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阅读准备阶段,二是汇报展示阶段。
阅读准备阶段:对精讲课后剩余的篇目进行阅读,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展示汇报的准备。让学生利用在前面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中学习到的阅读方法,利用阅读课或是晨读、晚上的时间来阅读(此阶段不占课时)。是通过课余时间来阅读,我们老师只需在阅读课上提出阅读的要求即可。
汇报展示阶段:在大量的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于是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本单元的内容结束后,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一来是检查一下孩子的阅读情况,二来是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学期《亲情如水》中《手足情深》这一单元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纪念我的哥哥》《兄弟与弟兄的另一种诠释》《在乐都大街上我泪流满面》《平分生命》《满江红(怀子由作)》五篇文章,学生30分钟读完后,我们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读过读这些文章,我明白了,原来手足情深指的就是 ,以后,我一定要对待我的(兄弟姐妹)。学生阅读的是文章,陶冶的是情操,涤荡的是心灵,收获的是成长。
二、一篇带多篇精讲课:一般需要4个课时,每课时可以“一篇精读带一篇略读”和”一篇精读带多篇略读”。内容要优化整合,取舍要得当。精读一般占3/4课时量。从精读中习得方法,在略读中迁移运用。以课本中的一篇文章为例,教给学生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规律,然后推荐学习主题学习中的三到四篇文章,运用从课本中学到的方法学习,提高阅读能力。每篇文章的训练重点有所侧重,而非面面俱到。
三、学法指导课:这种课型有时可以和一篇带多篇精讲课组合,但主要侧重于学法的指导,并要指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选择主题学习丛书中有代表性的文章,教给学生一些读书方法,如浏览性泛读、速读、品位性精读,圈点、勾画、批注摘记、归纳、感想等读书方法和作笔记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学期《追忆少年时》这一单元时,老师引导学生运用猜读法学习毕淑敏的《谁是你的重要他人》一文,从题目入手,小组交流猜想:“我的重要他人”写的可能是谁?我和他会有怎样的故事?他对我会有怎样的影响?学生带着好奇,一步步走入文本;老师根据每个环节由浅入深教给学生猜读的方法,联系教材《阿长与<山海经>》,同时又通过《毕业的礼物》一文引导学生运用猜读法阅读,进而升华到作文选材角度要新颖的高度。这样就实现了语文教学学方法、用方法的目的,同时,又兼顾了写作指导。每学期一次的主题阅读课堂大赛,激发了教师对特色课堂的研究兴趣。
四、读写一体课:主题阅读学习,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学生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读中积累,读中学写。为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引导学生去读而且引导学生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写作离不开积累,而积累就来自于学生的阅读。在主题阅读课堂上,我们不仅引导学生学会赏析一些优美的、富含哲理的句子,而且要给学生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去背诵、积累那些经典的语句、段落。如在在指导学生阅读《知人论世》这一单元的文章时,引导学生背诵“戏是重重矛盾冲突,梦是繁华落尽的空幻”“繁华的背后是落寞,热闹的背后是苍凉”等句子,朗朗的读书声充盈了整个课堂,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在阅读《爱的传递》中《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一文,许多同学立刻想到了自己父母生活中的一个个细节,在老师的引导下,一篇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作文一气呵成。
“语文学习的方式应该是反三归一,通过大量的阅读,最后感悟出点什么,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语文主题学习,帮我们找到了这个规律,实现了语文教学本真的回归,愿我们跟随着她的脚步愈走愈远,与她越来越近,做个幸福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