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何给品德课堂“去枯燥”
【作者】 罗心源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解放沟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去枯燥”是思想品德教育首要解决的教学难题。如何使之生动活跃有趣,需要我们更新理念,创新方法,让学生智慧涌动,相互碰撞,生成新的思想观念。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生动
传统品德教学,全是冷冰冰的思想教育,或禁止或不准的字眼说教,让人感觉“极不自由”。课堂也由此变得紧张、沉闷,没有生气。在践行新课标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课堂变得生动活跃,有灵性,这是摆在每个思想品德教育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为此,我创新实践,运用多种方法,采取“去枯燥”策略,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成师生情感互动、交流互动,生生智慧灵动而碰撞,整个课堂变得生机勃勃。
一、古诗名言入课堂,去枯燥更通俗
古诗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不仅语言美,结构美,还具有韵律美等多种审美价值,“读之可以娱目,吟之可以娱耳,味之可以娱心”。而且,名诗名句入课堂还有多种教学功能,既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发展学生想象力,还可作为思想教育的载体,促进学生爱国主义品质的形成。例如在教学“封建土地所有制”时,我选用了学生熟悉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句,并设问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再请学生回答,最后总结出原因。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该知识点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且扩大了知识面,做到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不仅古诗能润化课堂,去枯燥,使教学变得通俗,而名言名句如果能巧妙运用,仍可达到此目的,特别是一些语言生动活泼、朗朗上口的却寓意深刻、给人启迪、催人奋进的名句,更能起到良好的教化作用。例如在讲“艰苦奋斗”这一知识点时,我先让学生搜集不同时代关于艰苦奋斗的名言,然后上课时让学生发言,同学们列举了“艰苦奋斗,玉汝于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毛泽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等。通过这些名句,学生深刻领悟到了艰苦奋斗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没有理由不与这种精神并肩前行。实践证明,让古诗名句入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还能活跃课堂,提高教学实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思想教育,形成良好品质。
二、运用音乐营造良好氛围,让课堂活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远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在人的发展上,既可以以乐培智、促体、还可怡性、辅德。把音乐运用到品德教学中,不仅具有这些功能,还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课堂活跃,特别是引起学生情感变化,让学生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中触动情感中枢,震撼自我心灵,从而受到影响---思想情操和道德观念爱到渗透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教学“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些知识时,让学生熟悉并吟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啊,亲爱的妈妈》、《春天的故事》等歌曲,并及时补充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光辉业绩,同学们听得严肃认真,群情激昂,其豪迈心情也是油然而生。在歌声中,党的形象高大起来,神圣起来。又如,在讲《中国环境问题》时,又播放了《美丽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歌曲,这些歌曲不仅激发了学生珍惜、热爱美好环境的热情,而且也让学生有了保护环境,同破坏环境行为做斗争的坚强决心。这些都是音乐的催化作用,音乐在其中不但发挥了激趣激情功能,其本身也变成了思想教育的载体,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的课堂是生动的,是活泼的。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方法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全面落实和“班班通”工程的大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入驻寻常教室就成为教育科技发展的必然。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在“媒体化教学”理念下直接用于课堂就成为推动新课改的常用方法。在品德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仅能丰富教学方法,还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空洞的品德教育“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从而收到良好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我们就可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记录片,让学生欣赏草原美景的空旷,沙漠戈壁的荒凉,草原沙漠化的加剧,牧区经济的腾飞,牧民的抱怨与无奈的画面,再让学生聆听歌曲《天堂》等,最后再结合画面的内容,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党的英明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的伟大。这样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
四、实施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道德践行
思想品德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为此,新课标要求:“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实施生活化教学,就是把这一理念要求落实的最好方法,既能把干瘪、枯燥的说教充实丰满,又能将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道德践行,收到良好育人效果。例如,在教学《丰富多彩的情绪》一课时,教师与学生一起上演一出“老师训斥迟到学生”的小品,请其他学生来设想当这名学生被老师训斥之后一天的遭遇和可能出现的结果。这样既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感受生活,也体会到丰富多彩的情绪对生活的影响,做到情绪的自我克制。
当然,要让课堂生动活跃还有很多方法,都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其实,课堂是否真正活跃,不在于学生物理位置的变化,而在于智慧的涌动和相互的碰撞以及新的观念思想生成。要实现这些崇高境界,我们必须创新方法,匠心独运。
参考文献:
【1】韩爱忠,让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周刊,2013。
【2】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
【3】徐国英、高春利,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新修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生动
传统品德教学,全是冷冰冰的思想教育,或禁止或不准的字眼说教,让人感觉“极不自由”。课堂也由此变得紧张、沉闷,没有生气。在践行新课标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课堂变得生动活跃,有灵性,这是摆在每个思想品德教育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为此,我创新实践,运用多种方法,采取“去枯燥”策略,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成师生情感互动、交流互动,生生智慧灵动而碰撞,整个课堂变得生机勃勃。
一、古诗名言入课堂,去枯燥更通俗
古诗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不仅语言美,结构美,还具有韵律美等多种审美价值,“读之可以娱目,吟之可以娱耳,味之可以娱心”。而且,名诗名句入课堂还有多种教学功能,既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发展学生想象力,还可作为思想教育的载体,促进学生爱国主义品质的形成。例如在教学“封建土地所有制”时,我选用了学生熟悉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句,并设问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再请学生回答,最后总结出原因。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该知识点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且扩大了知识面,做到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不仅古诗能润化课堂,去枯燥,使教学变得通俗,而名言名句如果能巧妙运用,仍可达到此目的,特别是一些语言生动活泼、朗朗上口的却寓意深刻、给人启迪、催人奋进的名句,更能起到良好的教化作用。例如在讲“艰苦奋斗”这一知识点时,我先让学生搜集不同时代关于艰苦奋斗的名言,然后上课时让学生发言,同学们列举了“艰苦奋斗,玉汝于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毛泽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等。通过这些名句,学生深刻领悟到了艰苦奋斗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没有理由不与这种精神并肩前行。实践证明,让古诗名句入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还能活跃课堂,提高教学实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思想教育,形成良好品质。
二、运用音乐营造良好氛围,让课堂活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远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在人的发展上,既可以以乐培智、促体、还可怡性、辅德。把音乐运用到品德教学中,不仅具有这些功能,还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课堂活跃,特别是引起学生情感变化,让学生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中触动情感中枢,震撼自我心灵,从而受到影响---思想情操和道德观念爱到渗透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教学“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些知识时,让学生熟悉并吟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啊,亲爱的妈妈》、《春天的故事》等歌曲,并及时补充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光辉业绩,同学们听得严肃认真,群情激昂,其豪迈心情也是油然而生。在歌声中,党的形象高大起来,神圣起来。又如,在讲《中国环境问题》时,又播放了《美丽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歌曲,这些歌曲不仅激发了学生珍惜、热爱美好环境的热情,而且也让学生有了保护环境,同破坏环境行为做斗争的坚强决心。这些都是音乐的催化作用,音乐在其中不但发挥了激趣激情功能,其本身也变成了思想教育的载体,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的课堂是生动的,是活泼的。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方法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全面落实和“班班通”工程的大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入驻寻常教室就成为教育科技发展的必然。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在“媒体化教学”理念下直接用于课堂就成为推动新课改的常用方法。在品德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仅能丰富教学方法,还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空洞的品德教育“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从而收到良好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我们就可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记录片,让学生欣赏草原美景的空旷,沙漠戈壁的荒凉,草原沙漠化的加剧,牧区经济的腾飞,牧民的抱怨与无奈的画面,再让学生聆听歌曲《天堂》等,最后再结合画面的内容,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党的英明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的伟大。这样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
四、实施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道德践行
思想品德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为此,新课标要求:“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实施生活化教学,就是把这一理念要求落实的最好方法,既能把干瘪、枯燥的说教充实丰满,又能将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道德践行,收到良好育人效果。例如,在教学《丰富多彩的情绪》一课时,教师与学生一起上演一出“老师训斥迟到学生”的小品,请其他学生来设想当这名学生被老师训斥之后一天的遭遇和可能出现的结果。这样既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感受生活,也体会到丰富多彩的情绪对生活的影响,做到情绪的自我克制。
当然,要让课堂生动活跃还有很多方法,都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其实,课堂是否真正活跃,不在于学生物理位置的变化,而在于智慧的涌动和相互的碰撞以及新的观念思想生成。要实现这些崇高境界,我们必须创新方法,匠心独运。
参考文献:
【1】韩爱忠,让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周刊,2013。
【2】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
【3】徐国英、高春利,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新修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