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低年级朗读教学的点滴感悟

【作者】 孙善荣

【机构】 贵州省毕节市双山新区梨树镇教管中心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就是指导学生能正确利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朗读方面的锻炼。
  关键词:朗读 情境 范读 方法 评价
  在课堂上,我们往往特别重视朗读形式的多样性——个人诵读、同桌共读、小组齐读、集体齐读等,而泛泛提出声音洪亮、读得有感情等要求,往往忽视了两种现象:很多学生伸直了脖子、通红着脸、青筋暴跳的在读(读拼音字母或词语表现尤为突出),一味追求所谓的“声音的洪亮”。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常常爱一字一拍拖腔拉调地唱读,尽力表现读得齐整。这样常此以往,到后来甚至自己苦恼于学校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找不到可心的人选,朗读教学的缺憾暴露无遗。
  因此,我们应该特别重视朗读的指导性教学。朗读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朗读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形成语感,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从低年级起就要重视朗读教学,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朗读情感。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也是学习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心理动力。要想让学生自觉地、声情并茂地参与朗读,教师就要针对不同课文的内容和特点,创设出各种有趣的朗读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朗读中来。
  1、 情境渲染
  简单直接地让学生接触课文内容,无论教师多么声情并茂,学生都不会有太深的感情体验。而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进入情境,获得情感的体验,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第二册《识字1》是一篇描写春天景物的韵文,教学一开始,我就用深情的语调导入:“小朋友,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我们身边。听,多热闹啊……”接着,我播放了一段春天山涧中清泉叮咚,鸟音婉转的配乐录音,让学生凝神静听,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录音结束,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清清的泉水从山中流出。”有的说:“小燕子在空中自由地飞翔,”还有的说:“桃花、杏花开放了。”……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此时,教师已把学生带入了情境,已激起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进行情感朗读已不是难事。例如在教学《2008,北京》一文时,我通过讲述使学生了解奥运会是全世界人们共同的体育盛事,同时也告诉他们奥运会在我们中国却一次也没有举办过,从而调动起学生想带奥运回中国的迫切的心情。然后我再利用多媒体带学生进入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那天晚上,向学生展示“四面八方的人们还是像潮水一般涌来”;“人们欢呼着,跳跃着,一次又一次的将满把的鲜花抛向空中”;“长龙舞起来了,锣鼓敲起来了”;“五颜六色的礼花映亮了北京的夜空,也映亮了狂欢的人们”;“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朗读课文时也就能很容易读出北京人们、全国人们申奥的喜悦。
  2、扮演角色 
  在小学低年级课文中,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内容浅显却极富童趣。此时,教师不妨放弃繁琐的讲解,让学生揣摩文中角色的心理,演一演,说一说,会取得极佳的朗读效果。如读《狼和小羊》一文时,学生戴上了头饰,分别扮演狼和小羊,学生在表演中揣摩人物的神态语气。时而愤怒,时而怜悯,极富感情色彩。这样,在读中演,演中读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学生学会了朗读的自我控制。如此让学生喜闻乐见而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有何乐而不为呢?
  3.想象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一下子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再启迪想象,这不仅能激起学生愉悦的情绪,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深层的含义。如教学《快乐的节日》一文,指导学生朗读“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一句时,我先让学生想象“六一”儿童节那天,大家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来到美丽的花园、草地上时,你的心情会怎样?大家都异口同声说道:“开心、愉快”。于是,我就让大家一边想象着自己在花园、草地上玩耍,一边把这句话读好
  二、发挥范读作用,激发朗读兴趣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模仿性强。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做好朗读的示范。好的范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不但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也会激发学生去试一试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把范读贯穿于朗读指导中。范读的形式可以各种各样,可以是教师自己范读、录音读。范读的方法多样,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课文来范读,也可以提问后读或在思考之前读,有时可以读一段,有时可以读一句。如在学习《春笋》时,应抓住朗读此篇的基调,示范朗读出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春笋不可阻挡的气势和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坚强品质。并请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相关画面。这样一来,音画结合,使学生感染到了春笋在美好的春天来临之际,不畏艰难,破土而出、顽强生长的情景。只有通过范读,学生才能领会,提高认识,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
  三、教给方法。
  有些学生不会自己从教师的示范中捕捉信息,那么怎么朗读是正确的,怎么朗读是不正确的,还是该教给方法的,何况有些知识不能光让学生自己去琢磨感悟,讲解是直通车,何乐而不为呢?比如“桌子”、“椅子”,这些“子”在一个词的末尾,一般都是轻声,要读得短促;比如儿化音,教师也要告诉学生儿化音的一般发音方法;比如,句号之后的停顿一般比较长,段之后的停顿更长。再比如,遇到翻页,一定要让学生先记住最后几个字,提前翻页,否则就会断句。
  四、多样“训读”
  读书重要,读书是枯燥的,我们要把枯燥的读书变为富有生气的读书,因此必须进行多种形式的练读,如接读、范读、引读、配乐演读、品演、赛读等,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保持较高的读书兴趣。例如:《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中“小燕子又去了,回来高兴地说:‘妈妈,妈妈,我发(下转第8页)(上接第73页)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燕子妈妈笑了,说:‘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在分角色赛读中,学生们读出了小燕子的兴奋,读准了燕子妈妈的高兴,还能用稚气的语调朗读小燕子说的话,用亲切的语气来表现燕子妈妈对小燕子的爱和对小燕子进步的高兴。听着学生们的朗读让人得到美的感受。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可融入学生当中,跟他们比一比、赛一赛。一段话比一比读得更有感情,赛一赛谁背得好、背得快。你说你的感受、我讲我的意会,师生双方以平等的心态相互交流、沟通、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学、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不断提高朗读能力,为中高年级朗读训练打下基础。
  五、评价激励。
  低年级学生大多人大多时候是为别人学习的,教师的评价更左右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兴趣,所以教师不可吝啬自己的激励,让学生从你激励性的评价中找到信心、找到勇气、找到学习的热情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师也需要让学生学会评价,但学生喜欢挑刺,这就需要教师引导评价的学生先找找优点,再看看需要帮助他改正什么。但是评价又是需要实事求是的,如果把不好说成好,就会混淆视听,使学生无所适从或者干脆找错学习之模范。只有实事求是又充满激励性质的的评价语,才能既保持学生的读书热情,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教学是浑然一体的,又是处处点化而又不停修饰的。尤其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多时间、高密度的努力训练。让阅读的美成为一种气质,一种文化,这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追求和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