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者】 郄翠萍
【机构】 山东省昌乐二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是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
首先要培养教师高度的责任心。加强教师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艺术水平。教学上,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上好课,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加强个别辅导、教育,促使每一个学生不断进步。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以自己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去影响学生。事实表明,责任心强的老师学生总是欢迎的。
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身教言传。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要把自己的好榜样去教人,才能收到训练和熏陶的实效”。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历来为人景仰,学生常视为楷模,教师博大的胸怀,无私的奉献,其言传身教、一举一动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激励着学生。而且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把爱心献给学生,是教育中的优良传统。一位好老师,会影响学生一辈子。老师的榜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启动思维--亢奋精神--维持活动"的激励作用。师生间心灵上因仰慕而充实,心灵上因沟通而理解,课堂上因平等融洽交流而迸发出智慧之光。
其三,教师要最大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使学生感到教师是最可信赖的人。在处理班上事务时或批评学生时,要尽量做到公平、合理,让学生心服口服。
二、教师要确立学生主体观,学会赏识学生,才能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思想只能由学生自己通过有目的的劳动去实现,别人无法代替。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予以充分的注意;在教学中,教师要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主体作用。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充分享“问”的权利;充分享有“读”的时间;充分享有“讲”的机会;充分享有“做”的过程;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首先应确立学生主体观,才能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每一个中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要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赏识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也是一种教育方法。用赏识教育的理念去对待每一个学生,付出爱心,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主探讨,合作学习,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师生关系也会十分和谐融洽。
三、教师要树立民主教育观,实施和谐教育和情感教育,才能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用热爱、平等、尊重的民主教育行为,去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因为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易于产生激情、兴趣和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为此,教师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给所有学生以真诚的微笑,不管是优生还是后进生;教师应该把表扬奖励带进课堂,给每一个学生以赏识,赏识他(她)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切不可讽刺、挖苦学生,要知道"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应该把竞争带进课堂,以求调动全体显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与学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同志式地探求真理,这样能促使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从而激发学生接受教学的热情,这是教育心理学的一条普遍规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要做到宽容学生,善待学生。特别是那些个性特别的学生,教师必须持宽容态度,并努力优化其个性优势。就心理倾向来说,学生的爱好各式各样,有的喜欢朗诵,有的喜欢运动,有的喜欢书法,有的喜欢写作……俗话说得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作为教师,对于学生正当的爱好,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并加以重视和培养,实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开发学生潜能,因为爱好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最直接的动力。某一点突出了,鼓励学生以点带面全面发展。
“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着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还要倾情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成长,倾听他们的心里话,为他们排忧解难。家长和老师只有放下架子,信任学生,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真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只有宽容的教育氛围也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
教师要能容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的见解。没有打破常规的举动就没有创新,而不同意见的产生是打破常规的必然要求。无数事实证明,最有创意的学生,他们往往跟别人看同样的事物的角度不同,且能想出和别人不同的意见。互尊互爱良好师生关系使教师产生接受学生不同意见的雅量,从而鼓励学生创造思维。互尊互爱良好师生关系促使教师不排斥学生的错误或失误,创新教育允许学生犯错误。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吸取知识、经验、教训。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如果能从错误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必能"吃一堑,长一智",他们更容易迈向成功的目标。互尊互爱良好师生关系促使教师给学生犯错误、失误的权利并提供给学生改进的机会,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取经验,最后从成功中获得满足。在曲折中锻炼学生的意志,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人格,又保护了学生的个性。
四、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才能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对其所授课程产生兴趣和基础的话,那么教师精湛的授课艺术和技巧就是培养学生对该们课程产生浓厚兴趣的关键,也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进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关键方面。特别是当今提倡创新教育也就要求教师的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强。互尊互爱的良好师生关系,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学生不仅可以问出自教材又不囿于教材的问题,而且不再盲目崇拜教师、以教师的答案为标准。他们还可以怀疑教师的解答,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解答。因此,教师面临更多的知识的挑战,惟有不断充实自己、持续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才能更有效地安排教学、最大限度地解答学生的疑难,以提高教学的层次。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
首先要培养教师高度的责任心。加强教师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艺术水平。教学上,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上好课,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加强个别辅导、教育,促使每一个学生不断进步。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以自己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去影响学生。事实表明,责任心强的老师学生总是欢迎的。
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身教言传。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要把自己的好榜样去教人,才能收到训练和熏陶的实效”。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历来为人景仰,学生常视为楷模,教师博大的胸怀,无私的奉献,其言传身教、一举一动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激励着学生。而且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把爱心献给学生,是教育中的优良传统。一位好老师,会影响学生一辈子。老师的榜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启动思维--亢奋精神--维持活动"的激励作用。师生间心灵上因仰慕而充实,心灵上因沟通而理解,课堂上因平等融洽交流而迸发出智慧之光。
其三,教师要最大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使学生感到教师是最可信赖的人。在处理班上事务时或批评学生时,要尽量做到公平、合理,让学生心服口服。
二、教师要确立学生主体观,学会赏识学生,才能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思想只能由学生自己通过有目的的劳动去实现,别人无法代替。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予以充分的注意;在教学中,教师要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主体作用。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充分享“问”的权利;充分享有“读”的时间;充分享有“讲”的机会;充分享有“做”的过程;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首先应确立学生主体观,才能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每一个中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要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赏识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也是一种教育方法。用赏识教育的理念去对待每一个学生,付出爱心,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主探讨,合作学习,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师生关系也会十分和谐融洽。
三、教师要树立民主教育观,实施和谐教育和情感教育,才能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用热爱、平等、尊重的民主教育行为,去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因为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易于产生激情、兴趣和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为此,教师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给所有学生以真诚的微笑,不管是优生还是后进生;教师应该把表扬奖励带进课堂,给每一个学生以赏识,赏识他(她)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切不可讽刺、挖苦学生,要知道"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应该把竞争带进课堂,以求调动全体显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与学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同志式地探求真理,这样能促使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从而激发学生接受教学的热情,这是教育心理学的一条普遍规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要做到宽容学生,善待学生。特别是那些个性特别的学生,教师必须持宽容态度,并努力优化其个性优势。就心理倾向来说,学生的爱好各式各样,有的喜欢朗诵,有的喜欢运动,有的喜欢书法,有的喜欢写作……俗话说得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作为教师,对于学生正当的爱好,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并加以重视和培养,实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开发学生潜能,因为爱好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最直接的动力。某一点突出了,鼓励学生以点带面全面发展。
“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着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还要倾情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成长,倾听他们的心里话,为他们排忧解难。家长和老师只有放下架子,信任学生,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真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只有宽容的教育氛围也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
教师要能容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的见解。没有打破常规的举动就没有创新,而不同意见的产生是打破常规的必然要求。无数事实证明,最有创意的学生,他们往往跟别人看同样的事物的角度不同,且能想出和别人不同的意见。互尊互爱良好师生关系使教师产生接受学生不同意见的雅量,从而鼓励学生创造思维。互尊互爱良好师生关系促使教师不排斥学生的错误或失误,创新教育允许学生犯错误。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吸取知识、经验、教训。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如果能从错误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必能"吃一堑,长一智",他们更容易迈向成功的目标。互尊互爱良好师生关系促使教师给学生犯错误、失误的权利并提供给学生改进的机会,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取经验,最后从成功中获得满足。在曲折中锻炼学生的意志,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人格,又保护了学生的个性。
四、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才能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对其所授课程产生兴趣和基础的话,那么教师精湛的授课艺术和技巧就是培养学生对该们课程产生浓厚兴趣的关键,也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进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关键方面。特别是当今提倡创新教育也就要求教师的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强。互尊互爱的良好师生关系,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学生不仅可以问出自教材又不囿于教材的问题,而且不再盲目崇拜教师、以教师的答案为标准。他们还可以怀疑教师的解答,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解答。因此,教师面临更多的知识的挑战,惟有不断充实自己、持续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才能更有效地安排教学、最大限度地解答学生的疑难,以提高教学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