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做好沟通,让家长成为我的好朋友
【作者】 高宏云
【机构】 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民族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家校合作越来越受到学校乃至家庭的重视。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做好家长工作,使家校合力作用发挥到最大,尊重是前提。家校合作要以教师对家长的尊重为起点,用真心、诚心、爱心和耐心来构筑家校连心桥,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整合家校教育资源,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共同为孩子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家长 成为 合作 伙伴
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要与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家长做好沟通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上周,我诚邀班上近期表现不好的孩子的家长到学校来交流。我发现,家校合作越来越受到学校乃至家庭的重视。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做好家长工作,使家校合力作用发挥到最大,尊重是前提。家校合作要以教师对家长的尊重为起点,用真心、诚心、爱心和耐心来构筑家校连心桥,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整合家校教育资源,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尊重理解家长必须要做到:
—、尊重家长的时间支配权
现在,年轻的家长们为了参加校内的活动,大多需要向领导请假,如果校内组织活动过于频繁,难免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工作,家长“不支持”也就情有可原。对此,教师应予理解,在组织活动时,不能要求家长必须到场。同时,教师还应考虑每次活动的时效性,不能为了应付检查,随意把家长召集到学校来。在我们班,我事先调查、了解家长在时间方面的具体情况,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活动安排。这么做以后,家长活动的形式也就多了,集体的、个别的、还有分组的。家长有了相对自主的支配时间的权利,参与学校活动积极了,自然也就不存在对立了。
二、尊重家长的发言权
学校组织活动要让家长说话,而不应该是教师在上面高谈阔论,家长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不知所措。家长会可以请家长们针对一个问题各抒自见,最后达成一个相对的共识;也可以请那些表现突出的孩子的家长把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方法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如今的家长素质普遍较高,对教育的认识也是我们老师所不及的,听听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对实施共同教育帮助很大。
三、尊重家长的知情权
孩子在校一天的表现对我们来说极其平常,但却是家长最为关注的。孩子早上没吃饭,是不是饿了?孩子今天穿衣服多了,热了知不知道脱?孩子病了,给孩子带的药,老师会不会提醒孩子吃?今天活动时,孩子参加了吗?他能做些什么呢?课堂上,孩子回答了哪些问题?孩子和同学们相处得怎么样……一分钟,一句话,就可以解除家长这些烦忧。早晨来到班级,把学生情况了解一遍,生病的提醒学生按时吃药,提醒学生多喝水;没吃上早饭的,教师去买给学生……告诉家长放心。利用中午、晚上学生离校时,与接孩子的家长说说孩子的表现,但要切记报喜不报忧。如果报忧,单独谈,那样,家长会觉得老师尊重了孩子也尊重了自己。
四、尊重家长的隐私权
家长的隐私有多种,只要不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我们做教师的就不必过多的触及,以免引起家长的反感。如果对孩子有一定影响,我们也应先介绍孩子的表现,和家长一起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后,再做具体安排。如白雪最近情绪低落,不愿意和同学、教师说话。和白雪妈妈沟通时,她主动提到和孩子的父亲离婚了。我问是不是需要帮助时,白雪妈妈说:“如果你们能和他爸爸说一说,别因为这事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我也谢谢你了。”于是,我单独约了白雪的爸爸,如实地反映了孩子的情况,分析孩子可能有心理压力,请家长坐下来和我们一起为孩子的健康着想。家长理解我们的工作是为孩子着想,就会平静地接受我们的建议。我们用真心、诚心、爱心和耐心来构筑家园和谐,以此赢得家长对我们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最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我们的学习、活动中来。
真心能改变家长的态度:
李迪的奶奶从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就从未笑过,即使我微笑面对,她也无动于衷。一天早晨,李迪发高烧,她奶奶对我说:“给李迪吃过药了,多摸着她的头,别烧厉害了。”果然,刚上课李迪的头就滚烫滚烫的了,我赶紧带她到学校附近的诊所输液。给李迪奶奶打电话时,我说:“孩子在打点滴,现在好多了,睡着了,口服的药也给她包好了……。当时李迪的奶奶哭着说:“高……高老师,太谢谢您了。”那一刻,我的心里甜甜的。自那以后,李迪奶奶见了我有说有笑。我想,只要我们真心爱孩子,就一定能赢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
诚心是解除误会的灵丹妙药?:
在我刚接一年级时,一个女孩由于不适应学校的生活,接连两天尿了裤子。虽然我及时为她清洗了,可她爸爸在接孩子时仍然当着许多家长的面抱怨我:“孩子上两天学,别的没学会,却让你养成了这个坏毛病,整天尿裤子。”望着家长不友善的表情,听着家长的责问,我把所有的委屈都咽在了肚子里,并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他对我工作的看法。我主动约见她的妈妈,了解孩子的情况。原来孩子在家大小便一直是坐盆,而学校是蹲坑,由于不适应,所以不敢尿。在了解情况后,我们就及时提醒她入厕,为消除她上厕所的恐惧心理,我每次都陪着她入厕,教她蹲坑的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孩子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家长对我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从此,家长主动和我沟通,积极配合并参与学校的活动,成为我的亲密合作伙伴。这件事让我认识到,诚心是解除误会的灵丹妙药。只要遇事多反省自己的不足,用宽容的心态给家长逐渐理解自己的时间,他们就会在孩子的进步里体会到教师的真诚。
爱心拉近教师和家长的距离:
我带四年级时,有个叫龚缨婷的女孩,上课、下课她都一声声地长叹气。孩子病了吗?我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表明,孩子的表现是性格内向所致。龚缨婷的爸爸说:“老师,那就让您多费心了。”寻常话语,使我深深感到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于是,我开始更多地关注她。她胆小,不会主动交朋友,我就有意为她介绍新朋友,让她感受到和小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和满足。她不善言辞,我就鼓励她把内心的话和我说说,并在集体面前表扬她爱学习、爱劳动。孩子的性格逐渐开朗起来,脸上时常挂着灿烂的微笑,家长对我充满了感激。爱心拉近了教师和家长的距离。从此对学校的活动特别关注,主动向我了解什么时间需要家长互动的活动情况,教给孩子生活经验,最终成为我最亲密的合作伙伴。
耐心换来家长的放心、信任和理解:
班里的孙明博,经常弄肚子。家长想让她在家休息,但孩子不愿意。我了解情况后,提议让他用热宝放在肚子上,我留心热宝的温度,热宝凉了就插上电,一天四、五次。每天放学时,我告诉家长:“今天孩子只去了两趟公厕,您放心吧。”每次听完我的话,家长都会感激地对我说谢谢。还主动地对我说:“老师,你有什么工作需要我们家长配合的,尽管说,我们一定大力支持。”耐心换来了家长的放心,耐心换来了家长的信任,耐心换来了家长的理解。
家长是学校教师重要的合作伙伴。要想让家长真正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发挥家长资源的应有价值,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端正思想,转换角色。学校与家庭是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强调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平等性,肯定家长的潜能和作用。正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活动,促进了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反过来,这个群体又有效地作用于教师,使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教师应该尊重家长,与家长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博得家长的信任,家长就会自觉自愿地参与。
第二,做好家长宣传工作。要想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学校应主动做好家长宣传工作,让家长清楚自己的职责有哪些,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同时,向家长介绍一些配合学校工作的方式与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使家长认识到参与学校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也使家长知道如何着手。
第三,全面了解家长资源。为使家长资源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家长的特点,尊重家长间的差异性,不同程度的对待每位家长,以免因“任务”太难而吓退家长,增加家长负担,打击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培养素质更多的素质高、热心、有号召力的家长骨干,让他们成为班级工作的核心力量,并带动更多家长参与学校的工作。
第四,平时注重利用家长资源。教师可在开学初利用家长会将有关学期教育活动的主题一一介绍给家长,每月、每周将具体活动内容提前告知家长,并鼓励家长利用节假日和其他休息时间引导孩子获得各种知识经验。这样的知识储备比单纯的材料收集更有意义,它不仅省时省力,还能加深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我们应努力使家长有如下收获:了解孩子在校各方面的情况,了解某一阶段孩子的学习目标,了解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获得有效的教育方法或技巧等等。相信这些收获会让家长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校教育工作中来,成为学校最亲密的合作伙伴。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
2.《幼儿教育》2003年第4期:增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效果;
《幼儿教育》2006年第7、8期:让家长成为幼儿园的亲密伙伴。
3.《学前教育》2001年第6期:与家长多沟通,让家长多参与;
《学前教育》2003年7、8期:在教师、幼儿、家长之间建立信任与支持的关系;
《学前教育》2004年第3期:浅谈两种意识指导下的家园合作;
《学前教育》2006年第9期:家园关系的“协同”走向。
关键词:家长 成为 合作 伙伴
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要与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家长做好沟通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上周,我诚邀班上近期表现不好的孩子的家长到学校来交流。我发现,家校合作越来越受到学校乃至家庭的重视。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做好家长工作,使家校合力作用发挥到最大,尊重是前提。家校合作要以教师对家长的尊重为起点,用真心、诚心、爱心和耐心来构筑家校连心桥,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整合家校教育资源,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尊重理解家长必须要做到:
—、尊重家长的时间支配权
现在,年轻的家长们为了参加校内的活动,大多需要向领导请假,如果校内组织活动过于频繁,难免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工作,家长“不支持”也就情有可原。对此,教师应予理解,在组织活动时,不能要求家长必须到场。同时,教师还应考虑每次活动的时效性,不能为了应付检查,随意把家长召集到学校来。在我们班,我事先调查、了解家长在时间方面的具体情况,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活动安排。这么做以后,家长活动的形式也就多了,集体的、个别的、还有分组的。家长有了相对自主的支配时间的权利,参与学校活动积极了,自然也就不存在对立了。
二、尊重家长的发言权
学校组织活动要让家长说话,而不应该是教师在上面高谈阔论,家长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不知所措。家长会可以请家长们针对一个问题各抒自见,最后达成一个相对的共识;也可以请那些表现突出的孩子的家长把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方法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如今的家长素质普遍较高,对教育的认识也是我们老师所不及的,听听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对实施共同教育帮助很大。
三、尊重家长的知情权
孩子在校一天的表现对我们来说极其平常,但却是家长最为关注的。孩子早上没吃饭,是不是饿了?孩子今天穿衣服多了,热了知不知道脱?孩子病了,给孩子带的药,老师会不会提醒孩子吃?今天活动时,孩子参加了吗?他能做些什么呢?课堂上,孩子回答了哪些问题?孩子和同学们相处得怎么样……一分钟,一句话,就可以解除家长这些烦忧。早晨来到班级,把学生情况了解一遍,生病的提醒学生按时吃药,提醒学生多喝水;没吃上早饭的,教师去买给学生……告诉家长放心。利用中午、晚上学生离校时,与接孩子的家长说说孩子的表现,但要切记报喜不报忧。如果报忧,单独谈,那样,家长会觉得老师尊重了孩子也尊重了自己。
四、尊重家长的隐私权
家长的隐私有多种,只要不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我们做教师的就不必过多的触及,以免引起家长的反感。如果对孩子有一定影响,我们也应先介绍孩子的表现,和家长一起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后,再做具体安排。如白雪最近情绪低落,不愿意和同学、教师说话。和白雪妈妈沟通时,她主动提到和孩子的父亲离婚了。我问是不是需要帮助时,白雪妈妈说:“如果你们能和他爸爸说一说,别因为这事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我也谢谢你了。”于是,我单独约了白雪的爸爸,如实地反映了孩子的情况,分析孩子可能有心理压力,请家长坐下来和我们一起为孩子的健康着想。家长理解我们的工作是为孩子着想,就会平静地接受我们的建议。我们用真心、诚心、爱心和耐心来构筑家园和谐,以此赢得家长对我们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最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我们的学习、活动中来。
真心能改变家长的态度:
李迪的奶奶从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就从未笑过,即使我微笑面对,她也无动于衷。一天早晨,李迪发高烧,她奶奶对我说:“给李迪吃过药了,多摸着她的头,别烧厉害了。”果然,刚上课李迪的头就滚烫滚烫的了,我赶紧带她到学校附近的诊所输液。给李迪奶奶打电话时,我说:“孩子在打点滴,现在好多了,睡着了,口服的药也给她包好了……。当时李迪的奶奶哭着说:“高……高老师,太谢谢您了。”那一刻,我的心里甜甜的。自那以后,李迪奶奶见了我有说有笑。我想,只要我们真心爱孩子,就一定能赢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
诚心是解除误会的灵丹妙药?:
在我刚接一年级时,一个女孩由于不适应学校的生活,接连两天尿了裤子。虽然我及时为她清洗了,可她爸爸在接孩子时仍然当着许多家长的面抱怨我:“孩子上两天学,别的没学会,却让你养成了这个坏毛病,整天尿裤子。”望着家长不友善的表情,听着家长的责问,我把所有的委屈都咽在了肚子里,并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他对我工作的看法。我主动约见她的妈妈,了解孩子的情况。原来孩子在家大小便一直是坐盆,而学校是蹲坑,由于不适应,所以不敢尿。在了解情况后,我们就及时提醒她入厕,为消除她上厕所的恐惧心理,我每次都陪着她入厕,教她蹲坑的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孩子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家长对我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从此,家长主动和我沟通,积极配合并参与学校的活动,成为我的亲密合作伙伴。这件事让我认识到,诚心是解除误会的灵丹妙药。只要遇事多反省自己的不足,用宽容的心态给家长逐渐理解自己的时间,他们就会在孩子的进步里体会到教师的真诚。
爱心拉近教师和家长的距离:
我带四年级时,有个叫龚缨婷的女孩,上课、下课她都一声声地长叹气。孩子病了吗?我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表明,孩子的表现是性格内向所致。龚缨婷的爸爸说:“老师,那就让您多费心了。”寻常话语,使我深深感到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于是,我开始更多地关注她。她胆小,不会主动交朋友,我就有意为她介绍新朋友,让她感受到和小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和满足。她不善言辞,我就鼓励她把内心的话和我说说,并在集体面前表扬她爱学习、爱劳动。孩子的性格逐渐开朗起来,脸上时常挂着灿烂的微笑,家长对我充满了感激。爱心拉近了教师和家长的距离。从此对学校的活动特别关注,主动向我了解什么时间需要家长互动的活动情况,教给孩子生活经验,最终成为我最亲密的合作伙伴。
耐心换来家长的放心、信任和理解:
班里的孙明博,经常弄肚子。家长想让她在家休息,但孩子不愿意。我了解情况后,提议让他用热宝放在肚子上,我留心热宝的温度,热宝凉了就插上电,一天四、五次。每天放学时,我告诉家长:“今天孩子只去了两趟公厕,您放心吧。”每次听完我的话,家长都会感激地对我说谢谢。还主动地对我说:“老师,你有什么工作需要我们家长配合的,尽管说,我们一定大力支持。”耐心换来了家长的放心,耐心换来了家长的信任,耐心换来了家长的理解。
家长是学校教师重要的合作伙伴。要想让家长真正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发挥家长资源的应有价值,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端正思想,转换角色。学校与家庭是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强调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平等性,肯定家长的潜能和作用。正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活动,促进了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反过来,这个群体又有效地作用于教师,使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教师应该尊重家长,与家长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博得家长的信任,家长就会自觉自愿地参与。
第二,做好家长宣传工作。要想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学校应主动做好家长宣传工作,让家长清楚自己的职责有哪些,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同时,向家长介绍一些配合学校工作的方式与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使家长认识到参与学校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也使家长知道如何着手。
第三,全面了解家长资源。为使家长资源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家长的特点,尊重家长间的差异性,不同程度的对待每位家长,以免因“任务”太难而吓退家长,增加家长负担,打击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培养素质更多的素质高、热心、有号召力的家长骨干,让他们成为班级工作的核心力量,并带动更多家长参与学校的工作。
第四,平时注重利用家长资源。教师可在开学初利用家长会将有关学期教育活动的主题一一介绍给家长,每月、每周将具体活动内容提前告知家长,并鼓励家长利用节假日和其他休息时间引导孩子获得各种知识经验。这样的知识储备比单纯的材料收集更有意义,它不仅省时省力,还能加深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我们应努力使家长有如下收获:了解孩子在校各方面的情况,了解某一阶段孩子的学习目标,了解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获得有效的教育方法或技巧等等。相信这些收获会让家长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校教育工作中来,成为学校最亲密的合作伙伴。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
2.《幼儿教育》2003年第4期:增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效果;
《幼儿教育》2006年第7、8期:让家长成为幼儿园的亲密伙伴。
3.《学前教育》2001年第6期:与家长多沟通,让家长多参与;
《学前教育》2003年7、8期:在教师、幼儿、家长之间建立信任与支持的关系;
《学前教育》2004年第3期:浅谈两种意识指导下的家园合作;
《学前教育》2006年第9期:家园关系的“协同”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