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学生人生成长的跳板——论小学教育

【作者】 黄夏容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武庙街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着力分析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时代召唤下,小学教育应如何结合教育的信息化和教育的科技化,探索一条适合小学生人生成长的道路,谋求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深入教学实践,为培养完整的人奠定基石,担当学生人生发展的跳板。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教育信息化 教育现代化 跳板
  在抨击应试教育的浪潮中,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逐渐走上教育的舞台,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等。同时创新教育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在这两种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作为小学教育,更应该是发扬这种教育理念的基地。结合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巧妙地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发展面向现代化的教育,引领学生走上人生全面成长之路。
  小学教育是学生成长之路上最基础的阶段,它起着引导学生挖掘个人兴趣爱好的关键作用,教育不是批量化生产,而应该是为学生成长提高土壤和展示自我的舞台;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学习的最大动力和心理倾向,并且这种动力的更具有可持续性,小学教育就应该发挥这种功能,为学生兴趣的培养提供机会。与此同时,小学教育可以算是学生真正走上学习之路的第一舞台,它对学生的今后的学习生涯产生巨大影响,它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场所,作为一线教师的社会园丁,更是直接影响学生的“三观”塑造。作为小学教育的直接相关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对素质教育形成深刻理解,抓住素质教育的真谛,着力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摒弃以前教育中重成绩轻综合发展的错误观念。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课堂PPT、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不仅发展其智力素质,更应该在教学中传递正确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让学生学习到的不只是知识更是做人的基本道理,这才是孕育完整人的本质所在;譬如在课文讲解中传递正能量,为塑造学生的成长之路铺上基石,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他们将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升自身的智力素质,更是在思想道德的天平中,倾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锻炼出自我可持续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对他们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具有重大意义。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蓬勃发展中,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去除成绩第一的教育理念,但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虽然一直喊着消除应试教育的口号,但是在实际落实上,素质教育的发展还需很大的改进,比如学校的教育指标考核,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大多关注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教育的本质,教育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教育即生活”,这与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核心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教育不仅是给予孩子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地是提供给孩子成长的平台,让教育寄存于日常生活中,因此,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中,其直接相关者都应转变观念和看问题的角度,不以学习成绩论好坏,构建孩子的人生成长发展之门,在小学教育中切实融入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培养学生的智力素质、身体素质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拥有正确“三观”的新时代下的优秀人才。孔子曰:“因材施教”,我们的责任就是本着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特殊潜质,鼓励学生去追求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给予更多地不是成绩的褒贬,而是对其个性的培养。因而,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应该规范合理的教育绩效考核,鼓励一线老师抓住素质教育本质,摒除成绩第一的错误观念。在社会的层面,大力宣传素质教育,依托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核心,改变大众对教育的理解,为学生人生全面成长打下根基。小学的教育同时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涯产生巨大影响,让学生找到自己个性的发展道路,有利于学生的今后成长,不能因为现实的桎梏,而荒废了学生的人生成长,切实兑现小学教育—学生人生成长的发展的跳板的庄严承诺。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理念浪潮下产生的核心理念,更是小学教育的教育重点,创新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的培养,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创新人格;在创新教育思潮的引领下,小学教育的侧重点日显明朗,注重孩子的人格健全和创新,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大多教育引导者忽视核心,着力提倡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挖掘创新理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些都是片面的。作为一线的教育实践者,笔者认为应在教育实践中着重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兼顾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形成,创新技能的磨砺,在教学实践中,依托高科技环境,带给学生新奇的视觉体验等,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探究如何增强课堂的生机和活力,着力让课堂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老师应该融入学生的思考中,尊重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观察事物;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悬念和教师的个人才能展示,以及教学语言的艺术运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学习当成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不隐性中理解学习的本质,同时还可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训练学生的创新的技能,让学生不仅在创新人格、思维中得到提升,还要在动手能力中得到锻炼,让小学教育真正成为学生人生成长的跳板,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结合教育的现代化要求,运用高科技设备,同时将在教学实践中将教育理念现代化,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与学生交流,进入学生的心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将现代化理念深入到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让学生从中受益。创新教育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国家间人才竞争的重点,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小学教育作为学生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下转第44页)(上接第35页)基石期,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一线的教育引领者,笔者认为应从多维度看待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局限于动手能力或者某种创新表象,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志、创新情感,让学生在创新中领悟学习的乐趣,在课堂或课后的讨论中,给学生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创新力留有足够的空间,给学生传递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为学生的今后学习生涯奠定基础。
  小学教育作为学生真正进入学习殿堂的第一阶梯,它对学生的人生成长具有卓越的意义,在小学教育中,认真落实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依托教育的信息化优势,发展面向现代化的人民教育,孕育大师成长的土壤,认真回答钱学森老先生的疑问。在对待钱老的疑问中,小学教育应该主动担当基础性作用,在学生的成长中,小学教育对其有重大的影响,小学教育的成功与否,影响的不仅是学生小学教育的成功与否,而极有可能是影响到学生的整个人生成长,由此可见,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当在小学教育中加入素质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思想,并将其切实深入到老师的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受益,他们在小学学习中发现自我,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增强自身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等;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时代背景下,人才竞争日渐变得白热化,从娃娃抓起,搞好教育,发展面向现代化的教育,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作为一线教师的笔者,认为言传不如身教,老师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更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学生带去正确积极的影响,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培育出良好的土壤,鼓励学生去思考,在保证学生在正确的“三观”的引领下,去探究自己的兴趣点,为学生营造一个发展个性的平台,发挥小学教育的优势,为学生人生成长起到跳板作用,助推学生走上更高层次的学习殿堂。
  参考文献:
  《21世纪中国教育走向》,蔡克勇,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当代美国教育》,史静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讲话》,江泽民;
  《陶行知教育名篇》,方明,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