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在生活中探寻数学,在数学中感悟生活——《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案例及反思

【作者】 杨绍学

【机构】 贵州省三穗县城关一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课堂教学需要预设,数学知识意在生成,并对生成的知识适时感悟,在课堂教学中把现有生成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去运用、去感悟十分是必要的。在案例中学生在经过较为深刻的想象估测后,生成了几个面积单位,特别是平方米,并对其大小有深刻的体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来感悟一下自己家的居住面积。这样的学习不纯粹是“数学游戏”了,而更加体现了人文关怀,使学生能对生成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了紧密联系,学习数学更有兴趣,更有信心。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要把学生的数学学习滞留在“纯数学”的角度,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应关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关注他们对于生活的需求,让数学成为学生成长的一部分。
  一、温故引新,直观体验
  师:1厘米,1分米,1米各有多长?(学生举例)
  生1:我一个小指头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生2:我的语文课本长度的一半大约是1分米。
  生3:我双臂左右平伸的长度(一庹)就有一米多。
  师:(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什么叫周长?
  生:围成这个图形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师:那么,同学们刚才看到的这个图形的表面的大小叫做什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生:这个图形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积。
  板书:面积
  (学生一边叙述,一边用手比划)
  生1: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
  生2:我的课本表面的大小也就是课本的面积。
  生3:我中指的指甲的表面的大小就是中指甲的面积。
  二、认识面积单位,现实感知
  师:(出示一平方厘米的小纸片)这块小纸片的边长是1厘米,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同学们想一想,边长是1分米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米的图形的面积呢?
  生1:边长是1分米的图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生2:边长是1米的图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在生活中,有时需要我们计算面积,在计算面积时,什么时该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请你们讨论一下,再告诉老师。
  (合作交流讨论约3分钟)
  小组一:当图形(或物体)面积大小于1平方厘米而小于1平方分米时,这是我们就用平方厘米单位比较合适。如火柴盒的表面。
  小组二:当物体面积大于1平方分米,小于1平方米时,就用平方分米(或平方厘米)较合适。如课桌面、一本书。
  小组三:当测的物体比较大时,就用平方米较为合适,如教室的面积、操场的面积。
  师:1平方米有多大?(学生举例)
  生1:我们教室的4块地砖。
  生2:教室两扇窗子合起来。
  生3:两张桌子拼成的一个面。
  三、实例操作,感悟生活
  教师课件出示:
  填空(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个火柴盒的面积是6(  )
  2、一间教室的面积约56(  )
  3、学校操作面积约1800(  )
  4、一张电线杆高20(  )
  师:请同学们选择已经学习的几个单位名称填在上面几道题的括号中。
  生1:第1题应填“平方厘米”
  生2:第2题应填“平方米”
  生3:第3题也应填“平方米”
  生4:第4题指电杆的高度应填“米”。
  师:同学们读得很仔细,填得很正确。
  师: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甚至1平方米的面积在我们的生活中虽不为宽。但我们的家庭能有多少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大家估计一下。平均每人住多少平方米,报上数来。
  生1:我家有5口人,居住面积大约有一个教室那么大,很拥挤,平均每人只有10平方米左右。
  生2:我家有4口人,听我爸爸说,我家住的商品房有70多个平方米,每人居住面积接近20个平方米。
  生3:我家的三间木房,可能有近100个平方米,十分简陋。
  ……
  师:是呀!我们大部分家庭是在农村,农村的经济条件落后,有的还没有脱贫致富,那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笑开颜”呢?
  同学们,你们从刚才看到的数据有什么感想?
  生1:我们农村家庭中人的住房面积偏低。
  生2:居住条件差。
  生3:我们要发展经济,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条件,提高居住面积和居住水平。
  ……
  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和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因为面积,平方米等知识在生活中运用多。所以,我注重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在数学中感悟生活,着重把握以下“三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以原有知识的基础——体验数学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要把学生的数学学习滞留在“纯数学”的角度,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应关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关注他们对于生活的需求,让数学成为学生成长的一部分。我在以往的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侧重于学生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记忆和换算上,而忽略学生对于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单位面积大小的感受。
  2、以生活经验为背景——发展空间观念,感悟现实生活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些单位,虽然在生活中应用较多,但学生对于它们实际面积大小在头脑中的观念还未建立。因此,我注重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如让学生估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估自己家的住房面积有多大,使学生对比较小的空间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想象力得到延伸,估测能力得到提升,空间观念得到发展。
  课堂教学需要预设,数学知识意在生成,并对生成的知识适时感悟,在课堂教学中把现有生成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去运用、去感悟十分是必要的。在案例中学生在经过较为深刻的想象估测后,生成了几个面积单位,特别是平方米,并对其大小有深刻的体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来感悟一下自己家的居住面积。这样的学习不纯粹是“数学游戏”了,而更加体现了人文关怀,使学生能对生成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了紧密联系,学习数学更有兴趣,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