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打造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作者】 普 琼
【机构】 西藏日喀则地区萨迦县查荣乡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一次走进教室,见地上有个纸团很碍眼。于是我弯下腰拾起并扔到垃圾桶里。我不是故意做给学生看的,而是出于一种习惯。从那以后,教室里就再没发现乱扔的纸。毕业晚会上有个学生说:“老师,那一天你从我的身边很自然的拾起纸团,你没追究是谁扔的,也没批评我们,但我从你的行动知道了以后一定要注意,绝不能乱扔纸屑。你没有以一个班主任的身份来批评我,但你的良好习惯已告诉我应怎么做,后来,我就号召班上的同学不要乱扔纸屑。你没发现我们班的教室一直都很干净?”
是啊,当我们刻意去管理班级时,得到的也许是学生不诚实的言与行。就是说,班主任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却不是内心的道德力量驱使他去做,当你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学生,你就能收获学生的坦诚言行,收获学生的信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自己的人格魅力。有的老师健谈,风趣幽默,使人乐观向上;有的老师遇事沉着,果敢刚强,给人安全;有的老师活力四射,从不言败,给人信心;有的老师心地善良,细心周到,给人温暖。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尤其是在如今提倡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时代,教育呼唤有个性的教师,期盼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具有示范作用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诗一样的语言,火一样的热情,是人们送给教师的颂歌。教师宽广的襟怀,磊落的人格,无疑对作为道德主体的学生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美国有关专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参与实验的儿童划分为四组,然后每组分别派一名实验员与他们相处。当双方建立起良好关系并取得儿童信任后,实验员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向各组儿童谈关于为孤儿院捐款的问题。第一组实验员在向儿童宣传募捐意义的同时,自己也慷慨解囊;第二组则宣传把钱留给自己的好处;第三组实验员大力宣传捐款的意义,可在行动上表现吝啬;第四组则宣传贪婪,并劝儿童不要捐款,但实验员自己却慷慨解囊。实验结果为:第一组儿童全部捐款;第二组无一捐款;第三组在实验员喋喋不休的教育下,少数人捐款;第四组同第三组相反,多数学生捐了款。
这一有趣的实验充分证明了教师自身良好道德行为的教育力量。单纯通过纪律来约束学生的道德行为,不可能使学生这个道德主体主动的自我审视和自我反省,更不会自觉的用道德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言行并作自我调节和约束,甚至还会出现逆反心理。
二、教师的人格魅力能拉近师生情感距离
在学生的成长中,教师的影响力仅次于父母。伴随着师生的课堂内外交往增多,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将信赖、依靠转移到教师身上,在校园这个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心灵和谐共振也会得到强化。学生会将教师视为自己最亲近的人,最信赖的人,最能依靠的人。他们会将不愿对别人说的心里话向教师倾诉,会在迷惘困惑时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在情感依赖性很强的青少年学生面前,教师超越狭隘功利的无私纯洁之爱,能使学生产生饱满积极的情绪体验,获得一种澄澈明朗的美好心境,形成对人、对社会的积极态度。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和教师的充分情感亲近,是信任教师的前提,是学业有所成就的前提。
三、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强化学生的意志品质
教师的高尚人格并不是一种暂时性的教育因素,它像种子一样播撒在学生心田,终将在学生的心田里绽放出灿烂和美好。许许多多的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不计个人得失,为学生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朽的业绩,他们勇于进取、不怕困难的高尚品格必然会对学生产生巨大、深刻的影响,促使学生自觉地把对教师人格的崇敬之情内化为努力进取、不畏挫折的坚强意志,从而在人生的拼搏和进取中表现出永不气馁、锲而不舍的毅力。
四、教师的人格魅力能促进学生学业发展
教师渊博的学识会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向往。富有教学艺术的教师能把学生带人宽广、优美的知识海洋,使师生之间达到知、情、意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示的才情和艺术魅力,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爱之情。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流露出来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兢兢业业的敬业态度以及强烈的进取心,是对学生好学进取、奋发开拓的无声召唤。学生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不能真正明白学习的意义,就会缺乏学习的持久动力;当学生感受到教师严谨治学的人格魅力后,就会激发良好的内在学习动机。这种以身示范所产生的影响,比语言更有力量,激励学生勤学乐学,不断地促进自己学业的发展。
受人格魅力影响而形成的班风是最有凝聚力的班风,受人格魅力影响的教育必将产生深远的意义,其对学生的影响必将持续终生。
当然,要想以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学生,教师必须具备能强烈影响他人的人格魅力,严于律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富有活力与爱心,爱工作,爱学生,而不仅是把这份工作当成谋生的职业。只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教师的人格魅力才富有强大、持久的影响力。
是啊,当我们刻意去管理班级时,得到的也许是学生不诚实的言与行。就是说,班主任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却不是内心的道德力量驱使他去做,当你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学生,你就能收获学生的坦诚言行,收获学生的信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自己的人格魅力。有的老师健谈,风趣幽默,使人乐观向上;有的老师遇事沉着,果敢刚强,给人安全;有的老师活力四射,从不言败,给人信心;有的老师心地善良,细心周到,给人温暖。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尤其是在如今提倡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时代,教育呼唤有个性的教师,期盼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具有示范作用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诗一样的语言,火一样的热情,是人们送给教师的颂歌。教师宽广的襟怀,磊落的人格,无疑对作为道德主体的学生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美国有关专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参与实验的儿童划分为四组,然后每组分别派一名实验员与他们相处。当双方建立起良好关系并取得儿童信任后,实验员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向各组儿童谈关于为孤儿院捐款的问题。第一组实验员在向儿童宣传募捐意义的同时,自己也慷慨解囊;第二组则宣传把钱留给自己的好处;第三组实验员大力宣传捐款的意义,可在行动上表现吝啬;第四组则宣传贪婪,并劝儿童不要捐款,但实验员自己却慷慨解囊。实验结果为:第一组儿童全部捐款;第二组无一捐款;第三组在实验员喋喋不休的教育下,少数人捐款;第四组同第三组相反,多数学生捐了款。
这一有趣的实验充分证明了教师自身良好道德行为的教育力量。单纯通过纪律来约束学生的道德行为,不可能使学生这个道德主体主动的自我审视和自我反省,更不会自觉的用道德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言行并作自我调节和约束,甚至还会出现逆反心理。
二、教师的人格魅力能拉近师生情感距离
在学生的成长中,教师的影响力仅次于父母。伴随着师生的课堂内外交往增多,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将信赖、依靠转移到教师身上,在校园这个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心灵和谐共振也会得到强化。学生会将教师视为自己最亲近的人,最信赖的人,最能依靠的人。他们会将不愿对别人说的心里话向教师倾诉,会在迷惘困惑时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在情感依赖性很强的青少年学生面前,教师超越狭隘功利的无私纯洁之爱,能使学生产生饱满积极的情绪体验,获得一种澄澈明朗的美好心境,形成对人、对社会的积极态度。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和教师的充分情感亲近,是信任教师的前提,是学业有所成就的前提。
三、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强化学生的意志品质
教师的高尚人格并不是一种暂时性的教育因素,它像种子一样播撒在学生心田,终将在学生的心田里绽放出灿烂和美好。许许多多的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不计个人得失,为学生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朽的业绩,他们勇于进取、不怕困难的高尚品格必然会对学生产生巨大、深刻的影响,促使学生自觉地把对教师人格的崇敬之情内化为努力进取、不畏挫折的坚强意志,从而在人生的拼搏和进取中表现出永不气馁、锲而不舍的毅力。
四、教师的人格魅力能促进学生学业发展
教师渊博的学识会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向往。富有教学艺术的教师能把学生带人宽广、优美的知识海洋,使师生之间达到知、情、意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示的才情和艺术魅力,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爱之情。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流露出来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兢兢业业的敬业态度以及强烈的进取心,是对学生好学进取、奋发开拓的无声召唤。学生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不能真正明白学习的意义,就会缺乏学习的持久动力;当学生感受到教师严谨治学的人格魅力后,就会激发良好的内在学习动机。这种以身示范所产生的影响,比语言更有力量,激励学生勤学乐学,不断地促进自己学业的发展。
受人格魅力影响而形成的班风是最有凝聚力的班风,受人格魅力影响的教育必将产生深远的意义,其对学生的影响必将持续终生。
当然,要想以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学生,教师必须具备能强烈影响他人的人格魅力,严于律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富有活力与爱心,爱工作,爱学生,而不仅是把这份工作当成谋生的职业。只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教师的人格魅力才富有强大、持久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