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音乐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

【作者】 王瑞娜

【机构】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坛山街道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课堂的生成性资源,不是教师预先设计的,而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等活动即时产生的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善于捕捉和巧用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反映了教师备课的深度和广度,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的突出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单一信息资源,转化为积极的、丰富的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这取决于教师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教学机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珍惜和用好学生为教学提供的真正的、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使教学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具有明显的即时性,这就如摄影时的抓拍一样,稍纵即逝,因此,及时发现极为重要。那么教师如何成为生成性资源的发现者呢?关键是教师心中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学生,即要以学生为本,其突破点在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体态语。比如,学生手撑着脸颊是沉思、感兴趣和注意力集中的典型姿态;若学生把一只手放在脸上,手掌拖住下颚,食指伸到面颊,其他手指放在嘴边,身体略向后移,这说明它可能对你的说法持批判的态度;学生头部倾斜、洗耳恭听一阵之后,用手抓抚下巴,这种姿态表示“让我在想想”……因此读懂学生的体态语有助于生成的发现。“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堂中有些偶发事件的出现,已经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让学生重新注意于原定的教学内容是十分困难的。此时,教师可以转而发掘事件中的积极因素,巧妙地将其转化为积极的动态教学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1.捕捉意外事件。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生一些被认为是不利于教学发展的事件,对于这些生成的意料之外的信息资源,教师应巧妙地将其转化为能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教学资源。那是一次欣赏课上,聆听《儿童团放哨歌》的时候,外面有远到近的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就是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我立刻想到和本课题结合起来。我没有立即去开门,于是把手放在嘴边:“嘘!安静!听谁在敲门!是儿童团的小伙伴吗?”立刻把同学们的注意力给吸引过来了。外面的同学又敲了一边,教室里极其安静。我把门打开了,并风趣的说道:“欢迎儿童团小伙伴的到来!”那个同学羞答答的站在门口。我又借机叫这个同学把刚才自己敲门的节奏再打了一遍,让同学们把节奏型写下来。由于这个灵活的应变,使得同学们的注意力没有被学生的迟到而转移,相反,更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和理解。
  2.捕捉学生的错误。我们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和我们对待生活垃圾的认识过程颇为相似。曾几何时,我们认为垃圾就是废物,必欲弃之而后快,而今天,我们终十认识到,没有所谓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以前,我们一味地讨厌、惧怕学生的错误,殊不知错误也是放错了地方的课程资源。对于学生生成的错误的信息资源,教师应采用比较、概括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归到符合学习要求的正确轨道上来。学生的错误是种真实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它是一面镜子,以错误为镜,可以知教学之得失。通过学生的错误,教师不但可以发现学生所学知识的缺陷与不足,还可以从中发现他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有一次,我在讲解音乐基础知识“渐强”“<渐弱>”定义和运用的时候,不知道是哪个同学不小心把乒乓球弄掉了,“砰!砰!砰!砰!......”声音由快到慢,由大到小,落在地上。本来就很安静的教室一下更安静了,甚至连乒乓球最后的滚动声都能听的见。同学们瞪大了眼睛屏住呼吸注视着我,我立刻和课堂的音乐知识结合起来了。于是,我没有说什么,就和同学们一起了听乒乓球的声音。随后,我就又亲自把乒乓球拣了起来,我看见那个同学的脸红通通的。我就把乒乓球又一次的扔掉在地上。又一次重现。同学们似乎明白了,我见机问道:“这个声音是渐强,还是渐弱?”同学们立刻回答:“渐弱!”我立刻提问那个同学:“那你说说‘渐强’吧?”那个同学:“老师,火车来了声音就是渐强,火车走了,声音就渐弱了。”我笑笑说道:“OK!谢谢你的乒乓球!收好了!”学生感激的目光看着我说:“谢谢老师!”。我微笑着继续讲课,那节课同学们学习的非常认真,这个同学不管什么时候见到我,都要问声好,而且每次音乐课之前他总是跑前跑后的帮老师组织教学教具。教师的智慧和宽容换来的是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将其转化为积极的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从而在纠正错误的同时让学生从中受益。 
  注重音乐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并不是要求教师刻意去追求这种生成性教学资源,并且,更不能为了片面地追求生成性教学资源,而让课堂的随意性泛滥。音乐课的教学效果没有一个具体的检测标准,有无成绩在短时间内无法看出。这样一来,也就使一些不负责任的教师在教学中显得很是随便、随意,没有一个长远的培养目标,有的教师甚至连一个短期的培养口标都没有。课前不作相应的准备,上课时想讲什么就讲什么,讲到哪儿算哪儿。更有甚者,音乐教师凭着一台录音机,一盘教学磁带,让学生看着书,跟随范唱带反复听、反复唱,六、七遍下来,一节课就差不多了。音乐教师的随意性带来学生的随意性,学生在音乐课堂做其他学科作业、其他学科教师借用音乐课进行补课的现象,也就时有发生了。如此,音乐课的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证,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了。 
  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对有效改进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节好课首先要重视课程设计,在设计一节音乐课时,一定要遵循音乐学科规律。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讨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总之,音乐课堂教学中生成性教学资源和预设性教学资源都是宝贵的资源,教师应该立足预设性教学资源搞好常规性教学,在不刻意追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同时,敏锐地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促成音乐教学课堂更好的效果,更好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