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的辨析

【作者】 徐建霞

【机构】 山东省莒南县岭泉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作为数学教师,应把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渗透在数育教学过程中。渗透“方法”了解“思想”,训练“方法”理解“思想”,掌握“方法”运用“思想”,提炼“方法”完善“思想”。 
  关键词:数学思想 数学方法 数学教学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概括和认知。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必须紧紧抓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育和培养这一重要环节。         
  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认知规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感性的积累到理性的飞跃,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从而在此基础上开始又一轮的更高程度的认知。数学学习也是这样,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感性认识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理性认识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也要遵守这样的认知规律,由方法的积累到思想的飞跃,而不能违背科学的认知规律。 
  一、渗透“方法”,了解“思想” 
  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还相对贫乏,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于训练和提高。因此必须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把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学逐步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渗透的时机和渗透的程度,举一反三循序渐进。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忽视或压缩这些过程,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的结论,就必然失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次次良机。如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课本《有理数》这一章,与原来部编教材相比,它少了一节——“有理数大小的比较”,而它的要求则贯穿在整章之中。在数轴教学之后,就引出了“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而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的全过程单独地放在绝对值教学之后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住这个逐级渗透的原则,既使这一章节的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又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易于接受。 
  二、训练“方法”,理解“思想”
  数学思想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方法也有难易之别。因此,教师在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渗透和教学。教师要全面熟悉初中三个年级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结构、能力层次、重点难点。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进行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渗透的条件和因素。对数学知识从思想方法的角度进行认真分析、系统归纳、科学概括,形成全面完整的认知和梳理。同时要对三个年级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接受能力、知识能力基础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了解和把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渗透。
  三、掌握“方法”,运用“思想” 
  数学知识的学习要经过听讲、复习、做习题等才能掌握和巩固。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同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另外,使学生形成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必须建立起学生自我的“数学思想方法系统”,这更需要一个反复训练、不断完善的过程。比如,运用类比的数学方法,在新概念提出、新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学习一次函数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乘法公式类比;在学习二次函数有关性质时,我们可以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性质类比。通过多次重复性的演示,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类比的数学方法。  
  四、提炼“方法”,完善“思想”
  教学中要适时恰当地对数学方法给予提炼和概括,让学生有明确的印象。由于数学思想、方法分散在各个不同部分,而同一问题又可以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的概括、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中那种只重视讲授表层知识,而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不完备的教学。它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难以提高;反之,如果单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忽略数学知识的教学,就会使教学流于形式,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也难以领略深层知识的真谛。因此数学思想的教学应与整个数学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教师要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不懈地照着一个目标迈进,就一定能够实现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就一定能够完成素质教育的光荣任务。        
  目前对数学方法的几种说法:(1)数学方法是人们从事数学活动时使用的方法。(2)数学方法不仅指数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思想方法),而且也应当包括数学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3)科学方法论中所谓的“数学方法”主要是指应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
  所谓方法是指“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简言之,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程序等。毫无疑问,数学方法应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门路程序,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然而这只是数学方法概念外延的一个方面,由于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也需要有一定的门路与程序,所以教学方法这一概念外延的另一个方面是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对实际问题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因此,也可称这样的数学方法为数学模型法。 
  数学思想这一概念是一个新概念,流行只不过是近10年左右的事,由于时间短,人们对这一概念的认识还很肤浅,甚至很多人只是将其当做一个“原始概念”对待,并没有真正说出什么是数学思想,而只是当“已知”用了。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存在,反映在人的头脑中,经过思维活动后产生的结果。显而易见,数学思想作为思维结果,没有文字对它进行描述,它完全靠数学工作者对客观存在的数学认真思维活动后挖掘出来,数学思想是数学内容与数学方法等的升华与结晶,应特别指出,一旦形成了数学思想,其意义便远远超出了数学学科。数学思想对其他学科相关问题同样有指导意义。
  中学数学教师充分认识数学思想的教育功能,在讲清、讲活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的同时讲清数学思想。只有注重了教学思想的教学,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我们的学生才不仅仅学到了硬件——数学知识,还学到了软件——数学思想,学到了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更广义地说,学到如何做人的根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