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
【作者】 陈 燕
【机构】 甘肃敦煌七里镇油田四小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教是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已成为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而学生的学则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方才有用、有效,才能实现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美术各项任务和要求。这一基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实现学生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和凭借。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如果把“美味可口的汤”放在美术教学中,它就是美术课堂教学情境。
那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来创设教学情境呢,笔者就多年来的美术教学实践,谈谈小美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一些基本方法。
一、在新课引入中注重情境创设的问题化。
引入新课是美术课堂教学的一个必经的环节,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开始。怎样让学生最快最佳地进入内容的学习中呢?我认为它需实现激趣、注意、欲望三个功能,而创设目的明确、指向性强,与新课学习内容相关度高,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易于理解的现实生活情境便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如我在教学《给解放军叔叔画像》这一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学生易于理解的现实生活情境:用课件播放2008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洪水时人民群众受灾的情境,然后又播放了人民解放军奋力救灾的场面,在人民解放军救灾这一场面中注意配制了“险”与“救”两个元素的细节播放。播放后立即追问学生:看到受灾的场面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此时此刻你认为解放军叔叔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是怎样的?在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后,我又接着设问:你们不想用自己的手把你们心中解放军叔叔的形象画出来吗?
两个场面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为创作奠定了情感基础,实现了激趣的目的,连续三个师生互动式的设问,引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与注意,特别是第三个设问,诱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利用场面与设问两个因素构成了新课的情境创设。
在课堂的实际效果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但很高,而且学生的作品内容极其丰富,思维异常活跃,情感得到了迸发,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内容学习中要注重情境创设的融合化。
所谓情境创设的融合化,就是要把美术知识、技能技巧、美术思想和美术情感巧妙地地置于美术教学情境中,使情境创设服务于美术知识、技能技巧的掌握,美术思想和美术情感的形成和发展。
美术是一门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就决定了美术教学必须要立足于生活,立足现实。因而美术教学不能将知识、技能技巧、思想情感的教学孤立于现实生活和现实世界之外,必须重视其于现实生活和世界的联系和融合。
美术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美术情感和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其情境创设必须要服务于教学任务,让美术教学情境成促进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理解、促进学生架起需要与解决问题的桥梁,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如五年级《诗情画意》这一课。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般都能读懂古诗中主要描写的是什么,但要他们为不同类型的古诗配画,并表现出古诗中的意境,就有一定难度了。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难点,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先用多媒体出示视频《敕勒歌》画面,让学生观察、感知古诗内容、整体把握古诗意境;然后再配上有韵味的古诗朗诵,并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和想象,你的脑海中都活现出了什么画面,从细节上把握古诗的意境;再用课件出示《小池》配画图,让学生观察,小池是以什么为画面主体的,画面主要抓住了什么地方着力用力的,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心情?让学生体会和感悟写景古诗配画的方法;最后,再用课件出示荷花蜻蜓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画面中有什么?它美在哪里?看到这幅画,能让你联想到那首古诗?你能用笔把它画出来吗?
以上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把诗歌从无声的文字,变成鲜活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到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为新课的学习起到了突破的作用。
本情境创设分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为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打下情感和知识基础,产生创作欲望;第二层次,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境下,让学生在情境中找到古诗配画的思路和方法;最后,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进行实践。
三、在练习中要注重情境创设的思想化。
美术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必须要靠一定数量的练习才能实现。单一的技能技法练习,容易让学生见物不见人,也很难真正领会美术的真正要义。所心美术练习,也必须要依靠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用美术的目光和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即美术要服务于生活,要表达生活。
如为了体现美术是生活表达的一种方式的美术理念,我在布置学生练习动物画--孔雀时,给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美丽的孔雀图片,让喾感知孔雀舞的美,并让学生思考:孔雀美在哪儿?你喜欢吗?动手把你对孔雀的感情用手工或绘画表现出来?并向自己的父母说说你是从那儿表现出你对孔雀的某种情感的?
又如四年级《主体与背景》,我在指导学生作画时,发现学生画面单一,不能很好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于是我创设了如下情景:只是一个人在跑步的画面,问学生他在干什么?给你心情感受是什么?然后在原有的图片上添加了110米跨栏夺冠的背景,问学生,部学生他在干什么,给你心情的感受又是什么?接着我又出示了放大流汗和跨栏时表情的画面,让学生谈谈此时给你的心情感受又是怎样的?在三个层层递进的情境中,让学生不仅充分感受到了“背景不同,画面的意义就不同”的美术创作原理,而且让学生明白了抓住细节、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心情和精神的地方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美术学习方法。
总之,我们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明白它的目的就是要让其为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而服务。所以不同的课堂内容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这样才能够把课堂气氛烘托出来,才能够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地体会教学内容,造成“直接的印象”能够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引起学生的情感感染和情感共鸣,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其重要价值在于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感受、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它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
那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来创设教学情境呢,笔者就多年来的美术教学实践,谈谈小美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一些基本方法。
一、在新课引入中注重情境创设的问题化。
引入新课是美术课堂教学的一个必经的环节,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开始。怎样让学生最快最佳地进入内容的学习中呢?我认为它需实现激趣、注意、欲望三个功能,而创设目的明确、指向性强,与新课学习内容相关度高,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易于理解的现实生活情境便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如我在教学《给解放军叔叔画像》这一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学生易于理解的现实生活情境:用课件播放2008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洪水时人民群众受灾的情境,然后又播放了人民解放军奋力救灾的场面,在人民解放军救灾这一场面中注意配制了“险”与“救”两个元素的细节播放。播放后立即追问学生:看到受灾的场面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此时此刻你认为解放军叔叔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是怎样的?在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后,我又接着设问:你们不想用自己的手把你们心中解放军叔叔的形象画出来吗?
两个场面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为创作奠定了情感基础,实现了激趣的目的,连续三个师生互动式的设问,引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与注意,特别是第三个设问,诱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利用场面与设问两个因素构成了新课的情境创设。
在课堂的实际效果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但很高,而且学生的作品内容极其丰富,思维异常活跃,情感得到了迸发,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内容学习中要注重情境创设的融合化。
所谓情境创设的融合化,就是要把美术知识、技能技巧、美术思想和美术情感巧妙地地置于美术教学情境中,使情境创设服务于美术知识、技能技巧的掌握,美术思想和美术情感的形成和发展。
美术是一门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就决定了美术教学必须要立足于生活,立足现实。因而美术教学不能将知识、技能技巧、思想情感的教学孤立于现实生活和现实世界之外,必须重视其于现实生活和世界的联系和融合。
美术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美术情感和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其情境创设必须要服务于教学任务,让美术教学情境成促进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理解、促进学生架起需要与解决问题的桥梁,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如五年级《诗情画意》这一课。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般都能读懂古诗中主要描写的是什么,但要他们为不同类型的古诗配画,并表现出古诗中的意境,就有一定难度了。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难点,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先用多媒体出示视频《敕勒歌》画面,让学生观察、感知古诗内容、整体把握古诗意境;然后再配上有韵味的古诗朗诵,并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和想象,你的脑海中都活现出了什么画面,从细节上把握古诗的意境;再用课件出示《小池》配画图,让学生观察,小池是以什么为画面主体的,画面主要抓住了什么地方着力用力的,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心情?让学生体会和感悟写景古诗配画的方法;最后,再用课件出示荷花蜻蜓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画面中有什么?它美在哪里?看到这幅画,能让你联想到那首古诗?你能用笔把它画出来吗?
以上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把诗歌从无声的文字,变成鲜活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到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为新课的学习起到了突破的作用。
本情境创设分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为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打下情感和知识基础,产生创作欲望;第二层次,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境下,让学生在情境中找到古诗配画的思路和方法;最后,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进行实践。
三、在练习中要注重情境创设的思想化。
美术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必须要靠一定数量的练习才能实现。单一的技能技法练习,容易让学生见物不见人,也很难真正领会美术的真正要义。所心美术练习,也必须要依靠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用美术的目光和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即美术要服务于生活,要表达生活。
如为了体现美术是生活表达的一种方式的美术理念,我在布置学生练习动物画--孔雀时,给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美丽的孔雀图片,让喾感知孔雀舞的美,并让学生思考:孔雀美在哪儿?你喜欢吗?动手把你对孔雀的感情用手工或绘画表现出来?并向自己的父母说说你是从那儿表现出你对孔雀的某种情感的?
又如四年级《主体与背景》,我在指导学生作画时,发现学生画面单一,不能很好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于是我创设了如下情景:只是一个人在跑步的画面,问学生他在干什么?给你心情感受是什么?然后在原有的图片上添加了110米跨栏夺冠的背景,问学生,部学生他在干什么,给你心情的感受又是什么?接着我又出示了放大流汗和跨栏时表情的画面,让学生谈谈此时给你的心情感受又是怎样的?在三个层层递进的情境中,让学生不仅充分感受到了“背景不同,画面的意义就不同”的美术创作原理,而且让学生明白了抓住细节、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心情和精神的地方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美术学习方法。
总之,我们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明白它的目的就是要让其为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而服务。所以不同的课堂内容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这样才能够把课堂气氛烘托出来,才能够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地体会教学内容,造成“直接的印象”能够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引起学生的情感感染和情感共鸣,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其重要价值在于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感受、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它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