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 赵玲玲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8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让学生愿意主动地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重要意义,它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和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让学生愿意主动地学习知识,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下面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谈自己一点浅显的认识。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或过多的斥责,都可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从而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不感兴趣。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都热情、信任,学生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对教师信赖和爱戴,进而喜欢该教师,喜欢他所教的学科。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经常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多次获得成功的满足,逐步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积极创造能够获得学习乐趣和成功的机会,根据教学实践,我注意优化以下环节:
1.积极的学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的好坏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要形成积极向上、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教师须不断尝试、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通过唱、游、演、画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玩具带到课堂上,通过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学生很容易掌握了物体的位置;在学习《钟表的认识》时,我做了头饰,让学生分别扮演时针分针和12个数字来认识时间……
2.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因为学生对初次接触的事物有一种好奇心和探索心,所以要想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教师就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讲一个小故事,或做一个小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情境中参加各种活动,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伴随而来的愉快情绪体验交织在一起。学生会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为了生活,学好数学是为了过好生活,因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就会激起学生内心深处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注重教学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上的教学评价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数学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性的评价有益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教师一句轻轻的赞语,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让学生激动不已,从而产生一种动力。因此我在教学中积极找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用一些激励性语言、肢体语言或小奖品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尤其对待后进生,更应该善于发现并表扬其点滴进步,激发这些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让其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例如:班里有个男生一度被我认为是后进生,在一次不经意间我发现数学课上他举手了,虽然怯怯的,半握着拳。我微笑着朝他点了点头,她的手慢慢伸开了,我大声点了他的名字,他很小声但准确的说出了答案,我当着全班同学大声的表扬了他,当时他的头一下子抬得高高的,脸上充满了自信。从此我看到他的进步总是及时的当着大家的面表扬他,数学课上他总是把手举的高高的,回答问题声音也变得响亮了,我可以看出他变得越来越开朗,在良好的纪律保证之下,他的学习成绩得到迅速的提高。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中他告诉我,以前同学们老说我成绩差,自己总觉得比别人差,也就故意表现出不好的样子,现在突然受到了好多表扬,自己觉得要做的更好!
4. 巧设练习,增添兴趣
课堂练习的设计,除注意从实效出发,对练习的层次、练习的方式等做科学安排外,还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适时、适地的安排一些游戏性的练习,是增强练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如在练习中适时、适当开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夺红旗”“青蛙过河”“看谁的鲜花先开放”“给小马虎治病”“找朋友”“邮递员送信”“小动物找家”等各种游戏性的练习,都能够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达到增添学习兴趣,扩展思维的目的。
三、引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若让学生干巴巴地坐着听课,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开小差,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引用生活实例,精心设计问题,有的放矢的引导,启发,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探索学习。如:我在教学《简单推理》时,我向学生提供了班里三名学生和喜欢吃的水果、三位老师和所教科目、猜电话号码、当警察等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生活学习素材,使学生展开讨论,应用语言表述法、列表法、画图连线等方法,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题,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引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将数学教学生活化,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领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使他们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会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我们教育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小学生数学学科的特点,多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充分挖掘其中的兴趣点,有的放矢地融入到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乐学、爱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重要意义,它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和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让学生愿意主动地学习知识,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下面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谈自己一点浅显的认识。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或过多的斥责,都可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从而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不感兴趣。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都热情、信任,学生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对教师信赖和爱戴,进而喜欢该教师,喜欢他所教的学科。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经常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多次获得成功的满足,逐步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积极创造能够获得学习乐趣和成功的机会,根据教学实践,我注意优化以下环节:
1.积极的学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的好坏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要形成积极向上、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教师须不断尝试、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通过唱、游、演、画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玩具带到课堂上,通过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学生很容易掌握了物体的位置;在学习《钟表的认识》时,我做了头饰,让学生分别扮演时针分针和12个数字来认识时间……
2.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因为学生对初次接触的事物有一种好奇心和探索心,所以要想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教师就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讲一个小故事,或做一个小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情境中参加各种活动,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伴随而来的愉快情绪体验交织在一起。学生会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为了生活,学好数学是为了过好生活,因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就会激起学生内心深处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注重教学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上的教学评价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数学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性的评价有益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教师一句轻轻的赞语,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让学生激动不已,从而产生一种动力。因此我在教学中积极找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用一些激励性语言、肢体语言或小奖品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尤其对待后进生,更应该善于发现并表扬其点滴进步,激发这些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让其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例如:班里有个男生一度被我认为是后进生,在一次不经意间我发现数学课上他举手了,虽然怯怯的,半握着拳。我微笑着朝他点了点头,她的手慢慢伸开了,我大声点了他的名字,他很小声但准确的说出了答案,我当着全班同学大声的表扬了他,当时他的头一下子抬得高高的,脸上充满了自信。从此我看到他的进步总是及时的当着大家的面表扬他,数学课上他总是把手举的高高的,回答问题声音也变得响亮了,我可以看出他变得越来越开朗,在良好的纪律保证之下,他的学习成绩得到迅速的提高。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中他告诉我,以前同学们老说我成绩差,自己总觉得比别人差,也就故意表现出不好的样子,现在突然受到了好多表扬,自己觉得要做的更好!
4. 巧设练习,增添兴趣
课堂练习的设计,除注意从实效出发,对练习的层次、练习的方式等做科学安排外,还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适时、适地的安排一些游戏性的练习,是增强练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如在练习中适时、适当开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夺红旗”“青蛙过河”“看谁的鲜花先开放”“给小马虎治病”“找朋友”“邮递员送信”“小动物找家”等各种游戏性的练习,都能够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达到增添学习兴趣,扩展思维的目的。
三、引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若让学生干巴巴地坐着听课,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开小差,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引用生活实例,精心设计问题,有的放矢的引导,启发,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探索学习。如:我在教学《简单推理》时,我向学生提供了班里三名学生和喜欢吃的水果、三位老师和所教科目、猜电话号码、当警察等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生活学习素材,使学生展开讨论,应用语言表述法、列表法、画图连线等方法,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题,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引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将数学教学生活化,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领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使他们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会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我们教育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小学生数学学科的特点,多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充分挖掘其中的兴趣点,有的放矢地融入到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乐学、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