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高维洪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南街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就需要教师转变角色,改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主体作用 突出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使之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这与传统“教师中心论”在实践方式上显然是对立的,特别表现在角色定位上,教师需要由过去的课堂主体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角色,不仅要考虑怎么教,更要研究如何学,为学服务。教师的理念和行为转变,直接换来的是学生的独立并成为学习主体。教师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必须认真研究和实践的课题。这既是新课标实践的要求,也是新课改的迫切需要。
  一、增强学生学习欲望,增强学习自主性
  传统教为主,学生被动接收。习惯了被牵着走的学习方式,自然就没有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也奠基学科的初衷是相悖的,新课改力挽狂澜,一再要求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学生自己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从实践我们知道,要增强学生主体性,就必须以自主性培养为前提,特别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感受数学学习乐趣,就会更加激发学习欲望,增强学习自主性。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以确保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新颖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题目,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学习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数学学习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枯燥、乏味,从而增强“我要学”的主动性,增强数学学习自主性。
  二、联系现实实际教学,增强内容适用性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不是学生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应用知识。为此,新课标指出:“教学中应当努力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好的“现实情境”,应当是学生熟悉的、简明的、有利于引向数学实质的、真实或合理的。”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如果我们仍旧视而不见,不注重联系实际开展教学,纯然是为“应试”服务的工具了。这样的结果是我们不想见到的,我们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在“学数学”的同时“用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为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奠定情感基础。
  三、促进师生互动对话,增强教学民主性
  传统教学,教师“居高临下”,独揽讲台满堂言。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的互动对话。我们知道,学生由于习惯接收型学习方式,“羞怯”于参与和对话。要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参与是前提。因此我们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与教师对话、与学生交流。实践中,就需要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学习中去,平等地与学生对话与交流,当学生学习参谋。转变教师职能,由传递、训导、教育变为更多地去激励、帮助、点拨。教师的作用也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花,引导学生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显灵感,做到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主角,成为知识主动探索者,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虽然课堂有点形式上的“乱”,但我认为是学生思维高度的表现,是可控可驾驭的。因为学生有强烈的下步学习欲望,只要教师有所求,他们就会积极配合下个动作,参与到教与学中去。
  四、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增强知识直观性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全面实现,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网络下的数学多媒体教学正蓬勃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冲击着以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于一体,能调动人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不仅利于拓展教学内容,改变知识呈现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容量,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因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能把枯燥的知识寓于图文并茂、影音结合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获得逼真的画面、悦耳的音响、动感的文本等多种元素刺激,促使多种感官参与。这样,数学知识就不再枯燥和乏味,而变得直观、具体、形象和生动了。这不仅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思维特征,还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增强“做数学”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学习效果。
  总之,要突出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数学学习主体,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江建,什么是真正的师生互动[J].人民教育,2003。
  [2]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刘克娇,谈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成才之路,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