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 刘风艳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8中分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倾听能力是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倾听能力的构成主要包括专注的倾听习惯、倾听过程中的注意分配能力、对倾听内容的辨析能力、在各种倾听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倾听者必须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并具有较强的倾听品评力和组合力。“会听”对小学生来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一方面。首先让学生明白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本领。其次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要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教师以身作则,提高学生发言的质量
  关键词:倾听能力 课堂教学有效性
  每次听课,看到别人的学生听得这么专心,学生交流非常活跃,心里总是非常羡慕,心想:要是自己班级的学生也可以做到这样子,那上课可就轻松多了,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自己也不会埋怨“现在学生是教也教不会!根本不会听课。”然而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出现这样的情景:要么自己讲的课成为学生的“耳旁风”,请学生答题,学生张口结舌不知回答什么,甚至不知道问的是什么。要么请一名学生发言,其余学生心不在焉,或是自己未有发言机会而连声惋惜、抱怨,发出一声声的“哎呦”声。等这名学生发言结束,其余学生要求发言的高潮再起,根本没在意发言同学回答的对与错,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如此循环之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的呢?我觉得其中很重要一方面就是“倾听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来说说什么是倾听能力,倾听能力是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倾听能力的构成主要包括专注的倾听习惯、倾听过程中的注意分配能力、对倾听内容的辨析能力、在各种倾听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倾听者必须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并具有较强的倾听品评力和组合力。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由此可见,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一个人是否会听还将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的能力。而对小学生来说,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该怎么样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我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
  一、让学生明白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本领。
  在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学生学习需要多种能力,倾听就是一种能力,一种本领。“听”是一个重要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取得外界讯息的关键,是学习的基础。王尚文教授曾经说过:听,是语文学习的精髓。就学习本身而言,通过倾听,从别人的成功中学习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应算是学习的一条捷径。如果没有良好的听的习惯,极有可能对孩子的学习造成障碍。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对孩子的评价和奖励。奖励要注意及时性、公正性和频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成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才能保证学生倾听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这么一点小小的错误都被你听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优点和不足,相信他会更加努力的。”“我们小组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听得最认真,是最专心的听众。”……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就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利用评价,告诉学生学会倾听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本领。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我们还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二、注重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是天性,要使他们一堂课40分钟都听得很专心,那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老师设计怎么样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是否有趣味性、条理性、逻辑性、现实性,让学生喜欢听,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具体的情景或是故事,来引发学生对生活经验的促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趣味语文”《苏东坡巧写对联》时,我首先给学生讲这个故事。学生听得高兴,就非常投入地去读短文,进而体会到故事的有趣。学生还积极地给短文添加了不同的题目,有《聪明的苏东坡》、《势利的和尚》、《有趣的对联》等等。另外教学中教师还要积极创设学习情景使学生想听。如在学习《白公鹅》一文时,我首先描述丰子恺笔下的那只“架子十足”的白鹅,然后引导学生猜测俄国作家叶.诺索夫描写的鹅会有哪些特点呢?学生在这种学习情景之中,很自然地会猜测,听取其他同学的看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三、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在有趣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倾听的能力。如上课时,老师可以有意识地犯一些表达上的错误,学生听见了,就会立刻指出来。这时候,老师就高兴表扬那个学生,其他学生会很兴奋,由此也激发了其他学生也想认真倾听的动机。还有利用传话游戏、学生自编儿歌比赛等,让学生在倾听中发现问题,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四、教师以身作则,提高学生发言的质量
  老师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当然自己要以身作则。上课时,教师有效地倾听,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提高学生发言的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能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因此在教学中,不管是好的学生还是比较差的学生;不管是口齿清晰的学生,还是发音模糊的学生,老师都要做到耐心倾听他们的发言,及时抓住他们说话时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如在学习口语交际时,学生在进行交流时,教师适时地点拨,给学生提供一些好词佳句或是帮助梳理一下口语交际的条理,学生得到帮助,获得了成功,就会爱说,爱讲给老师听。长期训练,学生也会受到影响,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当然,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除了学校这一实施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外,课外也是学生培养倾听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注意观察学生在家里倾听情况,及时纠正不良习惯。这样家校共同引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倾听能力也就不难了。让我们共同努力,使学生们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