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够建高效课堂 打造立体结构

【作者】 王 晖

【机构】 甘肃甘谷县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高效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建立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立体结构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立体结构 高效课堂   体育教学 
  一、三维目标构成教学过程中的立体结构
  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指的是同一事物的必不可少且相互交融的三个方面,是构成一个事物的有机组成部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基本要求在不同学科中的具体体现。“知识与技能”是人发展的基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是实现另两个教学目标的环境、途径和桥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没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我们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就难以落实;没有该维度的目标,其他两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
  体育教学中,技能目标、体能目标、情感目标,构成一个完整的三维体系,渗透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快乐式教学,把指导思想、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习感受、综合评价,融于一体形成一个坚实的立体教学结构。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和实施办法
  (一)挖掘教材,解读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备课是重中之重。我们很多老师在备课时注重的是目标和过程,往往忽视教材分析这一环节,通常都是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照搬照抄。而笔者认为教材分析要和本课的教学目标相结合,突出鲜明、具体的特点。只有教师真正吃透、理解了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知道哪些内容是真正对学生有用的,对本课有用的,一旦把教材分析透了,目标自然而然也清晰了,方法、形式等也相应的水到渠成了。
  教材分析具体细致是个前提,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清晰也很重要。教学中教师除了对整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清晰外,对每一个环节的小目标也要清晰。对教学目标的解读,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优秀的体育教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教学目标中,在关注知识目标的同时,要十分注重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素在构建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二)科学选教,合理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可以放手去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的体育教学内容。面对可供选择的诸多内容,应如何选?选什么?选多少?笔者认为,一方面,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实效性。例如,体育课开始时,好多老师都会设计游戏活动。我们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千万不要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内容应该是下面主教材内容的前奏,能紧扣主教材,能为主教材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为整堂课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需求。在同一水平阶段的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也存在着个性差异。在选择教学内容前,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同一个内容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三)注重教法、方式多样,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只有灵活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教学的形式要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不同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我们要探究不同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能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实际操作等方法,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因材施教,小组探究,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新课程理念,在肯定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共同规律性的同时,也承认了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由于受遗传素质、生活条件、运动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在技术学习中会表现出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上的差异,他们不可能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从事某一技能的学习,也不可能在经过同样的学习努力后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如果用统一的标准和进度来统一要求不同的学生,肯定会挫伤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会阻碍部分学生运动技术前进的步伐。
  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承认个体的差异,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使每个学生经过努力基本达到技术学习的基本要求,这是构建高效灵堂的关键。
  (五)采用多元、综合评价,是肯定高效课堂的成果
  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表扬等功能,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评价内容不仅要有对体能的评价、对运动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还要有对体育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这些方面的评价,评价方式要动态化。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有机结合;评价内容要多元化,评价要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关注学生的运动成绩,而且更关注学生的运动参与、身心健康、适应社会与创新精神和体育能力,以及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崔伟.当代体育课程发展趋势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河南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2].梁子军.改革体育教学方法与内容的理论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03期
  [3].杨朝辉.高中体育与健康实施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年04期
  [4].胡历强、章成明、张凤.对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的几点建议[J];成功(教育);2010年07期
  [5].李岩.对体育课“教学互动”的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3年06期
  作者简介:王 晖,男,1973年生,甘肃甘谷人,本科,教育学学士,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教学研究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