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聋童创新能力的启迪

【作者】 胡永海

【机构】 山东省昌乐特师附属聋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创新,是一把启迪聋童心灵和智慧的金钥匙,让孩子们尽情的绽放自己展现自我、创造自我。同在一片蓝天下,由于聋童生理上的缺陷,使得他们成了千千万万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一名特教工作者,应尽可能的去帮助这些聋哑儿童实施缺陷补偿,使他们摆脱学习和生活中的困境,让这些残缺的花朵在爱的阳光里绽放生命光彩,尽可能地回归主流社会,与健全人一样充分参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成为一批能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人才,就要对聋哑儿童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启迪!
  一、培养聋童科学的世界观
  因为一个人有了一种科学的创新精神和态度,才能在他面临困难和挫折时,产生克服困难、准确判断、合理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不论对健全孩子而言,还是对聋哑孩子来说,这种能力的培养都是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培养聋哑儿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今,雾霾、环境破坏,是现代社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空气污染”、“沙尘暴”、“洪水”、“土地荒漠化”、今年南方部分省市面对的冰雪灾害等,诸如此类的字眼,通过各种媒体越来越多地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疾病、犯罪,还有许多神秘未知领域都深深震惊着孩子们,吸引着孩子们。根据这些情况,我组织学生阅读各种科技读物,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成立了科技兴趣小组,小小科技园示范基地,举办各种宣传、展览、科技小制作竞赛等活动。让理想的种子扎根孩子们的心中。在活动中,孩子们情不自禁的发出感叹“我再也不用一次性筷子了”、“我要当环保卫士,发明一种万能空气、污水净化器”、“我想发明一种特效药,为人们解除病痛。”、“我要当科学家探索宇宙的奥秘、让雾霾消失的无影无踪……”。从孩子们幼稚的语言中不难看出,他们寻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支点,环保意识、创新意识等已深深印在他们的心中,他们受到了科学精神的教育,形成了一种科学的世界观,这就为人才的培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从孩子们咿咿呀呀幼稚的语言中不难看出,他们寻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支点,环保意识、探索意识等已深深印在他们的心中,他们受到了科学精神的教育,形成了一种科学的世界观,这就为人才的培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点燃聋童智慧的火花
  大千世界,日新月异,聋哑孩子们总是睁着一双充满好奇的眼睛在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他们虽然有口不能说,有耳不能听,但他们心明眼亮。总爱追着老师刨根问底的问着“为什么”。小荷才露尖尖角——这是他们的智慧在闪光。我们教师要适时的点燃这智慧的火花,使孩子们终生受益。
  实时对聋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根据聋童的年龄特点,遵循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来制定具体方案。根据聋童的好奇心和渴望了解新知识的特点,我在任教的语文和思品、自然教学学科中,选择聋童常见的、感兴趣而又能进行观察并实际操作的内容。比如,引导聋童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观察大自然的日月星辰、雷电风雪、植物生长等,让聋童每天都有新奇念头产生。再如,我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技类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敢于创新的积极性。平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学生学习有关科技知识,阅读有关科普读物,既丰富了聋童的科技知识,又启迪了聋童的智慧,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鼓励启迪聋童勇于探索并积极实践
  启迪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提高学生创新探索素质的核心。创造的机缘可以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降临,关键是启迪和引导孩子们去捕捉它。就如古代巧匠鲁班被齿叶草划破手指而发明了锯,瓦特发现蒸汽冲动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牛顿看见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抓住机缘,启动灵感再加上不断的探索实践创新,总是会有所收获的。
  作为当今时代的教师,应立足于现实,放眼未来,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多一点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当好一个合格的领路人。教师要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探索潜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探索创新并积极实践。
  1.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养成好问的习惯。在日常的生活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问、好问,才能由生疑到质疑,最后释疑,从产生新奇念头到找出别出心裁的答案。
  2.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应热情的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遇到的事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例如;学《要下雨了》一课时,我事先布置作业,学生观察一下雨前,蚂蚁、燕子、鱼儿,会有什么样的表现。要求学生探索自己找出答案。当学生有了第一手资料后,上课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灵感的火花时时在闪现。
  3.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实践能力。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另辟捷径。
  四、让创新成为聋童一种自觉行为
  聋童点滴的成绩,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发明,或幼稚可笑的创造,但只要是有益于发展聋童创新精神,有益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就应当得到鼓励赏识。使他们有一种成功的感觉,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以双目失明的聋哑人海伦.凯勒为榜样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利用触觉,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掌握了五国的文字,成为举世文闻名的作家和盲聋哑教育家。贝多芬,在双耳失聪后同样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等。这些事例可以调动起孩子们的精神力量,使他们放心的畅想,大胆的实践探索,用事实改变着自己的生活。
  总之,启迪聋童创新精神,教师一定要鼓励聋童打破常规,大胆设想,鼓励聋童不怕失败,发挥自己视觉的灵敏度,凭借他们的感悟力和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培养聋童探索问题的韧性。使他们在生活中不断的进取、不断的创新、使他们的创造力像火山爆发一般,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燃烧着自己,也照亮了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