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新课程启发数学教师的新观念
【作者】 黎万习
【机构】 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东风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活动过程,成为科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精神财富的过程。知识的获得与内化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对知识进行自主性地构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更新观念,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打开知识之窗,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体验知识,感受知识的存在;指导学生应用知识,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帮助学生回归知识,促使教材知识生活化。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方式;新观念
1.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要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主动的和具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是课改的核心理念。列宁说:“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生活就是教材,教材不只是教科书。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以学生从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和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活动理解数学知识,建构数学知识结构。教师大胆的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弄清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就能自觉地运用有关数学经验去思考、去解决问题。教师要在无穷无尽的生活世界中去选择教材、挖掘教材、运用教材。印度尼西亚诗人阿米尔说:“真正的教育与其说是言辞,无宁说是在实践。”瑞士教育家也说过“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生受益无穷的财富。”我们应该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改变学习方法。数学要生活化,实践化。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的积累。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就是“再创造”。必须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真诚地与学生合作,共同创造一种新的课堂文化。多做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事实证明,若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实践,数学上的很多问题就能够得到很好地解决。特别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普遍反映: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亲自动手才能学得会。
3.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数学教学方式要多样化。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他们包括学习能力在内的多方面能力。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我们教师应该要有新型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陶行知又说过“教师教好学生的教育方式应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学应实践化,多样化”。
4.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数学教学评价要多元化。
新课程评价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教学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多种化的评价体系。加强“自评”“互评”,并使之与“他评”有机结合起来,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管理者、专业人员及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数学教学要信息化。
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他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20年来,这些指示一直指引着我国教育技术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优化了教育过程,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效率,减轻了学生负担,促进了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改革。而同样在数学教学中信息化也越来越重要。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心理体验、新的认识,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最鲜明的体现。新的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本着新课程的理念,用心钻研教材、教法,总能找到适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方式;新观念
1.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要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主动的和具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是课改的核心理念。列宁说:“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生活就是教材,教材不只是教科书。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以学生从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和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活动理解数学知识,建构数学知识结构。教师大胆的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弄清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就能自觉地运用有关数学经验去思考、去解决问题。教师要在无穷无尽的生活世界中去选择教材、挖掘教材、运用教材。印度尼西亚诗人阿米尔说:“真正的教育与其说是言辞,无宁说是在实践。”瑞士教育家也说过“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生受益无穷的财富。”我们应该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改变学习方法。数学要生活化,实践化。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的积累。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就是“再创造”。必须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真诚地与学生合作,共同创造一种新的课堂文化。多做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事实证明,若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实践,数学上的很多问题就能够得到很好地解决。特别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普遍反映: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亲自动手才能学得会。
3.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数学教学方式要多样化。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他们包括学习能力在内的多方面能力。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我们教师应该要有新型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陶行知又说过“教师教好学生的教育方式应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学应实践化,多样化”。
4.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数学教学评价要多元化。
新课程评价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教学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多种化的评价体系。加强“自评”“互评”,并使之与“他评”有机结合起来,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管理者、专业人员及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数学教学要信息化。
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他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20年来,这些指示一直指引着我国教育技术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优化了教育过程,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效率,减轻了学生负担,促进了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改革。而同样在数学教学中信息化也越来越重要。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心理体验、新的认识,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最鲜明的体现。新的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本着新课程的理念,用心钻研教材、教法,总能找到适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