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活力

【作者】 赵文萍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理务关经济区中心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当前大规模的课堂改革中,剖根究底,主要还是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终极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一点上,山东省黄岛区理务关经济区中心中学就勇于大胆创新,该校自2014年3月开始进行课堂改革,大力推行活力教学,仅仅半年时间效果就极为显著,在6月份的中考中,理务关经济区中心中学的中考升学率由前几年的百分之二十几一跃上升到42.6%,成绩可喜可贺!究其原因就在于激发了师生的活力,教师教得有活力,学生学得有活力!
  一、活力课堂源自于教师充满激情的诱导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二轮活力课堂教学比武中,我讲授了八年级下册19课《春酒》,在总结第一轮的教训和向其他教师的学习中,我用沙画视频《回家》导入了新课,视频中的画面和音乐特别符合文章的主题,同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对家乡,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游子,即使在耄耋之年也总希望能叶落归根,天底下,谁能不永远眷恋那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呢?谁又能不永远牵挂着故乡的一草一木呢?”我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激起了学生对内容的共鸣,为活力课堂教学作了感情上的铺垫。另外,我还用充满激情的小结语使学生产生回味感。在备课时,我反复修改设计了这样的结语:“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的内心都被文章中所蕴含的深深地思乡之情感染着,不论你离家多远,不管你身在何处,故乡将永远是你心灵深处那份抹不掉的回忆,也许有一天,你会远离故土,那时你会发现,故乡真的就如琦君笔下的那一杯春酒,醇香无比,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在音乐中有感情地、大声地齐读课题,让我们一起记住琦君,记住春酒,记住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这样的结语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又怎能不情绪起伏而回味无穷呢?
  二、课堂活力源自于学生的积极投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要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他们的大脑才能兴奋起来,他们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课堂气氛才能真正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在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完成学习活动。可以说,民主的教学气氛,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其次,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可以激活课堂气氛。我在精心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围绕教学重点提出一些能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通过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对文章的阅读进一步深化。
  三、课堂活力源自于师生想像力的发挥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我在教授高尔基的《海燕》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海燕,想像自己生出一对翅膀来,而且要展开这对翅膀跟着海燕在闪电中间,在怒吼的海上得意洋洋地飞掠着。事实证明,一旦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语文课就会满堂生辉,活力四射。
  让语文课充满活力,不只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需要,同时也是语文学科的内容和性质特点所决定的。正如李镇西专家所言:“语文学科与数理化学科的最大区别之一,就在于它的‘灵’与‘活’,即它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有灵魂的,是有思想感情的。”因此,活力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真正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