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加快学校内涵发展 打造钟山品牌学校

【作者】 汪海燕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十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深感教育任务的艰巨,教育发展面临新的要求,突出办学特色,加快学校内涵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学校内涵; 品牌;素质教育;队伍建设;制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中学教育既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也是教育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教育前所未有地受到重视,这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机遇,也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我校是2008年成立的新校,绝大部分教师年轻有为,接受新思路、新经验、新方法较快,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1、着力抓好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统一思想,全员育人,把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公民道德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把德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精心设计,利用有效的活动载体,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2、落实各门课程教育。开齐开足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特别要抓实教学的整个过程,切实强化和丰富每一个学生实验操作、语言运用、行为习惯、体育、艺术教育以及法制、安全、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能力和常识,突出“崇德、砺志、笃学、敏行”。
  3、加强学生管理。切实加强学生在校内外的管理,依照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落实每个时段每个空间每个学生的管理责任,盯严靠实,严格考评,决不能出现因工作不到位引起的管理事故。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办好学校的主体,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所在。教师质量决定教学质量,教师素养决定学生素质。学校要立足实际,着眼促进发展,制定计划,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加强师德教育。把师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抓,完善激励机制,落实考核奖惩,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确保教育的良好秩序,树立身正为师、行为世范的师表形象。
  2、强化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开展教师业务知识考试,高中教师每年参加高考适应性考试,初中教师每年参加中考适应性考试,并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估教师的重要指标,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鼓励教师自觉参加在职进修,重视教学基本功训练,积极开展中青年教师专业知识考试和基本技能考核,以考促学,使教师自身素质、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3、建立健全各项考评制度。考核评价结果直接影响教师的观念和行为。考评内容和标准要体现新课程的精神,把师德、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研究纳入考评;组织实施要公开、公平、公正,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总结反思,自我超越的过程。
  三、抓好学校内涵发展措施的落实
  1、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增强教研工作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教研的目的要真正放在研究新课程教法和学法改进上,放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效益提高上,真正帮助学校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问题。引导教师牢固树立教研先导的理念,按照新课程要求,分析教学实际,找出薄弱环节,选定研究课题,通过写教学随笔、案例分析等途径,不断总结、反思、交流,提升教研水平。
  2、重视查课听课评课。不断完善“领导查课制度”、“听评课制度”,开展“学生评教活动”,深入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否规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效果如何,要侧重教学过程的评价,通过正确的评价,达到引导、规范的目的,使课堂真正成为提高质量的主阵地。
  3、加强学生作业管理。加强作业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布置作业的随意性。要统筹学科作业总量,合理分配,教师要精选习题,按学生学习程度,分类布置,杜绝“题海战”,使作业成为教师检查自己施教得失的途径,成为学生检测自己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工具。
  四、用制度管好学校
  一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抓好制度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有力保障,结合实际,建立完善以人为本、符合时代要求的行政、学习、教学、教职工、学生、财务、安全、档案等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使管人管事管财都能做到有章可循,依规行事。
  二要明确职责。教师之间分工既要明确,又要紧密配合,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岗位职能作用,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到位不越位。
  三要民主管理。构建民主、宽松、和谐、向上的管理和工作氛围,使广大师生在工作和学习中更多的感受到的是动力而不是压力,是希望而不是失望,是温暖而不是冷眼。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以成功举办的“文化体育艺术节”为契机,总结经验,着力打造校园文化,优化学校育人环境,让校园文化润泽学校的内涵发展。校园文化不仅是育人的隐性课程,而且是校园之内全方位的精神文明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抑制人的不良行为,也能够熏陶、培育人的优秀品行。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作者简介:汪海燕(1968---),女,贵州普定人,大学本科,法学学士,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政治教学,现在六盘水市第十中学高中部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