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信息技术教学也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作者】 高 健

【机构】 四川省华蓥市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信息技术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既需我们提高认识,更需要持之以恒的贯彻实践。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自学能力  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至理名言。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知道传授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道理。但在实践中,很多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桎梏,无法摆脱“高考”束缚,强调知识教学,注重解题技能培养,形成了一套“宣讲式”教学模式。这显然有悖于新课标赋予我们的时代要求。信息技术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必须发挥其在培养人中的奠基作用,让学生学到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自学能力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竞争社会中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武器。我们必须以新课标为准绳,以时代要求为统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创新教学实践。
  (一)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教育的“马拉松长跑”中,处处是起跑线。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为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为我们学生面临的时代不仅是竞争加剧,更重要的是知识周期短、更新快,信息大爆炸。这样一个时代,学生在校获得的知识远远不能胜任变化发展的工作需求。如果我们还是像以前传统教学那样注重知识技能培养,显然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专著中明确呼吁:“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哪怕这是“高考”遗忘的“豆芽”学科,我们也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计算机运用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以极快的速度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大众化方向发展,已落入寻常工作和百姓家。应用的广泛性必然要求人人学会并掌握它。然而,快速地发展提升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人们对它的学习与掌握带来了难度,特别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快速更新换代。而我们学校教育,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显得相对滞后,不能与科技“同步发展”,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仅注重信息技术知识教学,显然是不科学的,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和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自学能力,能自主地开展自学活动,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方法,以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
  (三)课标践行的必然要求。教是为了不教。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思想精髓就是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学会自己学,引导学生自己成人成才。如果我们仅以知识传授为主,那我们就不是教师,只能是知识的搬运工,是典型的教书匠。新课标指出:“学生是信息技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落实这一理念,我们也必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感知、形成与发展中来,从而进行意义建构。而不是长期地需要被牵着鼻子走,离开教师,学习就举步维艰。这样的教学,显然不是你我希望看到的结果。所以,践行新课标,落实学生是主体的理念,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理论支撑。
  二、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策略
  不仅要有新的认识,还有持之以恒的培养准备和实践策略,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在惭以养成中见起色,有效果。
  (一)激发学生自学兴趣。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诚然,兴趣是学生“我要学”的积极动力。要学生自学,我们首先就要让学生产生自学兴趣。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而言,部分同学因爱好而有直接兴趣,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而多数学生因把精力集中到“高考”项目学习中,对信息技术没有直接兴趣。那么,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要想方设法让他们了解信息技术的作用,特别是它在生活中、学习中以及工作中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感知,从而培养他们的间接兴趣。比如在教学“运用word排版”这节课时,我们与其这样教学,不如让学生运用word制作圣诞节、春节、母亲节等节日贺卡,制作一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贺卡送给自己的家人或者朋友。当然,在教学之前,我们可先展示出一些精美的电子贺卡来激发学生制作兴趣,这样学生自然就会产生制作欲望,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二)授予自主学习方法。方法决定效果,有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效果。教学时,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实际状况,合理安排学生学习活动,在引导学生自学过程中授予学习方法,让学生解决类似问题。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学,很多软件或软件的功能掌握都具有相似性,如Ctrl+A(全选)、Ctrl+Z(撤消)、Ctrl+V(粘贴)、Ctrl+X(剪切)等,我们让学生掌握这一快捷键,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有利于让学生收到闻一知十的学习效果。又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0界面的时候详细讲解,在随后的教学中讲excel 2000软件时就可以启发学生结合以前学习过的word软件自学,找出它们的界面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然而再针对不同点---excel特有的编辑栏进行具体讲解。这样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增强自学能力,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三)运用任务驱动引导。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教学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学习课程。”因此,我们教学时,要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的课程学习特点,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在反复操练中掌握信息技术使用方法。践行这一理念,最好的方法就是任务驱动法。也就是教师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单个任务中,让学生以个体或小组的方式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既学会核心内容,又发展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讲发送电子邮件时,就可以设计一个“给上课教师发邮件”的任务,在任务中“给教师发邮件”是确定的内容,而邮件的内容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引导学生遇到困难时,先要自主思考,如不能解决,可向老师、同学、书本、软件中的“帮助”、网上请教,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的任务驱动和方法指引,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发邮件的方法,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快乐,这就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自学的兴趣。
  当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贵在坚持。我们不仅要有这种心理准备,还要进一步拓展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具备较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王士凤,中学计算机教学之我见[M].科技资讯,2009。
  [2]尹少阳,浅谈实例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0.6。
  [3]马艳芳、陈亮,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