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心理辅导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 高玉梅
【机构】 山东省桓台县索镇一中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教育现代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因此,探索和研究目前日益严重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关键词】心理辅导 重要地位 了解学生 有效方法
【正文】
为了切实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认真研究和大力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事实上,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靠几节心理辅导课就能解决的,学校的各个科目都应当采取一些措施相机配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在所有的科目中,语文课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人文关怀而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进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深入了解学生心理
(一)通过课堂观察对学生多一些了解,从而及时为其心理把脉。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心理现象不具形体性,是人的内心世界的精神生活,他人无法进行直接观察,但是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却可以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所以,只要老师有心,就可以通过活宝 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有的学生上课精神萎靡心不在焉,他肯定有什么心事;有的学生上课不喜欢发言,老师叫起来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说不上几句话就满脸通红,他自信不足胆怯有余;有的学生回答问题言词偏激,他看待问题不够客观。凡此种种,都能反馈学生的心理,都给了老师一个信号:有些学生的心理出了问题,需要老师引导。这就为发挥语文教学的心理辅导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营造融洽民主的氛围,赢取学生的信任,使学生主动向老师倾诉心曲。中学生有了很强烈的自我意识,时机不到绝不会向别人敞开心扉,老师一旦意识到学生需要心理辅导,就要灵活地搭建一个能让学生自觉自愿向老师释放心田,倾吐心声的平台。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求老师有一定的亲和力,在学生心目中是可以信任接受的。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巧妙地穿插一些故事,偶尔开开玩笑,在适当的教学情境中唱一首歌,对有些课文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讨论分析等等,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心在跟他们一起跳动,老师的心态是年轻的,能与他们心理共震的,老师于是会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也愿意和老师交流思想,这样就为语文教学与心理辅导联手提供了可操作性。
(三)让作文成为学生敞开心扉的平台,让老师明白学生的心。当前许多教育理论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作文的本质有以下两种:一种认为作文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思维活动;一种则认为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以上说法都告诉我们:学生作文能反映学生的思想。可见,通过作文,语文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及其变化。既然如此,语文老师就应当充分运用作文的这一无与伦比的优势,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发挥作文教学的心理辅导功能,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扰,成长为心理健康的社会人。
(四)多与班主任交流,及时掌握学生更多的情况。班主任相对来说和学生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和学生家长也会保持一定的联系,对学生有着更多的了解。语文老师应该和班主任多,多交流,随时得到学生的有效信息,了解学生的总体表现,这样一来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就会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二、对学生实施巧妙有效的心理辅导
(一)利用课文,相机渗透人文关怀,熏染学生的思想性格。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渗透着人类文明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人文思想方面的。所以语文老师一定要好好利用教材,把精神熏陶进行到底。尤其对一些影响比较大的课文,更要设计好教学环节,对学生加以引导。比如屈原的爱国与怀石自尽,海子的追求崇高与卧轨自杀,廉颇对蔺相如的前倨后恭,马蒂尔德的虚荣与坚强……都是特别好的熏陶学生思想的例子。语文老师应当结合时代特点对这些人、事加以客观的点评,让学生能够汲取其思想精华摒弃思想糟粕,树立健康上进积极的人生观。
(二)与学生个别交谈,为其心理把脉,为其情感导向。当老师意识到有些学生陷入心理困惑之后,出于保护学生隐私,爱护学生尊严的考虑,应当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引导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有的时候对学生心理的辅导很难展开也很难奏效,这时,老师可以找来学生个别谈话,作为课堂辅导的一种补充和延续。
(三)通过真诚适宜的批语,尽显作文的心理辅导功能。语文老师的作文批语是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最好途径。老师可以通过针对性较强的作文讲评,对学生进行策略化的心理辅导。一个学生一本作文,一本作文就是一面影射学生心理的明镜。当学生袒露了心迹,老师就应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批语:或鼓励、或指点、或认同、或否定;或娓娓化解,或慢慢诱导;需详勿简,需点勿怠。让学生通过作文批语及时得到老师的建议和帮助,及时修正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老师可以从某位同学的一篇文章反映出来的问题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依据一些相关事例加以配合阐发,举一反三让学生明白事理;也可以设计一个话题让全班同学来讨论,让大家广开思路,在甄别中端正心态;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对学生进行诱导……
在当前市场经济和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愈来愈严重,语文老师应在教学中及时地点拨学生,解决学生心理上存在的实际问题。既如此,让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以语文教学为契机,去真诚地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让每一位学生头上的蓝天更加澄澈,让每一位学生眼里的阳光无比灿烂,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都是翱翔在阳光下蓝天上的一只只快乐矫健的雄鹰……
为了切实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认真研究和大力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事实上,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靠几节心理辅导课就能解决的,学校的各个科目都应当采取一些措施相机配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在所有的科目中,语文课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人文关怀而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进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深入了解学生心理
(一)通过课堂观察对学生多一些了解,从而及时为其心理把脉。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心理现象不具形体性,是人的内心世界的精神生活,他人无法进行直接观察,但是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却可以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所以,只要老师有心,就可以通过活宝 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有的学生上课精神萎靡心不在焉,他肯定有什么心事;有的学生上课不喜欢发言,老师叫起来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说不上几句话就满脸通红,他自信不足胆怯有余;有的学生回答问题言词偏激,他看待问题不够客观。凡此种种,都能反馈学生的心理,都给了老师一个信号:有些学生的心理出了问题,需要老师引导。这就为发挥语文教学的心理辅导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营造融洽民主的氛围,赢取学生的信任,使学生主动向老师倾诉心曲。中学生有了很强烈的自我意识,时机不到绝不会向别人敞开心扉,老师一旦意识到学生需要心理辅导,就要灵活地搭建一个能让学生自觉自愿向老师释放心田,倾吐心声的平台。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求老师有一定的亲和力,在学生心目中是可以信任接受的。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巧妙地穿插一些故事,偶尔开开玩笑,在适当的教学情境中唱一首歌,对有些课文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讨论分析等等,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心在跟他们一起跳动,老师的心态是年轻的,能与他们心理共震的,老师于是会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也愿意和老师交流思想,这样就为语文教学与心理辅导联手提供了可操作性。
(三)让作文成为学生敞开心扉的平台,让老师明白学生的心。当前许多教育理论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作文的本质有以下两种:一种认为作文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思维活动;一种则认为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以上说法都告诉我们:学生作文能反映学生的思想。可见,通过作文,语文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及其变化。既然如此,语文老师就应当充分运用作文的这一无与伦比的优势,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发挥作文教学的心理辅导功能,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扰,成长为心理健康的社会人。
(四)多与班主任交流,及时掌握学生更多的情况。班主任相对来说和学生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和学生家长也会保持一定的联系,对学生有着更多的了解。语文老师应该和班主任多,多交流,随时得到学生的有效信息,了解学生的总体表现,这样一来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就会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二、对学生实施巧妙有效的心理辅导
(一)利用课文,相机渗透人文关怀,熏染学生的思想性格。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渗透着人类文明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人文思想方面的。所以语文老师一定要好好利用教材,把精神熏陶进行到底。尤其对一些影响比较大的课文,更要设计好教学环节,对学生加以引导。比如屈原的爱国与怀石自尽,海子的追求崇高与卧轨自杀,廉颇对蔺相如的前倨后恭,马蒂尔德的虚荣与坚强……都是特别好的熏陶学生思想的例子。语文老师应当结合时代特点对这些人、事加以客观的点评,让学生能够汲取其思想精华摒弃思想糟粕,树立健康上进积极的人生观。
(二)与学生个别交谈,为其心理把脉,为其情感导向。当老师意识到有些学生陷入心理困惑之后,出于保护学生隐私,爱护学生尊严的考虑,应当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引导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有的时候对学生心理的辅导很难展开也很难奏效,这时,老师可以找来学生个别谈话,作为课堂辅导的一种补充和延续。
(三)通过真诚适宜的批语,尽显作文的心理辅导功能。语文老师的作文批语是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最好途径。老师可以通过针对性较强的作文讲评,对学生进行策略化的心理辅导。一个学生一本作文,一本作文就是一面影射学生心理的明镜。当学生袒露了心迹,老师就应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批语:或鼓励、或指点、或认同、或否定;或娓娓化解,或慢慢诱导;需详勿简,需点勿怠。让学生通过作文批语及时得到老师的建议和帮助,及时修正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老师可以从某位同学的一篇文章反映出来的问题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依据一些相关事例加以配合阐发,举一反三让学生明白事理;也可以设计一个话题让全班同学来讨论,让大家广开思路,在甄别中端正心态;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对学生进行诱导……
在当前市场经济和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愈来愈严重,语文老师应在教学中及时地点拨学生,解决学生心理上存在的实际问题。既如此,让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以语文教学为契机,去真诚地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让每一位学生头上的蓝天更加澄澈,让每一位学生眼里的阳光无比灿烂,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都是翱翔在阳光下蓝天上的一只只快乐矫健的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