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           

【作者】 杨红霞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外国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评价对科学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但是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教师不会评价学生、学生不会评价自己,更不知怎样评价别人的局面。这使我们这些刚刚步入科学教学的教师曾一度陷于困惑之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断学习和实践摸索,我们逐渐走出了关于评价的困惑,努力提高了自己对课堂评价的认识,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在评价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尽力拓展相互合作的空间,在评价中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凸显科学特色,秉承科学理念,关注对学生实践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一、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育都取决于学生积极主动的自身努力,取决于学生是否参与整个教育评价过程。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和发展。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很好地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他应该是学生科学学习中的伙伴、参与者、激励者,同时又是课堂教学的调控者。上课时不再是背写好的教案,也不再是只关心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是“让教案跟着学生走”。
  ?我在讲授《探索纸的秘密》一课时,先出示一张手工纸,让学生尝试着用这个现成的材料来进行一个“小小设计师”的比赛活动。当黑板上出现了五颜六色的小纸船、小衣服、剪纸、书法等作品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还为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评价搭建了一个平台。接着我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实验方案交流时,学生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断为别人和自己进行补充、修改,既敢于肯定自己的长处,又汲取了别人的经验,最终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设计方案。汇报时,我不但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还注重了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态度和创新方法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使评价在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评价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过去的评价中,教师一直是评价者,学生是被评价的对象。在这种评价活动中,由于评价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很难发挥其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因此,评价对他们的激励作用也很难体现。教育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要完成这样一种价值判断,单靠教师的力量是无法全面、准确达成的,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我们在生长》一课时,我让学生回忆有哪些变化说明我们在不断生长?学生提出:“我的手在长大”,“我的个子在长高”,“我的体重在增加”──接着我马上问:“我们怎么记住这些变化呢?”这时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可以用红印泥拓印、可以用笔在纸上画下来、还可以拍成照片保存下来,可以用尺量,把数据记下来……学生的这些创意不但得到了我的赞扬,我们师生还马上付诸行动,一起设计了一张“我的生长过程记录单”。这看似简单的设计环节,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原则。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不但能使学生自主参与,而且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把课堂变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三、评价中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
  ?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这种客观开放精神的形成并非易事,要靠长久的教育才能得到。这种思维与存在方式应当从孩童时代抓起,否则就只能产生出一批批盲从、独断、不宽容的人,他们在理智上必然缺乏独立性、自主性、批判性。通过对自己和对别人的评价,恰好可以达成这样的目标。为此,在科学课上,我总是尽力创造让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机会。
  ?在讲《蚂蚁》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评价环节:你认为哪一小组的观察方案是可行的?理由是什么?你们小组有更好的方案吗?这样利用孩子们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去关注别人的发言,从中取长补短,把交流的面从小组的几个人,扩大到全班的范围内。在进行交流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如进行实验设计时,一定要先交待设计的意图,接着再介绍实验所用的器材、方法与步骤。汇报观察或实验结果时,要先讲清条件,再说出现象,接着分析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最后推导出结论。实际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推理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够表达清楚,就表明他的思维也是清晰的。
  ?四、评价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科学探究的目的固然是解决实际问题,但我认为,探究所经历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科学态度、科学情感和科学价值观,与科学结论的获得相比是同等重要的,同时特别强调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
  情商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智慧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为此,在教学《蚂蚁》一课时,随着对蚂蚁认识的深入,我有意引导学生们把蚂蚁看作是自己的朋友,还让学生跟蚂蚁做走迷宫的游戏。在创设的蚂蚁走水上迷宫游戏中,学生们刚一看到惊慌失措的小蚂蚁时,有的着急,有的却觉得好玩。这时,我就引导他们设身处地地把自己当成是水上迷宫中的小蚂蚁,让他们说出此情此景中的小蚂蚁会想什么,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蚂蚁的感情。在这样平等的感情交流中,让学生自己感悟出珍惜生命、爱惜小动物的重要性。这样的评价,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必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年的实验研究,让我们在课堂评价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主要表现在我们能够用评价去调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利用评价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并逐渐在评价中学会了评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课堂评价模式。我也愿意利用课堂教学评价来达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继续进行不懈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