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让音乐课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作者】 杜 敏

【机构】 山东省潍坊第十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从事初中音乐教学十七年来对学生进行过多次调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课堂上的音乐不好听,或者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认为音乐课的目的就在于调节紧张。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过于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尤其是灌输式的教育对部分原本不爱好音乐的学生会产生一种课堂压抑感,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厌学心理。    
  心理学家指出:良好的心境会使人在充满情趣、动机勃发和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学习。故而,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具有良好的心境,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和愉悦的精神环境,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而变“厌学”为“乐学”。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营造自由课堂氛围
  新的初中音乐课程中课程目标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来进行表述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强调学生是课程的核心,同时也突出了课程的整合。 今年,我市开始实行“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主要是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检测巩固这四个环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上课时,充分的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音乐课上的“主角”,及时了解学生对音乐课的期望,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兴趣导入上贴近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引导学生主观能动性成为音乐课的主导因素,从而使学生在参与音乐及表现和创造音乐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在教学方法上,开始更加丰富学生的感官感受。经常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宽松的课堂氛围。在音乐欣赏课,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在讨论过程中解答问题;采用一种商量式的对话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于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肯定;或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音乐编故事,并进行配乐故事比赛等。种种尝试中发现,学生的积极性随之提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很多。因为此时的教师已从“绝对权威者”变成一个设计者和组织者,成了学生们的合作伙伴。学生们不再有精神负担,创造火花不断迸发,音乐教室成了他们展现才能的自由天地。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精神环境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精神环境的前提。要在音乐课里营造民主和谐的环境,关键靠老师。因此,作为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想学生所想,以慈母般的真情去温暖每一颗心,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关注着他,爱护着他。真诚交流,相互信任。学生如同一棵幼苗,要浇之以爱,才能绽放出娇艳的花蕾。而教师爱学生最好的方式就是真诚的对待学生,并信任他们。教师应拒绝一切非教育因素的干扰,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保持同一水平线上的心理接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更多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群体中,用真诚的语言去关爱他们。对于淘气的学生,也不要使用训斥的方法,而应该多注意他们的进步。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爱的雨露,得到老师的尊重和信任时,他们才会尊重老师的劳动,配合教学活动。
  让我们牢记克鲁普斯卡娅的话:“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记得有一次我在上课,有个男生在底下呼呼大睡,甚至呼噜声此起彼伏的在音乐教室中回响。学生先是很惊奇,随后是一片大笑。有的学生幸灾乐祸地看看我又看看睡觉的男生,好象在说:“哈哈,看看你怎么收场。”我也很生气,但再想想如果是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训斥这个学生,这个学生的自尊心会受到很大的伤害,也许从此会更加自暴自弃。我想了想走到了他的身边,摸了一下他的头说:“怎么了?昨天做功课熬夜了吗?”他不好意思地摇摇头。“哦,那一定是老师今天唱的催眠曲太棒了啊。”他羞红了脸。是啊,他们还只是孩子。孩子怎能不忘事,孩子怎能不贪睡?作为从孩子走过来的大人,作为教师,你不能对孩子的错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你也不必为学生的过错大动肝火小题大作。善于爱的教师会小心翼翼,“拐弯抹角”地去启发、去教育。这样,学生即便做错了事,也不必提心吊胆等着挨批;就算挨了批,感受到的却仍然是教师深切的爱。从那一次以后我惊奇地发现那个上课睡觉的男生变了:课堂上,他抢着回答我的提问,思维非常活跃;打扫卫生时他争着干着干那,不怕脏、不怕累;每次见到我,他都热情地大声问好,而且渐渐把我当成了他最可信任的知心朋友。这个原来这个顽皮、捣蛋的孩子开始变得乐观、自信、积极起来。
  微笑和幽默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课堂上,教师面带微笑,用幽默的语言娓娓道来,学生如沐春风,心情舒畅。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生疏感、惧怕感,拉近彼此的距离。课堂上我在提问学生时,特别是比较调皮的几个男生时,我经常是不叫他们的大名而是直接叫后面的名字,如:李开元我会叫开元、贾永宝我会叫大宝、张伦文我会叫伦文等等。在这样轻松幽默的环境里学习,学生会跟你更加亲近,会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上你的课。许多调查表明,学生喜欢一位老师,就会非常认真地学习困难的甚至以前不感兴趣的学科;相反,当不喜欢某位教师的时候,他们会放弃这门学科。可见,微笑和幽默是开启师生融洽关系的金钥匙,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则是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前提。
  三、改变以唱为主的课堂教学,创立以唱、动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
  要使学生“好学”、“乐学”,教师势必要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激活学生的创造力,确保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如果音乐课仅仅是枯燥的练习和呆板的传授,那么学生当然会有乏味之感,因为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尝试着在课堂里不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在上《荧屏乐声》这一课时,因为学生们对我国的四大名著非常熟悉,特别是对《西游记》更是喜爱。我让他们每个小组根据音乐设计一段音乐剧然后上台来表演。由于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直到下课还意由未尽……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选择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让学生来学唱。如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就是一首培养自信心的歌曲,还有周华健的《风雨无阻》也是一首积极向上的好歌,还有许多既好听又适合学生学唱的歌曲,如《天使的翅膀》、《一人一梦》、《天路》、《我们都是好孩子》等等。
  《音乐课程新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实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我们要认真解读新音乐课程标准,采取各种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孩子们便会“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便成为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将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孩子们心中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