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让“差生”不差

【作者】 李惠君

【机构】 陕西省兴平市教研室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闲谈之余,我常听师生们私下谈论某班有几个“差生”如何、如何,听了真叫人心寒。难道他们眼中的“差生”真如其所说的那样“差”吗?否。是谁让他们成了“差生”,是学校?是家庭?是社会?还是学生自我造成的呢?今天我就“差生”的自身问题简单剖析如下:
  一、“差生”的心理障碍主要有其心理障碍和意志障碍
  因为“差生”中的多数人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自觉性,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认为学习是给别人学,与自己无关,所以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差事,缺乏学习的持久性,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无劲头,所以对问题不愿长期的艰苦钻研。另外,情感中人们对外界事物所持的肯定与否定的自我体现,而在教育教学的客观实际中,恰有许多“差生”需要抵触的情况。如愉快、仇恨、喜欢、厌恶等,从而造成他们的情感障碍。
  二、“差生”心理障碍的有效防治措施
  1、加强目的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因为教育的真谛,在于让学生明确或感知学习是一种需求和享受。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把枯燥的问题转变为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刺激物,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2、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老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时机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在学习和行为习惯上要注意多给“差生”表现的机会,并间接巧妙的加以点拨和启发,使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其觉得自己不是一无是处,故学习的自觉性自然的就提高了。
  3、加强同伴的交流,消除“差生”的自卑心理。“差生”往往存在自卑心理,他们认为自己技不如人,这时如果同伴能亲其道,与其畅交,让其感知学习和生活中也有自己最亲密的伙伴,有问题愿意与同伴交流,以达到共识、提高。
  三、老师要采用有效的教育手法,引情激趣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其积极参与,自我评价,充分享受到学习中的乐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光盘播放教学具有形象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的特点,如果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故恰当的利用光盘,能很好的创设情境、引发情感、激发兴趣。在光盘播放中我设计在教学前、教学中及教学结束后。①学习前播放: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期待感,激发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学习《燕子》一课时,我曾剪辑了有关春天的风光图片及燕子的图像和有关资料等,让他们深切的感知了春天的自然美和动态美,激发了学生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且学习动机也加强了。②教学中播放: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注意力。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学生在如诗如画的优美情境中,如同身临其境,置身其中,充分感受着桂林山水风光的秀丽与优美。③教学后播放:可以复习和进一步理解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也可以告知学习目标中目前还没有学到的课程还有那些,并提供相关的网络学习资源,让有兴趣深入了解的学生寻找构建个性化的知识。也让那些所谓的“差生”们进而有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其驱动下主动而积极地展开且参与学习了。
  四、新时期教师应具备专业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身正品端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对一个中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的思想、意识、品德、行为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正是陶行知先生的写照,也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教师应该全身心地投入爱学生,爱教育,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弱势群体也得到同等的关怀和帮助,每一位“差生”也希望老师的一视同仁。甚至是对他们最真诚、慷慨的赞赏。在优等生的耳边常常听到老师对他们的赞赏,而在“差生”的耳边就显得有其珍贵。教书育人者都应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消除其心理障碍,让爱的火花燃起师生间友谊的熊熊火焰。
  亲爱的朋友们、同僚们,如果我们能切实重视“差生”并密切关注他们的优点,有效的采取以上措施,时刻用新时期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衡量自己,那么,我们口头中的所谓“差生”是否就不“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