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让学生感悟古诗之美

【作者】 魏常春

【机构】 四川省蓬安县金溪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逐步领略古诗的语言美,品味其意境美,体会其情感美。从中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关键词:感悟、古诗、语言美、意境美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然而,由于爱“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古诗教学仍然围着考试转。学生在古诗学习中抱着应试的心理,学习心理就显得功利、浮躁,未能静下心来仔细体会、品味。从教师的教不看,很多教师采用串讲、背诵的教学方式,不能形成知识体系和能力层级,忽视了过程方法,弱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学生对这样的教学兴趣寡然。另外,古诗词本身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生学起来费时费力,也导致一些同学产生了畏难情绪,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也就消极懈怠,更谈不上去体会挖掘其真正内涵了。那么,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要如何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体验去感受其语言美,品味其意境美,体会其情感美,获得审美愉悦,实现由感而悟,合感而悟的过程呢。本着新课程标准“以生为本”的思想,下面以《使至塞上》的教学过程为例,谈谈我在古诗教学中的粗浅体会。
  一、在情景创设中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最好刺激。古诗具有节奏明快,意蕴深远的特点,充满着韵律美、节奏美。在创设教学情景时,要多运用音美配合法、图示法、设疑激趣法、故事法等方法,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如果配以优美和谐的音乐,借助于形象的画面,创设出美妙的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想像,还有助于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更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其想象力,从而达到开发学生大脑的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对于情境的创设,我经常。
  如在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这首诗时,我这样导入新课:先设疑激趣:同学们,你们见过沙漠吗?想不想看一看沙漠的景观?在我们南方的同学当然充满好奇心了,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想”。然后多媒体配乐(意境雄浑开阔的古乐)展示沙漠的景观。景观大意:一随轻车简从辗向茫茫无边的大沙漠,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壮丽浑圆。紧接着,通过创设问题情况景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图上有哪些景物?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这些景象。在学生充分回答后,我巧妙切入了这首诗歌学习的重难点:诗人王维用两句精妙的诗句来描绘了这些景象,十分逼真传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图上的景象,走进著名诗人王维,一起来品味《使至塞上》。这样的情景创设,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中去,让学生产生了浓烈的兴趣,营造了自主参与的欢快氛围,引领学生进行不断探究、思考和发现。
  二、在课堂拓展中引发学生对古诗的探究
  诗词的创作本就是作者因情而发,因时而感。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对整体感知古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把这项任务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时,通过上网查阅搜集资料等途径来完成。这样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查找相关的人物背景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视野,全面了解了人物的相关信息。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开阔思路,拓宽对古诗的理解,还起到了延伸发展的积极作用,为课堂上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在诵读体验中感悟古诗的语言美
  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我在教学过程中以诵读为本,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要求他们先要确定基调。再分辨重音,掌握顿挫,读出节奏。接着让他们在练习中体会,掌握方法,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读出思想感情。
  在同学们把握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基础上,我就配乐范读诗歌给他们听。要求听准读音,听清节奏,听懂语气和重读音并做好标记。接着请两位学生表演朗读。其他同学当小老师,对两位同学的朗读进行评议(抓住字音、节奏、语气、语速、重读音等)。老师进一步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后,再让学生配乐朗读。我再给予恰当的评价和表扬。
  通过这样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被古诗的韵律之美、节奏之美深深感染,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歌的整体感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也为学生感悟古诗之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在联想想象中品味古诗的意境美
  诗的意境能引起人的美感,首先在于它具有生动优美的形象,而这形象正是诗人情感的化身。意境中的形象集中了现实美的精髓,也就是抓住了生活中那些能唤起某种情感的特征,是情中景。如王维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什么奇观,惟有“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必须用一个“长”字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个“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圆”“直”二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达了诗人的深切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于广阔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达到了至高的艺术境界。
  我先让学生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再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在自己心中勾画出一幅奇特壮丽的画面,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学生就能够身临其境地品味出诗的意境美,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融。接下来,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品味:这首诗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两句?为什么?这样一来,学生的回答就精彩了,他们大都能生动细致地描绘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鲜明,意境深远。我趁他们描述的时候,及时利用多媒体配乐展示开课的沙漠景观图,学生就油然进入至高的艺术享受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