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让语文教学绽放绚丽的色彩
【作者】 李 琦
【机构】 贵州省都匀市第四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对几年来语文教学的体会。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心中得充满爱。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关怀的眼神、一句语重心长的话都能撞击学生的内心深处,进而学生感动、爱你、喜欢听你的课……;其次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这样才能设计出合学生口味的“菜单”,如果只是一味按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只会让学生对语文课避而远之;第三,把提高人性作为一堂语文课所要达到的目的,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技能技巧课。我们要知道一节语文课就是塑造与健全人格的过程,语文教学过程就是人性与审美提高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在语言课中学到人生的道理与体验,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学生创造幸福。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希望我能让语文教学绽放绚丽的色彩。
关键词:学生;情感生活;人性与审美
初入小学教学,我心中就有一个想法:让语文教学绽放绚丽的色彩。为什么呢?因为有许多的朋友、学生告诉我,语文是最枯燥的。
但如何去改变学生对语文枯燥的想法呢?以下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
用什么来衡量“这是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呢?我个人认为是学生爱听的就是一堂好语文课。可能你会说这样说也太简单了吧?但须知若要学生爱听你的语文课单是讲得好可能不能吸引我们的小学生,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会去思考这位老师讲的知识点到不到位,他们想的是这位老师尊不尊重我们,爱不爱我们,爱我们的话我们就捧他的场,不然的话晕晕欲睡又一节课了。所以:
一、我们必须爱学生。心中有爱才能创造爱,这些大家都知道的道理。正如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他所要传授给学生的是一种人文方面的熏陶,并不是只是为了考试而学的,所以想要让学生能遨游在人文科学的领域里,首先教师得以身示范,告诉学生:我就是因为学好语文才能有今天的修养。老师一个微笑,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个充满期望的眼神,一句语重心长的话,都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都能像一股暖流荡涤学生的心灵,更能把学生引领向希望的田野。所以我很赞同殷小富老师在他的《语文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一文中所写到的:“没有爱的语文教学是苍白的,不懂得爱的语文教师是贪乏的。”
二、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特级教师于漪告诉我们:“语言文字和思想、情感同时发生,它就是文字的组成部分。语言文字里有民族的情结,我们中华几千年来的精华积淀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因此它是民族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命根子。这样一个人文的学科。千万不能把它教成技能技巧,重术轻人。”这一番对语文教学透彻的解释让我受益良多。我就是在“语文技能技巧课”中长大的,所以我不能让我的学生再这样下去。但要怎样做呢?那么我认为语文要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感生活和积趣的情感体验。我觉得作为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只有理解了学生的感情世界,明白学生所想要的以及他们所需要的是什么,那就好办了。
三、我觉得小学的语文课讲课文要突出形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从重点词句中去咀嚼、去细细地品味、去体验,在形象的感染中可以渐渐感受到作品赋予的美。比如:讲解《囚歌》一课,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习理解文中所刻画的形象,从而了解到文中壮美的意境和丰富的蕴含,才能领悟到它荡气回肠悲壮之美,被叶挺同志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所感动,于动心动情中感受到一种不可压抑的阳刚之美,于品味中体会到一种独特的情感之美,受到伟大情操的陶冶。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感情、情绪,巧妙地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比如“情境式”、“探究式”、“尝试式”、“合作式”等等。这样才能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文学的世界里自己吸收养分。比如:在上《捞月亮》一课时,为了唤起儿童的注意,在教学中,我采取了新颖、多样的教具,采用了活动电教片,把猴子捞月亮的场面、过程、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并让学生扮演猴子表演猴子捞月亮,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很快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情绪高涨、趣味横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几年来的教学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策略。
四、教给学生审美的方法。曾经我在某位同仁的文章里看到这样的话:“语文课堂不仅是语文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是的,语文教学是要让学生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心,越来越有同情心……总之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目的是随着知识的发展,人格和心灵也得到健全和发展。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挖掘和展示其中的道德因素,使学生体会到上一节语文课就是一次人生的道德体验与审美感受的最高享受。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辩别“是与非”、“美与丑”,教会学生怎么样做人。特别是小学生,更应该想方设法消除他们焦虑、自卑、孤独等不良心理。教师要用心中的爱,心中的人文知识去感化学生,这样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所以一个教学设计应该从为帮助学生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考虑,我们走近了学生,才会收到效益,才能绽放绚丽的色彩。
语文教学过程,是孕育高尚人性的过程。任何一个社会无不把培育高尚的人格作为教育的最低标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人性的培养。让我们的学生能有崇高的品格,能给自己的生命点燃艳丽的火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寻找怎么提高学生审美、提高学生人性品格的捷径。
最后,我们应该明确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学生创造幸福。否则,教育毫无意义。我希望我的拙见能为语文教学的提高带来一点点的帮助,我也希望我能让我的语文教学绽放绚丽的色彩。
关键词:学生;情感生活;人性与审美
初入小学教学,我心中就有一个想法:让语文教学绽放绚丽的色彩。为什么呢?因为有许多的朋友、学生告诉我,语文是最枯燥的。
但如何去改变学生对语文枯燥的想法呢?以下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
用什么来衡量“这是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呢?我个人认为是学生爱听的就是一堂好语文课。可能你会说这样说也太简单了吧?但须知若要学生爱听你的语文课单是讲得好可能不能吸引我们的小学生,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会去思考这位老师讲的知识点到不到位,他们想的是这位老师尊不尊重我们,爱不爱我们,爱我们的话我们就捧他的场,不然的话晕晕欲睡又一节课了。所以:
一、我们必须爱学生。心中有爱才能创造爱,这些大家都知道的道理。正如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他所要传授给学生的是一种人文方面的熏陶,并不是只是为了考试而学的,所以想要让学生能遨游在人文科学的领域里,首先教师得以身示范,告诉学生:我就是因为学好语文才能有今天的修养。老师一个微笑,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个充满期望的眼神,一句语重心长的话,都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都能像一股暖流荡涤学生的心灵,更能把学生引领向希望的田野。所以我很赞同殷小富老师在他的《语文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一文中所写到的:“没有爱的语文教学是苍白的,不懂得爱的语文教师是贪乏的。”
二、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特级教师于漪告诉我们:“语言文字和思想、情感同时发生,它就是文字的组成部分。语言文字里有民族的情结,我们中华几千年来的精华积淀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因此它是民族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命根子。这样一个人文的学科。千万不能把它教成技能技巧,重术轻人。”这一番对语文教学透彻的解释让我受益良多。我就是在“语文技能技巧课”中长大的,所以我不能让我的学生再这样下去。但要怎样做呢?那么我认为语文要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感生活和积趣的情感体验。我觉得作为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只有理解了学生的感情世界,明白学生所想要的以及他们所需要的是什么,那就好办了。
三、我觉得小学的语文课讲课文要突出形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从重点词句中去咀嚼、去细细地品味、去体验,在形象的感染中可以渐渐感受到作品赋予的美。比如:讲解《囚歌》一课,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习理解文中所刻画的形象,从而了解到文中壮美的意境和丰富的蕴含,才能领悟到它荡气回肠悲壮之美,被叶挺同志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所感动,于动心动情中感受到一种不可压抑的阳刚之美,于品味中体会到一种独特的情感之美,受到伟大情操的陶冶。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感情、情绪,巧妙地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比如“情境式”、“探究式”、“尝试式”、“合作式”等等。这样才能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文学的世界里自己吸收养分。比如:在上《捞月亮》一课时,为了唤起儿童的注意,在教学中,我采取了新颖、多样的教具,采用了活动电教片,把猴子捞月亮的场面、过程、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并让学生扮演猴子表演猴子捞月亮,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很快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情绪高涨、趣味横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几年来的教学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策略。
四、教给学生审美的方法。曾经我在某位同仁的文章里看到这样的话:“语文课堂不仅是语文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是的,语文教学是要让学生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心,越来越有同情心……总之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目的是随着知识的发展,人格和心灵也得到健全和发展。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挖掘和展示其中的道德因素,使学生体会到上一节语文课就是一次人生的道德体验与审美感受的最高享受。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辩别“是与非”、“美与丑”,教会学生怎么样做人。特别是小学生,更应该想方设法消除他们焦虑、自卑、孤独等不良心理。教师要用心中的爱,心中的人文知识去感化学生,这样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所以一个教学设计应该从为帮助学生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考虑,我们走近了学生,才会收到效益,才能绽放绚丽的色彩。
语文教学过程,是孕育高尚人性的过程。任何一个社会无不把培育高尚的人格作为教育的最低标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人性的培养。让我们的学生能有崇高的品格,能给自己的生命点燃艳丽的火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寻找怎么提高学生审美、提高学生人性品格的捷径。
最后,我们应该明确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学生创造幸福。否则,教育毫无意义。我希望我的拙见能为语文教学的提高带来一点点的帮助,我也希望我能让我的语文教学绽放绚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