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夯实数学基础 挑战高考高分

【作者】 张晓辉

【机构】 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当前各校高三年级都已经开始第一轮数学复习工作。第一轮复习一般以知识、技能、方法的逐点扫描和梳理为主,综合运用知识为辅。要搞好复习,首先应该对近几年高考试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探索高考命题趋势。
  关键词:高中数学 复习策略
  《高考考试说明》和《高考考纲》是每位考生必须熟悉的最权威最准确的高考信息,通过研究应明确“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三个问题。命题通常注意试题背景,强调数学思想,注重数学应用;试题强调问题性、启发性,突出基础性;重视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凸显数学的问题思考;强化主干知识;关注知识点的衔接,考察创新意识。《高考考纲》明确指出“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因此试题都比较新颖,活泼。所以复习中你就要加强对新题型的练习,揭示问题的本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一、多从思维的高度审视知识结构
  高考数学试题一直注重对思维方法的考查,数学思维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知识是思维能力的载体,因此通过对知识的考察达到考察数学思维的目的。你要建立各部分内容的知识网络;全面、准确地把握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加强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梳理;要多角度、多方位地去理解问题的实质;体会数学思想和解题的方法。
  二、换个方式看例题 拓展思维空间
  那些看课本和课本例题一看就懂,一做题就懵的高三学生一定要看这条!不少高三学生看书和看例题,往往看一下就过去了,因为看时往往觉得什么都懂,其实自己并没有理解透彻。所以,高分高考小编提醒各位高三学生,在看例题时,把解答盖住,自己去做,做完或做不出时再去看,这时要想一想,自己做的哪里与解答不同,哪里没想到,该注意什么,哪一种方法更好,还有没有另外的解法。
  经过上面的训练,自己的思维空间扩展了,看问题也全面了。如果把题目的来源搞清了,在题后加上几个批注,说明此题的“题眼”及巧妙之处,收益将更大。
  三、精做试题 探究出题的目的
  数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做题,“熟能生巧”这个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做题不是搞题海战术,要通过一题联想到很多题。你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研究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同一数学问题的多条途径,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构建知识的横向联系又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一节课与其抓紧时间大汗淋淋地做二、三十道考查思路重复的题,不如深入透彻地掌握一道典型题。例如深入理解一个概念的多种内涵,对一个典型题,尽力做到从多条思路用多种方法处理,即一题多解;对具有共性的问题要努力摸索规律,即多题一解;不断改变题目的条件,从各个侧面去检验自己的知识,即一题多变。
  一道题的价值不在于做对、做会,而在于你明白了这题想考你什么。从这个角度去领悟题,不仅可以快速的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而且不容易进入出题老师设置的陷阱。
  四、学会优化解题过程
  解题上要抓好三个字:数,式,形;阅读、审题和表述上要实现数学的三种语言自如转化(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要重视和加强选择题的训练和研究。不能仅仅满足于答案正确,还要学会优化解题过程,追求解题质量,少费时,多办事,以赢得足够的时间思考解答高档题。
  此外,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注重基础 夯实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纵横联系的网络,突出知识主干,重视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始终是数学高考的主旋律。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很好地坚持了知识面广、起点低、坡度缓、难度适中,分题、分层把关的特点。选择题和填空题,无论从题目的形式结构还是从试题陈述方式与解答技巧看,基础知识占主导地位,属常规问题,没有超出平时模拟练习的范围,学生大多能在45分钟以内完成。解答题前三道均属于基本题,考查了学生平时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若认真作答,注意细节,应得到满分。后三题由浅入深,容易入手,但不易得高分。难度虽然是众多评价试卷指标中的一个,但却是考生最关心的问题。
  2.注重综合 高考数学将会特别重视在知识的联结点上设计问题,以体现知识的横向联系,用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能力。尤其是重点主干知识之间的一些相互贯通要特别引起注意。例如,函数与方程,不等式,函数与导数,函数与不等式,向量与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等以及它们之间的一些综合。尤其是综合性试题以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作为设计的起点、着力点,注意知识的联系与综合,注意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力图实现全面考查数学基础和数学素质的目标。
  3.注重能力 
  高考命题应努力使难度保持在一个理想的范围,同时又能达到一个好的区分度指标,做到一种理想的平衡,这需要对三种不同题型的功能做进一步的研究,发展和完善其考查能效,使整个试卷的难度分度更加合理。数学高考将会实行多题把关。可能会出现选择题有3个,填空题会出现1个,解答题会出现3个拉开档次的,体现筛选功能的问题。当然是高中数学的重点主干知识内容。
  高考数学提出“以能力立意命题”,即围绕数学思想方法命题,促进考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其一是可以表述清楚的具体方法,即《全日制高级中学数学学科课程标准》中涉及到的各种方法,例如:求函数最值的方法,求数列通项的方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方法等等。其二是比较抽象的数学基本思想,例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等价转化、抽样统计、以及极限的数学思想等。突出数学知识主干,以重点知识构建试题的主体。基础知识全面考,重点知识重点考,主干知识构成高考的主干。淡化特殊技巧,注重通性通法。
  4.注重课本 
  支持课程改革,一定要注重课本。所以,我们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开发教材,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的考察价值和功能,更充分地发挥教材的功能。实质上,教材中的复习与小结中的例题以及复习参考中的习题就完全达到了高考的标高。数学高考中的许多问题都会在课本中找到原型和出处。广大教师和学生要从繁重的复习资料中跳出来,支持课程教材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系统、认真地研究教材肯定会赢得高考。除了研究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和复习参考题外,还要注意研究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