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自主学习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评价
【作者】 刘 敬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8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选择学习的权利。于是乎轰轰烈烈的课改走进了课堂。不管走进哪个教室听课,都可以听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如:“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定,缺乏指导,没有具体要求,目的性差,不问读的效果,学生为读而读,)”“自由找学习伙伴交流(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等的场面,课堂上成了典型的“自流式”“放羊式”教学,整个课堂教师不敢进行必要的讲授。他们的理由是: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过去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就应该彻底抛弃,否则就又回到“穿新鞋走老路”上。这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师们没有真正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辩证关系。
但是当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阅读教学时,发现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仍是一个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从阅读教学的课堂现状看:一些教师由于认识偏颇,过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接受性学习却受到了冷遇。
整个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以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针对课堂现状我认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应该是学生最常用的学习方式,是其他多种学习方式的基础,它并不是落后的学习方式。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有效学习,关键在于学习方式的评价上,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式单 一、评价过程残缺等诸多弊端,都影响学生学习。我通过学习、听课、收集各种案例我总结了以下的几个方面:
1) 评价促进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养成
新课标指出:“教学中要从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应只看他有没有掌握,更要看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态度,所用的方法,持之以恒的耐心,甚至是永不言败的勇气。这样使学生能从多方面来把握自己的现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全和潜能的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之前,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查关于黄山的历史典故、地理位置,让学生采访到过黄山去游玩的感受等。还引导学生可以去书店、图书馆、也可以到网上下载等方法了解。课上把学生收集来的资料和学生一起分类,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批画、剪裁有用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了查找资料的方法。不仅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中得到体现。而且学生形成了良好学习习惯和态度的养成。
2) 评价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有位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此来评价学生,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如,在学习《猫》时,要求学生运用批注法学习课文,学生在边读文边勾画出“老舍笔下的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此时教师在学生学习时巡视观察,发现有些学生读文中没有动笔勾画,只是一味的读文,教师除了个别提醒外,在全班交流时,教师就有意叫到刚才的学生回答问题,结果站起来回答问题不理想,因此教师顺势评价道:“刚才我看到你读文比较认真,但是在读文中缺乏思考,在思考中没有动笔写下自己的观点,因此回答问题时会考虑不全面,请再读读课文,注意从课文中的一些关键句子中寻找信息”,学生再次读文时就能主动的举起了小手回答问题:“我是从……发觉小猫很古怪,有时很老实,有时有很贪玩,有时也很尽职。”教师马上评价:“你说得太好了!这只小猫已经成为了你的朋友了,它的性格被你摸得真准啊。”教师带头为他鼓掌。通过两次不同的评价,一种是引导性的评价,委婉的指出学生的学习方法;一种是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价值,这样学生由不认真读书到深入理解文本,上升了一个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法的尝试和探索,并及时做出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反思现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学法的改进,学习状态的调整,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兴奋状态。
有位老师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时:学生读句子“他常常去松土,浇水。玫瑰慢慢地抽出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生评:听了他的朗读我从“常常、松土、浇水”这几个词体会到小鹿很爱劳动。师评:“你真会学习,善于抓住重点词来理解句子。”评价与联想结合。在学习中总结方法,用方法去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益的秘诀。
3)评价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让学生能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就必须把评价权交还给学生,把他们看作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关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他们的潜力发展,提供发现研究与探索的空间。为此,采用多元化评价,引导学生以评促读,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和朗读能力。
评价改变了教师教学行为: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懂得了,教学过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还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因此老师们不但在教学设计中有所突破,而且在整个的课堂中捕捉课堂的生成评价学生。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汇报初读课文的收获时,提出了不认识及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并不急于将答案告之,而是打算引导学生在学文中思考,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潜能,可是当发现一学生主动翻字典查阅不理解的字词时,教师迅速捕捉到了学生鲜活的资源,及时给予评价到:“你在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时,借助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对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进行评价,教会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求知,从而使出现的生成性资源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
总之,有效地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这种“对话”过程贯穿着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的人本主义情怀。让我们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策略,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从每个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评价他们各自的发展进程,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赏识,体验到成功,促使他们向着更高、更美、更远大努力。
但是当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阅读教学时,发现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仍是一个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从阅读教学的课堂现状看:一些教师由于认识偏颇,过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接受性学习却受到了冷遇。
整个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以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针对课堂现状我认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应该是学生最常用的学习方式,是其他多种学习方式的基础,它并不是落后的学习方式。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有效学习,关键在于学习方式的评价上,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式单 一、评价过程残缺等诸多弊端,都影响学生学习。我通过学习、听课、收集各种案例我总结了以下的几个方面:
1) 评价促进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养成
新课标指出:“教学中要从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应只看他有没有掌握,更要看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态度,所用的方法,持之以恒的耐心,甚至是永不言败的勇气。这样使学生能从多方面来把握自己的现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全和潜能的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之前,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查关于黄山的历史典故、地理位置,让学生采访到过黄山去游玩的感受等。还引导学生可以去书店、图书馆、也可以到网上下载等方法了解。课上把学生收集来的资料和学生一起分类,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批画、剪裁有用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了查找资料的方法。不仅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中得到体现。而且学生形成了良好学习习惯和态度的养成。
2) 评价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有位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此来评价学生,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如,在学习《猫》时,要求学生运用批注法学习课文,学生在边读文边勾画出“老舍笔下的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此时教师在学生学习时巡视观察,发现有些学生读文中没有动笔勾画,只是一味的读文,教师除了个别提醒外,在全班交流时,教师就有意叫到刚才的学生回答问题,结果站起来回答问题不理想,因此教师顺势评价道:“刚才我看到你读文比较认真,但是在读文中缺乏思考,在思考中没有动笔写下自己的观点,因此回答问题时会考虑不全面,请再读读课文,注意从课文中的一些关键句子中寻找信息”,学生再次读文时就能主动的举起了小手回答问题:“我是从……发觉小猫很古怪,有时很老实,有时有很贪玩,有时也很尽职。”教师马上评价:“你说得太好了!这只小猫已经成为了你的朋友了,它的性格被你摸得真准啊。”教师带头为他鼓掌。通过两次不同的评价,一种是引导性的评价,委婉的指出学生的学习方法;一种是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价值,这样学生由不认真读书到深入理解文本,上升了一个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法的尝试和探索,并及时做出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反思现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学法的改进,学习状态的调整,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兴奋状态。
有位老师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时:学生读句子“他常常去松土,浇水。玫瑰慢慢地抽出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生评:听了他的朗读我从“常常、松土、浇水”这几个词体会到小鹿很爱劳动。师评:“你真会学习,善于抓住重点词来理解句子。”评价与联想结合。在学习中总结方法,用方法去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益的秘诀。
3)评价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让学生能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就必须把评价权交还给学生,把他们看作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关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他们的潜力发展,提供发现研究与探索的空间。为此,采用多元化评价,引导学生以评促读,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和朗读能力。
评价改变了教师教学行为: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懂得了,教学过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还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因此老师们不但在教学设计中有所突破,而且在整个的课堂中捕捉课堂的生成评价学生。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汇报初读课文的收获时,提出了不认识及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并不急于将答案告之,而是打算引导学生在学文中思考,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潜能,可是当发现一学生主动翻字典查阅不理解的字词时,教师迅速捕捉到了学生鲜活的资源,及时给予评价到:“你在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时,借助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对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进行评价,教会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求知,从而使出现的生成性资源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
总之,有效地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这种“对话”过程贯穿着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的人本主义情怀。让我们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策略,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从每个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评价他们各自的发展进程,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赏识,体验到成功,促使他们向着更高、更美、更远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