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巧妙提问

【作者】 刘吉雷

【机构】 山东郯城县高峰头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设计和实施,而不是仅仅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研究目前的课堂教学可以发现,很多教师在课堂提问这一环节上不得要领,出现了一些徒劳的提问。主要表现为:目标不明确、零碎不系统、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大小、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用语不当、意思不明、评价不到位等等。因此,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提问,加强课堂提问的技巧与艺术修养,对于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根据我从事数学教学的这几年,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就“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不断实验与改进,总结出一些课堂提问的有效措施。
  一、教师应如何进行课堂提问
  (一)课堂提问要有利于全体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
  1、问题设计要合理。设计要避免过于简单的“接句式”的提问;也要尽可能少提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太强的复杂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可采用问题组的形式有层次地提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思考的余地。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激起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而且一定要待学生思考一定的时间后,再有针对性地提问个别学生回答。
  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知识构建的过程,因此学生的回答必须是经过自己思考、加工过的。对于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教师都应通过适当的途径给出正确评价。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很多时候,提问可以转化为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整理问题的答案,教师巡回指导的方式进行;也可转化为每个学习小组的具体任务,小组代表板演,其他同学练习,完毕后由小组集体批阅评价。
  (二)在提问中理解、尊重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1、一般只提问举手的学生。提问时应叫学生的名字,这样便于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如果举手的太多,后进生应优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除善意的提示外,尽量不要打断学生的回答。
  2、对于学生的回答一定要给予评价,评价应是积极的,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完整。除了教师直接评价外,也可找另外的学生进行评价。
  (三)鼓励学生质疑。
  课堂提问并非教师的专利,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日益活跃的今天,更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主动质疑提问,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也是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
  二、教师在课堂上应提出怎样的问题
  (一)所提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思维含量。
  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总提一些“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无思维含量或思维含量低的问题,而要设计有一定的思维含量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明确目的,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使每一个问题既为活跃学生的思维服务,又成为完成课本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要掌握调控策略。在提问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提问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怎样解决等,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都应考虑好并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教学时及时调控,保证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不偏离正确的轨迹。同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还要考虑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思维,坚决杜绝优生活跃、差生兴趣不高的课堂缺陷,使各层次、各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尽所能,各有所得。
  (二)要更换角度,采用变式。
  学生的思维能否被激活,与教师提问的角度不无关系。同样一个问题,所提的角度不同,思维被激活后的程度就有所差异。所谓更换角度,采用变式,是指对于以前所学过的概念或总结的有关性质,在复习时并不是直接提问这一概念或性质,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出示问题,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来巩固这些知识点。          
  (三)教师要抓住时机,设计使无疑变有疑的问题。
  在许多数学习题中,有些内容并不艰涩,学生做起来也并未觉得有问题,以致于在这些内容的处理中,往往很难激起学生的思维活动。这时,教师要抓住机会,提出让学生产生疑问的问题,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例如,在处理一道习题“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3≤x≤6,相应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是-5≤y≤-2,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为____”时,多数学生都是把x=-3y=-5,x=6y=-2,代入y=kx+b求出其表达式为y=■kx-4,而且都觉得答案很正确,毫无疑问。与此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本题所用的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可谓一举两得。
  (四)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现在的教学中也提倡“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觉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要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通过阅读自学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发现并提出问题。
  这种方法适合于新知识的学习时使用,不但可以使学生学到书本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想出或提出书本上没有的新问题,从而学到更多知识。例如,在教学《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时,学生通过自学得出反比例函数y=■(k≠0)的函数图象是双曲线;当k>0时,在同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少;当k<0时,在同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等性质。然而,教师问:“同学们通过思考有何疑问?”这时学生踊跃发言,提出了诸如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能与x轴、y轴相交吗?双曲线是轴对称或中心对称图形吗?若是,其对称轴或对称中心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使得课题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2、对于学生出错较高的题目,教师在讲解前可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再针对性地加以点拨。
  对学生做过的出错率较高的题目,教师若直接讲解,由于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自己做题时的状态,对教师的讲解要么接受较慢,要么接受了但还不明白自己的做法为何不对。同时,若先让学生对自己的做法加以研究与思考,而不是直接把正确的做法告诉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提出如:“我的做法错在哪里?我对题目中的哪句话读不懂意思?或者我对此题的某一问有何不同看法”等等这些问题。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思考出正确的做法,又能让学生找出自己原来的做法到底错在哪里,使学生受益匪浅。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平时应该自觉加强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通过深入研究教材,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与趣味,真正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