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
【作者】 姚 丹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8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并能有效地培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因而,我们应在数学课堂上不断地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内容、角度,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发挥提问的价值效益,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提问;疑问;思维;主动学习的意识。
1.激发学生学习
学生注意力涣散时,提一个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往往能唤起他们的注意力;学生学习受阻时,教师提问点拨,因势利导,他们会重新振奋起来,继续探究;设计适当的问题,给回答问题的学生以成功的机会,往往能帮助其找回失去的信心。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是一种交流,不仅是个认知过程,也渗透了情感成份。因此,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融洽师生感情,从而更好地推动学习,有极大的益处。
2.启发学生思维
学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有效思维,获取知识,练就能力。但是这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思维免不了要受阻。这时候,如果教师直截了当地把结论告诉他们,那么学生就会形成思维上的依赖性。但是,教师倘能分辨清楚学生思维受阻的原因,及时地以提问方式给予指导,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3.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提问
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提问?有效的提问是指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提问的有效性?怎样的有效提问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下面我就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3.1 有效的提问应情境化、动态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尤其对少年儿童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很难相象,当他对学习毫无兴趣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圆的认识》时,讲完新课后,巩固新知时运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场赛车比赛,第一辆的车轮是正方形的,第二辆车的车轮是圆形的,第三辆车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教师引发猜想:“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这样联系学生实际的提问,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引人入深,扣人心弦,使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3.2 有效的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即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明确易懂无歧义,又能突出知识的重难点。同时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准问题的切入点。
3.3有效的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比如,教学应用题:“大丰粮店运进大米 40 吨,运进面粉的吨数是大米的 3 倍,运进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吨?”教师可作启发性提问:要求的面粉和大米一共有多少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这些有序的启发,引导学生抓住数量关系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4有效的提问内容要难易适度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具体内容,结合具体对象,进行具体筹划,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来,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提问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把问题提在学生的“现实发展区”,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不仅无助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提的问题太难,学生经过努力仍百思不解,也只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把问题提得比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们“跳一跳能把果子摘”,把“最近发展区”转化成“现实发展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能得到发展,教师的提问才会产生较好的效果。[4]
4.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4.1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提问可以在单位教学时间内任何时刻进行,但不同时刻的提问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提问存在着一个最佳时间的选择问题,在一个完整的单位教学时间内,只有少数几个瞬间时刻是提问的最佳时间。教师必须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抓住这些最佳时刻。一般来讲,教师提问有课前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的提问、课间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和课后总结性提问。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不宜过多,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一般课前应设计好,提问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水平来。
4.2 灵活应用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当你设计好了提问内容,把握好了提问时机,选择好了提问对象,那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而这东风就是提问技巧。
4.2.1提问形式要多样
由于问题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的不同,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a)布悬设问,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b)导趣设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的内容有意识地提出一些相关的趣味性问题,创设生动愉快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新奇、刺激、有趣、迷恋,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主动地去进行思考;梯度设问,化难为易。总之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场合,由于不同的需要可以设计出许多类型的提问。教师不管采用什么形式提问,都应先提问,然后再请学生回答,这样多数学生觉得自己也有可能被叫来回答问题,使之保持高度注意力,积极思考。
4.2.2提问语言要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0 ÷ 5 ”,老师提问:“ 20 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可以是:“ 20 是个两位数”、“20 是个大于 19 的数”、“ 20 是个偶数”等等。原因就在于提问含糊不清。若老师问:“20 在这个除法算式中,我们称它是什么数?”学生就不难做出正确的答案。
4.2.3提问态度要自然亲切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言语调、举手投足以及师生间际距离,对学生的思维活(下转第25页)(上接第45页)动开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态度要亲切温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哪怕是错误的回答),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特别是学生语言吞吞吐吐表达不清时,不能怕耽误教学时间而责令学生坐下,可以让学生把回答的内容写在纸上后再回答)。[5]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老师要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必要时教师适当引导或暗示,从而让学生正确理解问题,做到问中有导。如果学生回答有错,可以让其余的学生进行评价,自己纠正错误或请别的同学进行纠正,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才发表自己对所提问题的看法。
结束语:
有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参考文献:
[1]严永金《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西南师大出版社于2008年1月
[2]郑金洲《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华东师2005年10月1日第八次印刷
[3]刘显国《课堂提问的艺术》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关键词:有效提问;疑问;思维;主动学习的意识。
1.激发学生学习
学生注意力涣散时,提一个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往往能唤起他们的注意力;学生学习受阻时,教师提问点拨,因势利导,他们会重新振奋起来,继续探究;设计适当的问题,给回答问题的学生以成功的机会,往往能帮助其找回失去的信心。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是一种交流,不仅是个认知过程,也渗透了情感成份。因此,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融洽师生感情,从而更好地推动学习,有极大的益处。
2.启发学生思维
学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有效思维,获取知识,练就能力。但是这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思维免不了要受阻。这时候,如果教师直截了当地把结论告诉他们,那么学生就会形成思维上的依赖性。但是,教师倘能分辨清楚学生思维受阻的原因,及时地以提问方式给予指导,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3.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提问
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提问?有效的提问是指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提问的有效性?怎样的有效提问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下面我就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3.1 有效的提问应情境化、动态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尤其对少年儿童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很难相象,当他对学习毫无兴趣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圆的认识》时,讲完新课后,巩固新知时运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场赛车比赛,第一辆的车轮是正方形的,第二辆车的车轮是圆形的,第三辆车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教师引发猜想:“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这样联系学生实际的提问,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引人入深,扣人心弦,使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3.2 有效的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即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明确易懂无歧义,又能突出知识的重难点。同时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准问题的切入点。
3.3有效的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比如,教学应用题:“大丰粮店运进大米 40 吨,运进面粉的吨数是大米的 3 倍,运进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吨?”教师可作启发性提问:要求的面粉和大米一共有多少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这些有序的启发,引导学生抓住数量关系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4有效的提问内容要难易适度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具体内容,结合具体对象,进行具体筹划,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来,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提问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把问题提在学生的“现实发展区”,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不仅无助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提的问题太难,学生经过努力仍百思不解,也只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把问题提得比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们“跳一跳能把果子摘”,把“最近发展区”转化成“现实发展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能得到发展,教师的提问才会产生较好的效果。[4]
4.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4.1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提问可以在单位教学时间内任何时刻进行,但不同时刻的提问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提问存在着一个最佳时间的选择问题,在一个完整的单位教学时间内,只有少数几个瞬间时刻是提问的最佳时间。教师必须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抓住这些最佳时刻。一般来讲,教师提问有课前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的提问、课间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和课后总结性提问。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不宜过多,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一般课前应设计好,提问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水平来。
4.2 灵活应用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当你设计好了提问内容,把握好了提问时机,选择好了提问对象,那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而这东风就是提问技巧。
4.2.1提问形式要多样
由于问题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的不同,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a)布悬设问,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b)导趣设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的内容有意识地提出一些相关的趣味性问题,创设生动愉快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新奇、刺激、有趣、迷恋,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主动地去进行思考;梯度设问,化难为易。总之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场合,由于不同的需要可以设计出许多类型的提问。教师不管采用什么形式提问,都应先提问,然后再请学生回答,这样多数学生觉得自己也有可能被叫来回答问题,使之保持高度注意力,积极思考。
4.2.2提问语言要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0 ÷ 5 ”,老师提问:“ 20 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可以是:“ 20 是个两位数”、“20 是个大于 19 的数”、“ 20 是个偶数”等等。原因就在于提问含糊不清。若老师问:“20 在这个除法算式中,我们称它是什么数?”学生就不难做出正确的答案。
4.2.3提问态度要自然亲切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言语调、举手投足以及师生间际距离,对学生的思维活(下转第25页)(上接第45页)动开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态度要亲切温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哪怕是错误的回答),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特别是学生语言吞吞吐吐表达不清时,不能怕耽误教学时间而责令学生坐下,可以让学生把回答的内容写在纸上后再回答)。[5]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老师要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必要时教师适当引导或暗示,从而让学生正确理解问题,做到问中有导。如果学生回答有错,可以让其余的学生进行评价,自己纠正错误或请别的同学进行纠正,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才发表自己对所提问题的看法。
结束语:
有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参考文献:
[1]严永金《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西南师大出版社于2008年1月
[2]郑金洲《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华东师2005年10月1日第八次印刷
[3]刘显国《课堂提问的艺术》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