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如何激发中学生的音乐兴趣
【作者】 王 闵
【机构】 山东省枣庄滕州洪绪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兴趣是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培养学生的艺术爱好,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考虑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重视、鼓励每一位学生。在教师的爱心指导下逐渐地消除大多数学生对音乐的陌生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适应学生对知识与感情的要求,教学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学生发展。
音乐教育过程基本采用的是课堂传授形式,所以音乐教师必须把握好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过程,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学生喜欢流行音乐,我们就尽量用健康向上的流行歌曲导课。把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联系起来。多观察他们的兴趣爱好,积累他们关注的焦点。让教师和学生有共同语言,让他们把你当作最好的朋友。只有这样,课堂气氛才能活跃,他们会不由自主的跟着你的思路,一起“探讨”音乐。有了这些基础,才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课,我们再通过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以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内心去追求音乐的美。
一、创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
创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学习环境中充满兴趣的进行各种音乐学习的活动,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唱《摇篮曲》这一课时,可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歌曲的节奏音乐轻轻摆动,让他们感受音乐的基本起伏;然后运用多媒体设备,将一副表现歌曲内容的夜景展现在学生面前;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老师可以导入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达到满意的学习效果。
二、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思维是具体的形象思维,同时还带有很大的对象性、行动性,离开了一定的直观事物的感知,离开了一定的行动,思维也常常随之停止或转移。由于音乐教学都是以课堂为主,因而在课堂必须不断地变化和交叉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削弱他们的思维转移。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教师处与一种绝对主动的地位,缺少师生间的互动。有些课本里的歌曲学生无法理解,觉得不好听,所以不喜欢听,也不喜欢学唱,如果老师不加以丰富的辅助教学的引导,久而久之,同样容易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厌烦,产生不爱上音乐课的心里。要想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还要适当的投其所好,在课堂中加入一些学生喜欢的东西,例如流行音乐作为音乐课堂的引导、用多媒体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音乐感动学生,强调艺术感染力等。要想真正把学习音乐的幸福和欢愉带给每一位学生。我认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这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流行音乐、影视、广告音乐走进课堂
随着流行音乐、广告、影视音乐的不断发展,学生对这些音乐也倍加喜爱。与其让学生不假思索地“来者不拒”,不如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把那些健康向上,适宜青少年年龄特点,身心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介绍给学生,并且把好的作品与粗劣的作品进行比较,使他们有一个更好的认识,从而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判别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和途径,它让学生感到老师已经注意到了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能以平等的态度和他们一起共同探讨优劣,辨别美丑,无形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对音乐课产生兴趣,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共同探索流行歌曲之外的音乐艺术领域,不断提高自己对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这样的课堂能够完全的做到师生互动,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电视、电影、广播里的广告很多都与音乐息息相关, 电视广告音乐中的歌词通俗上口,易念易唱,采用了歌谣、童谣,音乐选用是知名度高,学生很熟悉的。其主要优势是容易记忆,也容易流传。动感十足的流行音乐还是雄浑优美的交响音乐,使广告音乐而更有魅力。学生在关注广告词、画面、广告内容的同时也有目的关注广告中的音乐。 让学生在感受与鉴赏广告音乐的同时,培养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加强音乐的表现性、创造性,养成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提出独特感受与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给音乐课堂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
四、注重音乐内涵教学,提高音乐艺术感染力
音乐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可以对人的思想情感发生春雨润物般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曲《游击队歌》唤醒了几万万同胞。音乐是情感的艺术,用音乐课堂带动学生情感表现力,它最容易激发感情,表现感情,而人的感情也最容易随音乐而变化。教师在教歌时,要注意挖掘歌曲的内涵和感情因素,以情带声,以声表情。例如《卖报歌》,学生往往只唱出欢快、活泼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讲述旧社会报童的苦难生活,给学生作充满感情的范唱,从而感染学生,帮助他们体会歌曲的情绪,激发他们的演唱欲望。他们再唱时,有些词句的速度就放慢了,吐字咬字也沉重了,天真的情绪中满含了辛酸。感情是音乐的生命,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也可以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学生能做到用歌声表达感情这样也说明了教师已成功的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
总而言之,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没有浓厚兴趣就会厌学。兴趣不到“着迷”的程度,就不出现灵感,更别谈思维的创造性。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努力从事发现、研究、探索,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从而要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
音乐教育过程基本采用的是课堂传授形式,所以音乐教师必须把握好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过程,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学生喜欢流行音乐,我们就尽量用健康向上的流行歌曲导课。把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联系起来。多观察他们的兴趣爱好,积累他们关注的焦点。让教师和学生有共同语言,让他们把你当作最好的朋友。只有这样,课堂气氛才能活跃,他们会不由自主的跟着你的思路,一起“探讨”音乐。有了这些基础,才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课,我们再通过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以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内心去追求音乐的美。
一、创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
创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学习环境中充满兴趣的进行各种音乐学习的活动,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唱《摇篮曲》这一课时,可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歌曲的节奏音乐轻轻摆动,让他们感受音乐的基本起伏;然后运用多媒体设备,将一副表现歌曲内容的夜景展现在学生面前;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老师可以导入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达到满意的学习效果。
二、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思维是具体的形象思维,同时还带有很大的对象性、行动性,离开了一定的直观事物的感知,离开了一定的行动,思维也常常随之停止或转移。由于音乐教学都是以课堂为主,因而在课堂必须不断地变化和交叉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削弱他们的思维转移。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教师处与一种绝对主动的地位,缺少师生间的互动。有些课本里的歌曲学生无法理解,觉得不好听,所以不喜欢听,也不喜欢学唱,如果老师不加以丰富的辅助教学的引导,久而久之,同样容易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厌烦,产生不爱上音乐课的心里。要想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还要适当的投其所好,在课堂中加入一些学生喜欢的东西,例如流行音乐作为音乐课堂的引导、用多媒体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音乐感动学生,强调艺术感染力等。要想真正把学习音乐的幸福和欢愉带给每一位学生。我认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这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流行音乐、影视、广告音乐走进课堂
随着流行音乐、广告、影视音乐的不断发展,学生对这些音乐也倍加喜爱。与其让学生不假思索地“来者不拒”,不如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把那些健康向上,适宜青少年年龄特点,身心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介绍给学生,并且把好的作品与粗劣的作品进行比较,使他们有一个更好的认识,从而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判别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和途径,它让学生感到老师已经注意到了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能以平等的态度和他们一起共同探讨优劣,辨别美丑,无形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对音乐课产生兴趣,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共同探索流行歌曲之外的音乐艺术领域,不断提高自己对学习音乐的信心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这样的课堂能够完全的做到师生互动,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电视、电影、广播里的广告很多都与音乐息息相关, 电视广告音乐中的歌词通俗上口,易念易唱,采用了歌谣、童谣,音乐选用是知名度高,学生很熟悉的。其主要优势是容易记忆,也容易流传。动感十足的流行音乐还是雄浑优美的交响音乐,使广告音乐而更有魅力。学生在关注广告词、画面、广告内容的同时也有目的关注广告中的音乐。 让学生在感受与鉴赏广告音乐的同时,培养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加强音乐的表现性、创造性,养成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提出独特感受与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给音乐课堂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
四、注重音乐内涵教学,提高音乐艺术感染力
音乐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可以对人的思想情感发生春雨润物般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曲《游击队歌》唤醒了几万万同胞。音乐是情感的艺术,用音乐课堂带动学生情感表现力,它最容易激发感情,表现感情,而人的感情也最容易随音乐而变化。教师在教歌时,要注意挖掘歌曲的内涵和感情因素,以情带声,以声表情。例如《卖报歌》,学生往往只唱出欢快、活泼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讲述旧社会报童的苦难生活,给学生作充满感情的范唱,从而感染学生,帮助他们体会歌曲的情绪,激发他们的演唱欲望。他们再唱时,有些词句的速度就放慢了,吐字咬字也沉重了,天真的情绪中满含了辛酸。感情是音乐的生命,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也可以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学生能做到用歌声表达感情这样也说明了教师已成功的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
总而言之,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没有浓厚兴趣就会厌学。兴趣不到“着迷”的程度,就不出现灵感,更别谈思维的创造性。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努力从事发现、研究、探索,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从而要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