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课改中的教学转变
【作者】 蒋 磊
【机构】 博乐市第六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通过远程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学习,使我懂得了新课程提倡的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已经开始进行尝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体现新理念,运用新方法了,并且课堂教学有了明显的转变。但是,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还要不断的研究思考去解决,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
关键词:转变、 探索、 问题
通过认真努力的学习《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活动,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课堂教学实施中的转变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通过远程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理论知识的学习,认识到数学的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关注如何让学生快乐和轻松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开始有意识的运用实例、操作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存在。然后在课堂教学中从主导型角色向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学习者,研究者转变;我在课程教学方式、教材观、评价观、学生观等方面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和活力,有时还有孩子的真知灼见,让人幸喜不已。例如:我在讲解简便方法这部分内容时,呈现这样一道例题:12×25简便计算,先让学生试做,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汇报,在此期间,我来回巡视,发现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出现一片议论声、争执声,学生真正开始自己琢磨方法,并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汇报几种结果:(1)12×25用列竖式的方法算出结果300.(2)用拆分结合的方法,12×25=3×(4×25)=300(3)转换一个因数的方式,12×25=12×(100÷4)=300等等三种不同的方法.这时学生活起来了,我便随机问,那种方法最简便,当时学生们都认为自己的方法最简单,又一次展开讨论,得出第二种方法最简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了新知,学生乐在其中,我颇受启发,开放的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主学习比教师教学生学,效果好,我的教学观念开始转变。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教学观念转变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同程度的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正逐步向自主、探究、合作式转变,越来越多的学生已习惯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质疑,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欣赏鼓励,评价帮助也越来越多。例如:在学习“七巧板”一课中,我用变形金刚这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玩具引入新课,学生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接着发给每个学生一套七巧板学具,“七巧板中,有五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它有什么巧妙之处呢?我不急于告诉学生七巧板的使用方法,只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学生拼摆着兴奋极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拼出许多有趣的图案。又如,在统计的教学中,我有意将各种水果图片杂乱无章的摆放在各组的桌面上,问:“你们谁能把他们统计一下吗?”师话音未落,只听见一片“我”、“我”的声音,学生们经过小组分工,都饶有兴趣的参与了动手操作,他们把水果图片进行分类,然后一人统计一种或两种水果,并摆放整齐,形象的制成了统计图。“放手”真正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原来如此简单轻松。在每一次的学生活动中,我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先自学或分组讨论,让学生有效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去尝试体验学习的快乐。
3、课堂评价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指出:课堂评价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要重视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尤其是课堂上对学生的观察,并且做好对学生观察的记录,使得评价有一定的依据,让每位学生因评价而焕发活力。
二、课堂教学过程所出现的问题
1、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落实
在学习中,开始我对“双基”的落实感到困惑,总担心学生的“双基”变得薄弱,怕知识点不能落实,独立的运用能力和运算速度减慢,不敢太多的放手,怕完不成本堂课教学任务。通过多次的实验和实践操作,才弄清现在新课改的“双基”知识是让学生学会有用的必备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尝试和自主探究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讨论和探究中获取新知,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预期目的。如多媒体的使用,可帮助学生进行直观的学习,并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学会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2、数学教学中的优化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算法的多样化,不提倡算法的单一性,而在实践操作中往往会遇到算法多而又无法优化的棘手问题,如简便方法的探究:如25×32,方法一:(25×4)×8。方法二:(25×2)×16.方法三:(25×8)×4.部分学生学生不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我们就边学习边实践,悟出,在学生充分挖掘方法的同时,就引导学生自主优化出方法一比较简便,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和选择好的方法。
3、课堂教学任务完成问题
在课堂活动中,教学任务常不能按时完成,如果不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又与新课的精神相违背,常处于矛盾之中,反复思考后有所感悟,准确的定位课堂教学任务与目标对课堂活动的安排起到指向作用。如以上的统计水果,让学生自由分组结合统计,活动耗时不多,但非常有效,深刻的让学生理解,画出了统计图,掌握了知识点。
4、开放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问题
在教学中,常会遇到教材内容与现实情况不相符的,学生很难接受教材中的知识,我就进行大胆的调换。如:年、月、日时,有这样一道题,小明一天的日程安排,早晨八点去上课,十二点放学,下午二点上课,五点放学,新疆学校是十点上课,两点放学,下午四点上课,七点放学。内地比我们新疆的时间早两个小时,我提前做了调整,改为新疆常用时间,消除了学生的顾虑。又如:《认识百以内的数》的学习时,书中是以“百羊图”引入新课的,我利用了身边的资源“小棒”,学生边摆边数,知识点掌握很好。我认为新课改中,教材已不是唯一的资源了,教材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度的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对教材适当进行调整也是课改精神的体现。
总之,通过不断地学习,我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旧教法、学法、评法,课改使我欣喜的看到了学生的变化,学生的压力减轻了,都表现出愿学、乐学,教师教起来省劲了,学生学起来容易了,学生真正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感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逐渐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提高,但教师遇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那就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转变、 探索、 问题
通过认真努力的学习《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活动,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课堂教学实施中的转变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通过远程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理论知识的学习,认识到数学的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关注如何让学生快乐和轻松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开始有意识的运用实例、操作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存在。然后在课堂教学中从主导型角色向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学习者,研究者转变;我在课程教学方式、教材观、评价观、学生观等方面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和活力,有时还有孩子的真知灼见,让人幸喜不已。例如:我在讲解简便方法这部分内容时,呈现这样一道例题:12×25简便计算,先让学生试做,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汇报,在此期间,我来回巡视,发现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出现一片议论声、争执声,学生真正开始自己琢磨方法,并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汇报几种结果:(1)12×25用列竖式的方法算出结果300.(2)用拆分结合的方法,12×25=3×(4×25)=300(3)转换一个因数的方式,12×25=12×(100÷4)=300等等三种不同的方法.这时学生活起来了,我便随机问,那种方法最简便,当时学生们都认为自己的方法最简单,又一次展开讨论,得出第二种方法最简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了新知,学生乐在其中,我颇受启发,开放的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主学习比教师教学生学,效果好,我的教学观念开始转变。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教学观念转变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同程度的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正逐步向自主、探究、合作式转变,越来越多的学生已习惯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质疑,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欣赏鼓励,评价帮助也越来越多。例如:在学习“七巧板”一课中,我用变形金刚这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玩具引入新课,学生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接着发给每个学生一套七巧板学具,“七巧板中,有五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它有什么巧妙之处呢?我不急于告诉学生七巧板的使用方法,只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学生拼摆着兴奋极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拼出许多有趣的图案。又如,在统计的教学中,我有意将各种水果图片杂乱无章的摆放在各组的桌面上,问:“你们谁能把他们统计一下吗?”师话音未落,只听见一片“我”、“我”的声音,学生们经过小组分工,都饶有兴趣的参与了动手操作,他们把水果图片进行分类,然后一人统计一种或两种水果,并摆放整齐,形象的制成了统计图。“放手”真正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原来如此简单轻松。在每一次的学生活动中,我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先自学或分组讨论,让学生有效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去尝试体验学习的快乐。
3、课堂评价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指出:课堂评价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要重视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尤其是课堂上对学生的观察,并且做好对学生观察的记录,使得评价有一定的依据,让每位学生因评价而焕发活力。
二、课堂教学过程所出现的问题
1、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落实
在学习中,开始我对“双基”的落实感到困惑,总担心学生的“双基”变得薄弱,怕知识点不能落实,独立的运用能力和运算速度减慢,不敢太多的放手,怕完不成本堂课教学任务。通过多次的实验和实践操作,才弄清现在新课改的“双基”知识是让学生学会有用的必备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尝试和自主探究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讨论和探究中获取新知,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预期目的。如多媒体的使用,可帮助学生进行直观的学习,并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学会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2、数学教学中的优化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算法的多样化,不提倡算法的单一性,而在实践操作中往往会遇到算法多而又无法优化的棘手问题,如简便方法的探究:如25×32,方法一:(25×4)×8。方法二:(25×2)×16.方法三:(25×8)×4.部分学生学生不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我们就边学习边实践,悟出,在学生充分挖掘方法的同时,就引导学生自主优化出方法一比较简便,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和选择好的方法。
3、课堂教学任务完成问题
在课堂活动中,教学任务常不能按时完成,如果不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又与新课的精神相违背,常处于矛盾之中,反复思考后有所感悟,准确的定位课堂教学任务与目标对课堂活动的安排起到指向作用。如以上的统计水果,让学生自由分组结合统计,活动耗时不多,但非常有效,深刻的让学生理解,画出了统计图,掌握了知识点。
4、开放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问题
在教学中,常会遇到教材内容与现实情况不相符的,学生很难接受教材中的知识,我就进行大胆的调换。如:年、月、日时,有这样一道题,小明一天的日程安排,早晨八点去上课,十二点放学,下午二点上课,五点放学,新疆学校是十点上课,两点放学,下午四点上课,七点放学。内地比我们新疆的时间早两个小时,我提前做了调整,改为新疆常用时间,消除了学生的顾虑。又如:《认识百以内的数》的学习时,书中是以“百羊图”引入新课的,我利用了身边的资源“小棒”,学生边摆边数,知识点掌握很好。我认为新课改中,教材已不是唯一的资源了,教材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度的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对教材适当进行调整也是课改精神的体现。
总之,通过不断地学习,我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旧教法、学法、评法,课改使我欣喜的看到了学生的变化,学生的压力减轻了,都表现出愿学、乐学,教师教起来省劲了,学生学起来容易了,学生真正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感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逐渐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提高,但教师遇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那就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