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之我见

【作者】 李 萍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教育科研中心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笔者作为一个普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对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有较多的了解和体味,拟就此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音乐艺术教育 现状 素质教育 思路 对策
  近期以来,不少教育界、学术界的有识之士呼吁,国民艺术教育应该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笔者作为一个普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对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有较多的了解和体味,拟就此谈一些看法。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堪忧
  由于教育体制、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国民尤其是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我这里所说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素质教育。在教育体制方面,教育改革滞后,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就临沂市来看,只在小学和初中二年级阶段开音乐课,在这以后直到上大学前的4年中,音乐教育就断了线,学生不可能系统地接受音乐教育特别是较高层次的音乐教育,这里还不说未升入高等院校的更大一个群体。同时,还应当看到,就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由于许多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的负责同志对艺术教育在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有的地方如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因缺少音乐师资等原因,不严格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计划,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有的地方音乐师资素质不高,糊弄音乐课,误人子弟;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挤掉音乐课,部分中小学校音乐教育有名无实。就是开设音乐课的一些学校,也因为缺少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存在着教师教好教坏一个样、学生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的问题,教育质量优劣很少有人过问。
  二、音乐艺术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要使艺术教育真正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必须首先解决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一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拿音乐艺术教育来说,它以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采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织体,严密完美的交织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古代《晋书·乐志上》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恻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把音乐中的“五音”与人的性情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可见,古人尚知道音乐艺术对于陶冶人们思想情操的特殊作用,我们更应该认识到音乐对于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意义。二要充分认识到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是推动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教育改革一个带方向性的大问题。改革的实质就是要把由一切教育活动以在升学考试竞争中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转向按照教育规律,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素质全面得到提高为主要目标并不懈地进行革新的教育,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作人、求知、健体、审美、劳动、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矗音乐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加强音乐教育,是实现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小学加强音乐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开发,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加强音乐教育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小学和初高中学校的师资,他们所需要的教师,主要不是在某一学科和领域里高精尖的专业、专门人才(当然绝不是说不需要),而更多地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教育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具有较高音乐素质的毕业生更能适应高中以下学校的现实需求。因此,重视和加强素质教育,就不能不重视音乐艺术教育。三要充分认识到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是贯彻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方针的需要。音乐艺术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古代就提倡礼乐治国,所谓礼,即指行为规范,乐就是精神陶冶。
  三、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思路及对策
  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提高国民艺术素质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艺术素质,首先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加强音乐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法规以及相配套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笔者认为,当前要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是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在教育法规和制度上确立音乐艺术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音乐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使音乐艺术教育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是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和方法。将学校的合格与升学率分开,在评价上脱钩,加快建立起一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对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标准。对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要制定出明确的、可以量化考核的水平指标,纳入整个教育考核体系。
  当前,音乐教育的一个突出薄弱环节是师资力量不足,音乐教师队伍合格率低,且流失现象严重。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高、中等师范院校的教育结构和专业结构,加大音乐教育的比重,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小学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二是加强对现有在岗音乐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音乐教师的学历、学位水平和合格率,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每年都选拔一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三、五年的努力,使音乐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较大提高。三是利用利益机制和政策导向,使现有音乐师资力量能够留得住,用得上,稳定音乐教师队伍。音乐教师要在职称评定、评先、晋级、住房、福利待遇等方面,同其它任课教师特别是主科任课教师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基础工作的另一方面,是要进一步改进音乐教材,如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除了继续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要适度增加作品欣赏、键盘练习以及单旋律创作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打下扎实的音乐功底。教育科研部门要加强对音乐教材、教法的研究,加大教学实验的力度,推广应用科研新成果,使音乐教育不断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