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 许明艳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73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体育游戏是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发展学生的身体,提高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方法。游戏是一种反映人类社会劳动、军事、文化、生活等方面情境的活动,是体育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文化娱乐方式。体育游戏是从游戏派生和发展而来的一个分支,是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相结合,富有浓厚娱乐气息或鲜明教育意义的一种自觉而主动的活动。
关键词:诱导 激发 自我表现力 组织纪律性
1前言:
体育游戏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广大青少年儿童的热爱,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健康教育是高校育人的主要任务之一,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这一健身效果好,趣味性强,易于开展的项目来进行健康教育,对培养大学生体魄强健、身心健康、道德高尚、团结协作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体育游戏对于全面发展学生身体和促进其个性发展和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体育游戏的作用:
2.1集中注意力和提高兴奋性的作用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穿插一些体育游戏或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也可以把一些运动技术寓于游戏中,那么效果也很可观。通过体育游戏,刺激了学生的神经系统,提高了学生的兴奋性,一定程度上也调整了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体育游戏既避免了学生厌倦情绪的出现,同时又有利于运动技术的掌握,既然有这种两全其美的方法,又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像一个巨大的磁场一样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2.2诱导作用
教学过程中,经常有一些比较难的动作,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就感到比较吃力或者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影响了动作的掌握。因此,在学习这些内容之前安排一些练习形式或练习方法与所要学习的内容相接近的游戏,通过游戏使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动作在大脑中有一个总体的印象,这对于新动作的掌握是十分有益的,它起到了诱导练习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于较难动作的恐惧心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情绪高涨,对于新的动作跃跃欲试,当时教师因势利导,就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从而较易掌握所学的动作。比如:在上《跪跳起》这节课的时候,开始使用了《弹钢琴》的游戏,引导学生站着弹琴(纵跳,随音节的高低跳的高度不一样)、半蹲着也可以弹琴,那么还可以有其他发放来弹琴吗?这个时候同学们会很兴奋的告诉老师:“跪着也可以弹”。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初步练习了跪跳起的动作。
2.3热身和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在准备部分都采用统一的模式:慢跑几圈,做一套准备操。虽然这种模式确实有热身作用,但是小学生对于固定的模式往往会产生厌倦心理。所以,我们在准备部分就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展开,使学生很快就活跃起来,此时进行基本部分的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比较经典的游戏《长江、黄河》,这是一个追逐游戏,玩的多了,同学们会减少兴趣,那么做为老师要时刻关注同学们感兴趣的事情,与时俱进,或许换个叫法,学生们就会兴趣大增,所以我将名称换成了《喜洋洋、灰太狼》、《奥特曼、怪兽》等,这样多次进行后同样取得了热身效果,更受同学们的喜爱。
2.4放松作用
众所周知,笑是一种特殊的全身运动,它具有缓解和消除疲劳的作用,使人心情愉快,在一节课的放松部分设计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发笑,运动量又小一点的游戏,笑声使学生全身肌肉放松,消除了精神和神经的紧张,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余兴未尽的感觉,有利于下一次体育课的开展。如:学生比较喜欢感兴趣的“兔子舞”、“街舞”等;有时,还把太极拳中一些简单的动作和呼吸放松相结合。通过这些放松练习使学生在情绪上得到调节,体力上得到更快的恢复。
2.5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自我表现能力的作用
小学的学生很喜欢在老师和同龄面前自我表现,通过表现自己来获得自我满足感。学生在自我表现过程中,既牢固了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也使同学们在体育课中培养了胆量和表现力。体育课中游戏不同于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在做游戏过程中常常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和动脑来达到优胜劣汰的结果。所以,学生为了不想自己在游戏过程中被淘汰,往往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活动开。如在《春种秋收》的游戏中,要求同学们使用不同方式的种和收,老师发给同学物品之后,可以稍加提示,让孩子自己去发挥。有的同学小跑、有的匍匐前进、有的倒爬、个别同学还使出了看家本领打着前桥去种或收,同学们的构想、创造、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充分表现了自我。
2.6提高运动技战术
体育游戏对于学生学习运动技战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运动技战术是以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基础的,体育游戏能有效的培养与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这无疑是为学习运用技战术打下了基础;其次,在技战术运用中,很多都需要多次反复练习才能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但学生往往在多次练习时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果以这些技战术作为素材,采用竞赛的游戏形式来练习,则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2.7德育渗透作用
2.7.1游戏的目的性、思想性,激发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升华
游戏的目的性、思想性,使得大多数的游戏都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改编设计或故事情节渗透,或结合相关的英雄人物、典型事迹,在游戏中营造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样,游戏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感受到先辈英雄们的壮志豪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的过程。使学生更加珍惜美好时光,遵循自然规律,积极科学地锻炼身体,将来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例如:耐久跑教学结合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跨栏教学结合刘翔为亚洲人民争光的光辉一刻。如游戏《大鱼网》,一部分同学扮演围网捕捞的渔民,另一部分扮演活蹦乱跳的鱼儿。孩子们在游戏设计的精巧情节中,体会了捕鱼的过程,了解了渔民网鱼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体验了渔民辛勤劳作的生活。
2.7.2游戏的竞争性、对抗性,加强了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体育游戏的内容有很多是以团队竞赛的形式参与的,都涉及到分组、抗争,个人得分与集体积分密切相关,都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在规定的时间内共同完成一些规定的任务,这对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增强团队凝聚力有显著作用,同时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2.7.3游戏的难度、要求,使学生意志品质得到锻炼
在体育游戏中,经常采用对抗与竞争的形式,有的游戏还具有一定的体力与智力的难度,还可能出现难以坚持的情节。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通常会产生不甘落后的心理,在自我鼓励、自我命令的过程中完成各种练习,通过这些游戏,激发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机智、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等优良品德。
3结束语: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恰当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不仅有利于学生达到练习身体、增强体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情节性,从而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条件和创造条件,根据学生的心理,安排适合学生的游戏,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所安排的运动中,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最终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创新教育与教师观念更新》[J] .探索与求是 2000 04
(2)《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 .中国教育学刊 2000 02
(3)《如何选择体育游戏》胡祖祥[J] .中国教育文萃 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
(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M].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2001
(5)《论创新与创新教育》刘畅[J]. 山东教育科研 2000 Z1
(6)《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李卫国[J] . 天中学刊 1999 04
(7)《心理学》冯忠良[M]. 1994年新世纪出版社
(8)《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策略研究》苏燕华.[J] .体育教育2002.3
(9)《浅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崔雅玲. [J] .体育教学,2001,5.
(10)《体育游戏与人的社会化》孟刚. [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2.
关键词:诱导 激发 自我表现力 组织纪律性
1前言:
体育游戏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广大青少年儿童的热爱,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健康教育是高校育人的主要任务之一,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这一健身效果好,趣味性强,易于开展的项目来进行健康教育,对培养大学生体魄强健、身心健康、道德高尚、团结协作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体育游戏对于全面发展学生身体和促进其个性发展和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体育游戏的作用:
2.1集中注意力和提高兴奋性的作用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穿插一些体育游戏或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也可以把一些运动技术寓于游戏中,那么效果也很可观。通过体育游戏,刺激了学生的神经系统,提高了学生的兴奋性,一定程度上也调整了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体育游戏既避免了学生厌倦情绪的出现,同时又有利于运动技术的掌握,既然有这种两全其美的方法,又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像一个巨大的磁场一样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2.2诱导作用
教学过程中,经常有一些比较难的动作,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就感到比较吃力或者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影响了动作的掌握。因此,在学习这些内容之前安排一些练习形式或练习方法与所要学习的内容相接近的游戏,通过游戏使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动作在大脑中有一个总体的印象,这对于新动作的掌握是十分有益的,它起到了诱导练习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于较难动作的恐惧心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情绪高涨,对于新的动作跃跃欲试,当时教师因势利导,就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从而较易掌握所学的动作。比如:在上《跪跳起》这节课的时候,开始使用了《弹钢琴》的游戏,引导学生站着弹琴(纵跳,随音节的高低跳的高度不一样)、半蹲着也可以弹琴,那么还可以有其他发放来弹琴吗?这个时候同学们会很兴奋的告诉老师:“跪着也可以弹”。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初步练习了跪跳起的动作。
2.3热身和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在准备部分都采用统一的模式:慢跑几圈,做一套准备操。虽然这种模式确实有热身作用,但是小学生对于固定的模式往往会产生厌倦心理。所以,我们在准备部分就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展开,使学生很快就活跃起来,此时进行基本部分的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比较经典的游戏《长江、黄河》,这是一个追逐游戏,玩的多了,同学们会减少兴趣,那么做为老师要时刻关注同学们感兴趣的事情,与时俱进,或许换个叫法,学生们就会兴趣大增,所以我将名称换成了《喜洋洋、灰太狼》、《奥特曼、怪兽》等,这样多次进行后同样取得了热身效果,更受同学们的喜爱。
2.4放松作用
众所周知,笑是一种特殊的全身运动,它具有缓解和消除疲劳的作用,使人心情愉快,在一节课的放松部分设计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发笑,运动量又小一点的游戏,笑声使学生全身肌肉放松,消除了精神和神经的紧张,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余兴未尽的感觉,有利于下一次体育课的开展。如:学生比较喜欢感兴趣的“兔子舞”、“街舞”等;有时,还把太极拳中一些简单的动作和呼吸放松相结合。通过这些放松练习使学生在情绪上得到调节,体力上得到更快的恢复。
2.5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自我表现能力的作用
小学的学生很喜欢在老师和同龄面前自我表现,通过表现自己来获得自我满足感。学生在自我表现过程中,既牢固了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也使同学们在体育课中培养了胆量和表现力。体育课中游戏不同于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在做游戏过程中常常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和动脑来达到优胜劣汰的结果。所以,学生为了不想自己在游戏过程中被淘汰,往往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活动开。如在《春种秋收》的游戏中,要求同学们使用不同方式的种和收,老师发给同学物品之后,可以稍加提示,让孩子自己去发挥。有的同学小跑、有的匍匐前进、有的倒爬、个别同学还使出了看家本领打着前桥去种或收,同学们的构想、创造、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充分表现了自我。
2.6提高运动技战术
体育游戏对于学生学习运动技战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运动技战术是以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基础的,体育游戏能有效的培养与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这无疑是为学习运用技战术打下了基础;其次,在技战术运用中,很多都需要多次反复练习才能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但学生往往在多次练习时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果以这些技战术作为素材,采用竞赛的游戏形式来练习,则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2.7德育渗透作用
2.7.1游戏的目的性、思想性,激发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升华
游戏的目的性、思想性,使得大多数的游戏都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改编设计或故事情节渗透,或结合相关的英雄人物、典型事迹,在游戏中营造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样,游戏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感受到先辈英雄们的壮志豪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的过程。使学生更加珍惜美好时光,遵循自然规律,积极科学地锻炼身体,将来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例如:耐久跑教学结合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跨栏教学结合刘翔为亚洲人民争光的光辉一刻。如游戏《大鱼网》,一部分同学扮演围网捕捞的渔民,另一部分扮演活蹦乱跳的鱼儿。孩子们在游戏设计的精巧情节中,体会了捕鱼的过程,了解了渔民网鱼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体验了渔民辛勤劳作的生活。
2.7.2游戏的竞争性、对抗性,加强了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体育游戏的内容有很多是以团队竞赛的形式参与的,都涉及到分组、抗争,个人得分与集体积分密切相关,都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在规定的时间内共同完成一些规定的任务,这对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增强团队凝聚力有显著作用,同时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2.7.3游戏的难度、要求,使学生意志品质得到锻炼
在体育游戏中,经常采用对抗与竞争的形式,有的游戏还具有一定的体力与智力的难度,还可能出现难以坚持的情节。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通常会产生不甘落后的心理,在自我鼓励、自我命令的过程中完成各种练习,通过这些游戏,激发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机智、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等优良品德。
3结束语: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恰当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不仅有利于学生达到练习身体、增强体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情节性,从而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条件和创造条件,根据学生的心理,安排适合学生的游戏,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所安排的运动中,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最终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创新教育与教师观念更新》[J] .探索与求是 2000 04
(2)《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 .中国教育学刊 2000 02
(3)《如何选择体育游戏》胡祖祥[J] .中国教育文萃 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
(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M].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2001
(5)《论创新与创新教育》刘畅[J]. 山东教育科研 2000 Z1
(6)《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李卫国[J] . 天中学刊 1999 04
(7)《心理学》冯忠良[M]. 1994年新世纪出版社
(8)《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策略研究》苏燕华.[J] .体育教育2002.3
(9)《浅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崔雅玲. [J] .体育教学,2001,5.
(10)《体育游戏与人的社会化》孟刚. [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