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让有效预习,为高效课堂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者】 王 琳

【机构】 山东省肥城市桃都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星期五下午第四节课是九年级十一班的物理自习,像往常一样,给学生布置好要做的题目,我也开始做起来。没想到的是,做到第七个题目的时候,竟然把我难住了?从草稿纸上画来画去,就是找不到解题思路,怎么办呢?无奈之下,就拿出了标准答案,可是却看得不怎么明白。我犯愁了,怎么给学生讲呢?犹豫了一会儿,我就打算告诉学生,这个题不用做了。可是,我刚一说出口,一个学生就说出了正确答案。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他给同学们讲了一下,没想到,他的解法很浅显,几乎大多数同学都听懂了。我不由自主的为这个同学鼓起了掌,同学们也把热烈的掌声和钦佩的目光一起送给了这个同学。同时,我把所谓的标准答案解析通过实物投影展示了出来,同学们都看不懂。这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眼下正在进行的课堂改革,说句实话,虽然学校三令五申,必须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来上课(主要是由学生来讲,老师起点拨引领作用)。但是,执行起来,效果并不好,仍然存在两张皮的现象。领导听课、学校组织的公开课,大家用的是新模式,但是平时的常态课,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其主要原因是信不过学生的能力,怕影响教学质量。
  我们学校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达标。先学,也就是指课前的预习。学生预习的好,课堂上的展示就会扎实高效;预习的不好,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久而久之,教学质量就会失去保证。由此可见,课前的预习效果是课堂改革能否成功、能否持久的重要一环。教师要花力气对学生的预习做好指导和帮助。具体说来,预习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按预习学案进行预习
  教师在课前应该为学生精心编制导学案,制订学案时,要避免挖空似的知识罗列,学生只要翻翻课本,比着葫芦画瓢就能完成,这样的预习形同虚设,缺乏思维含量,白白浪费时间。有价值的导学案应该是把每一节教材中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要求学生按照预习提纲进行预习。预习提纲可帮助学生在预习中抓住重点、难点进行自学。带着问题预习,任务明确、目标清楚,有利于抓住要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提纲中感到疑难的问题,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深入研究,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给教师在课堂上的精讲提供了基础,为学生讨论、展示争取了时间。
  二、对于重点内容要划上标记
  不少学生不重视课前预习,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只是走马观花般地浏览一下课本,不重视理解,不重视将现象与概念、规律联系起来,一味的应付,这样的预习达不到预习效果或收效甚微。阅读教材的方法有关键词语重点读、抽象复杂语句反复读、相似知识对比读、重点句子应读熟。如,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是重点,其用词都是非常严密和规范的,修饰和限制的词语确定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预习时要重点读这些词语、反复读这些语句,通过读来理解其内涵和外延,从而达到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目的。其次要边读边思考,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新知识与哪些旧知识有关联、与之相关的旧知识自己掌握得如何、预习提纲提出的问题以及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并力图独立解答,才能达到预习的目的,才能够独立学习。再次要动笔,将通过阅读思考发现的疑难问题写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上课听讲时重点解决这些问题。
  三、认真预习例题和练习题
  预习完课本主要内容后,还要预习例题和课本后面的练习题。看例题的方法不是直接看解答过程,而是先阅读题目,审清题意,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根据所学知识想清楚:用什么方法解才能解得结果,想清楚之后再看答案;对比答案,看看自己的想法跟例题所给的解答过程是否一样,不一样的话再想想例题为什么这样解,有什么优越之处,这样一来自己又可多学一种解法。对于练习题的预习也是很重要的,做练习是巩固知识,培养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打靶场”。
  总之,“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最终着眼于孩子的终身发展需求,为孩子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既然认准了,就让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潜下身子,将学生的课前预习真正落到实处,即使遇到再多的困难,我们也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勇气,在前行的征途上,也许会“山重水复疑无路”,但一定要坚信必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