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一条短信、一张贺卡的殷殷亲情
【作者】 杨晓萍 马会芳
【机构】 潍坊市奎文区樱桃园小学 潍坊市高新区凤凰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记得三月份的一天,一名家长找到了我,说了一件令我吃惊的事:“三八节”这一天,班里学生郑光斌的妈妈,收到了儿子发来的一条短信留言:“亲爱的老妈,今天是是您的节日。时光荏苒,岁月的痕迹无情地爬上了您的双鬓,但它不是衰老的标志。感谢您为全家人尤其是对我无私的付出。祝您节日快乐!”看到这条短信,郑光斌的妈妈当时非常激动。是的,孩子长大了,知道做父母的艰辛,了解父母的苦心了。
这是我校自展开“一袋三卡”以后,为了开发学生自我道德教育的潜能,组织学生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的德育实践活动中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记得3月8日那天,我班的“我们在队旗下的讲话”活动就围绕用短信或贺卡祝福妈妈的节日这一主题展开。大家回顾了妈妈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艰辛,千言万语浓缩成一句句温馨的祝福,一同随短信和贺卡捎给了妈妈。有的学生说:“儿子遥祝远在青岛的妈妈节日快乐。”有的学生说:“现在我以妈妈为自豪,将来妈妈会为我而骄傲。”……记得当时的情景是很感人的。
为了延伸教育效果,利用5月9日母亲节这一契机,我又召开了一次班队会,议题就是建议学生不仅要给妈妈一个有创意的节日问候,还要细心观察妈妈的生活习惯,设计一个长期孝敬父母的活动方案。于是学生们的遐想就便展开了第二次飞跃。
通过一段时间细心的观察,学生高某发现父母天天在外打工,晚上回来得很晚,于是他放弃了下午放学后的课外训练,回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后来那名学生告诉我,他已经会做七八种菜了,父母都很高兴;学生郑某发现,妈妈身体不好,需要天天吃药,却又因为繁忙的工作或繁重的家务经常忘记按时服药,于是他每天把药按时端到妈妈面前,提醒妈妈服下;学生胡某发现妈妈每晚入睡前要长时间阅读书报,他就挑选出妈妈喜欢看的书报,放在她的床头;还有不少学生已把倒垃圾、洗碗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承担下来,并表示要坚持下去。
看到孩子们一天天地改变,变得自律,变得自信,我发自内心的高兴,孩子们似乎没意识到自己的改变,但他们却一直在改变着……
这种改变得益于我们共同的坚持,坚持每天用目标评价自己。有了这些目标,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变得有章可循,不像平时只是口头说教,说过之后不提醒又前功尽弃。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孩子们也会一直改变下去。
通过两年来坚持用星光卡进行评价,我惊奇地发现,学生们的责任心突然间提高了许多,大部分学生尤其是一部分待优生心中每天总是多了一分牵挂,更多了一份责任。他们从中既体会到了爸爸妈妈养育自己的不易,也学会了如何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面对这些,我的心里甚是安慰。
一条短短的信息,一行真情的话语,让我深深感觉到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有了深刻地感受。
我们要追求真实有效的德育
1、转变德育方式,杜绝说教式的德育,在实践中追求德育的真实有效。
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德育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我们传统的德育方式,就是面向学生,利用说教式的方法实施德育,是一种简单的传递和灌输,这种强加给学生的德育,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缺乏情感体验,导致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对德育产生了厌烦情绪,德育效果甚差。而现在让学生利用发短信和设计方案的方式实施德育,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回顾,产生了情感体验:孝敬母亲、关爱母亲,在实践中较好地实现了德育的有效性。
2、利用节日作为教育契机,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让德育真实有效。德育的艺术,要求充满智慧地抓住教育契机,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从而实现德育的真实有效。利用节日这一教育契机,是我校实施德育的一大特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实生活中,如何让学生感受、体验母爱,把对母亲的爱用某种方式表达出来,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是一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我校抓住妇女节和母亲节来实施教育,应该说很有特色,实现了德育的真实有效。
3、注意德育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让德育成为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形成的主要途径。
德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德育的连贯性,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东一枪,西一炮。如表达对母亲的感情,学校安排了妇女节、母亲节对学生实施德育,而且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注意了德育的连贯性和整体性,相信通过连续的对学生实施教育,学生孝敬母亲、关爱母亲能够成为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自觉心理和行动。
4、让德育吸附时代的气息,教会学生生存和做人,开创新时期德育的新思路。
我校通过发短信、赠卡片和设计方案,实现了德育与时代性的综合统一。一个时代,应该有一个时代的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一个时代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选择采用的德育形式,也附有时代烙印。因此,我们应该开创新时期德育的新思路,让德育打上时代性的烙印。教会学生生存和做人,应该是有史以来都十分注重的教育内容,但是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都吸附着时代气息。21世纪,是开放的时代,是个信息化的时代,是一个强调自主创新、张扬个性的时代,那么在对学生实施德育时,我们应该考虑到时代特征和处于时代中人的特点来实施德育。
这是我校自展开“一袋三卡”以后,为了开发学生自我道德教育的潜能,组织学生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的德育实践活动中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记得3月8日那天,我班的“我们在队旗下的讲话”活动就围绕用短信或贺卡祝福妈妈的节日这一主题展开。大家回顾了妈妈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艰辛,千言万语浓缩成一句句温馨的祝福,一同随短信和贺卡捎给了妈妈。有的学生说:“儿子遥祝远在青岛的妈妈节日快乐。”有的学生说:“现在我以妈妈为自豪,将来妈妈会为我而骄傲。”……记得当时的情景是很感人的。
为了延伸教育效果,利用5月9日母亲节这一契机,我又召开了一次班队会,议题就是建议学生不仅要给妈妈一个有创意的节日问候,还要细心观察妈妈的生活习惯,设计一个长期孝敬父母的活动方案。于是学生们的遐想就便展开了第二次飞跃。
通过一段时间细心的观察,学生高某发现父母天天在外打工,晚上回来得很晚,于是他放弃了下午放学后的课外训练,回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后来那名学生告诉我,他已经会做七八种菜了,父母都很高兴;学生郑某发现,妈妈身体不好,需要天天吃药,却又因为繁忙的工作或繁重的家务经常忘记按时服药,于是他每天把药按时端到妈妈面前,提醒妈妈服下;学生胡某发现妈妈每晚入睡前要长时间阅读书报,他就挑选出妈妈喜欢看的书报,放在她的床头;还有不少学生已把倒垃圾、洗碗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承担下来,并表示要坚持下去。
看到孩子们一天天地改变,变得自律,变得自信,我发自内心的高兴,孩子们似乎没意识到自己的改变,但他们却一直在改变着……
这种改变得益于我们共同的坚持,坚持每天用目标评价自己。有了这些目标,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变得有章可循,不像平时只是口头说教,说过之后不提醒又前功尽弃。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孩子们也会一直改变下去。
通过两年来坚持用星光卡进行评价,我惊奇地发现,学生们的责任心突然间提高了许多,大部分学生尤其是一部分待优生心中每天总是多了一分牵挂,更多了一份责任。他们从中既体会到了爸爸妈妈养育自己的不易,也学会了如何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面对这些,我的心里甚是安慰。
一条短短的信息,一行真情的话语,让我深深感觉到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有了深刻地感受。
我们要追求真实有效的德育
1、转变德育方式,杜绝说教式的德育,在实践中追求德育的真实有效。
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德育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我们传统的德育方式,就是面向学生,利用说教式的方法实施德育,是一种简单的传递和灌输,这种强加给学生的德育,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缺乏情感体验,导致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对德育产生了厌烦情绪,德育效果甚差。而现在让学生利用发短信和设计方案的方式实施德育,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回顾,产生了情感体验:孝敬母亲、关爱母亲,在实践中较好地实现了德育的有效性。
2、利用节日作为教育契机,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让德育真实有效。德育的艺术,要求充满智慧地抓住教育契机,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从而实现德育的真实有效。利用节日这一教育契机,是我校实施德育的一大特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实生活中,如何让学生感受、体验母爱,把对母亲的爱用某种方式表达出来,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是一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我校抓住妇女节和母亲节来实施教育,应该说很有特色,实现了德育的真实有效。
3、注意德育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让德育成为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形成的主要途径。
德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德育的连贯性,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东一枪,西一炮。如表达对母亲的感情,学校安排了妇女节、母亲节对学生实施德育,而且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注意了德育的连贯性和整体性,相信通过连续的对学生实施教育,学生孝敬母亲、关爱母亲能够成为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自觉心理和行动。
4、让德育吸附时代的气息,教会学生生存和做人,开创新时期德育的新思路。
我校通过发短信、赠卡片和设计方案,实现了德育与时代性的综合统一。一个时代,应该有一个时代的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一个时代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选择采用的德育形式,也附有时代烙印。因此,我们应该开创新时期德育的新思路,让德育打上时代性的烙印。教会学生生存和做人,应该是有史以来都十分注重的教育内容,但是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都吸附着时代气息。21世纪,是开放的时代,是个信息化的时代,是一个强调自主创新、张扬个性的时代,那么在对学生实施德育时,我们应该考虑到时代特征和处于时代中人的特点来实施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