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作者】 廖 钦
【机构】 四川省邻水县鼎屏镇第三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奠基义务。我们不仅要这种思想准备,还要想方设法付诸行动:培养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是前提。同时,还要授予学习方法,做到读练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 自学能力 培养
自学能力是竞争力中的核心力量,是学生将来立于不败之地重要法宝。小学语文作为奠基学科,理所当然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能力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创设诱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一定途径对学生进行小学语文学习方法的传授,使小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在这几年的“新课改”实践中,我特别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由被动接收学习方式转为主动探索学习,这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地提高,还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
一、培养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参与是学习的前提,特别是心智的参与,才能保证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对于小学生,由于方法缺乏,知识基础也较薄弱,加之好动个性,我们有必要将学习置于一定活动中,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学习。这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的那样:“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儿童,即①解放儿童头脑,使之能思;②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③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④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这就要求我们创设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意识,使其主动参与学习。针对我班学情,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优等生对自学辅导模式的学习劲头足,兴致勃勃,情绪高涨,课堂进行自学汇报时,唯恐落后,争取表现自我的机会,越学越感兴趣,常常不满足于教学内容的提示而提出质疑,相互交流,学得其乐融融;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却常是面对学本的思考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谈起,上课时耷着脑袋,好象自学汇报与他们无关,主动参与更谈不上。这使我认识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前提和基础。于是,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时除围绕教材内容备之外,更重视“备方法”,注重学法指导。在每节课约有二十分钟左右的自学时间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辅导中下层学生,在巡视时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要相机引导,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告诉他们即使讲错也没关系,可由老师指导或同学来发言补充。并及时肯定学生的微小进步,着力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强化自学愿望。真正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分步到位,由不会学到会学、乐学,变被动为主动。经过反复训练,现在上课时,班级学生基本上敢大胆发言,收效明显。实验证明:学生如果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体验到有所发现的自信感,则会增强主动参与的意识,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课堂教学效益也自然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读练结合致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们要更新观念,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以教师引导为主线,以能力优化为主标的教学思想。语文是阅读的学科,要让学生认识到“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意义,读既是方法,更是钥匙,是帮助学生走进语文殿堂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读”这一环节中,我指导学生在知道自学目标、自学程序、自学内容后先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脉络,感知课文的内容。非重点段落让学生采用粗读、泛读、速读,重点段落则采用精读、细读、朗读或感情读。以多种形式的读法贯穿于每一节课,并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划批。通过这样引领,不仅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的词句内容,领悟文章内涵,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读是前提。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到扎实的知识,我们还要加强“练”的设计,让学生“读”、“练”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在阅读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先将学本上的“自学提示”对照课文内容,通过“读—解—析—评—读”的方法,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段落或句子,或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词语,或就课文的内容、语言、写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例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时,学生通过自学,分析了文中的字、词、句、段落,还能指出作者的写作特色,点出作者运用了时间词“一会儿”、“两三分钟”,连接词“忽然”、“接着”,把文中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快描述得生动形象,使人如临其境。这样的“读练”既使学生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又避免了使语文课变成答题课。
三、鼓励质疑学习,创建民主愉悦课堂
学起于思患无疑。小学生自学时,很多是只读不思,没有思考习惯,更不会主动质疑。所以,我们有必要创建和谐、民主、愉悦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心理自由和安全,再诱导学生思考。这样,学生就会放开束缚而思维驰骋。我们知道,教师能否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加工反馈信息时能否做到以诚相见,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是众多因素的一种微妙而又波动的反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但着力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进行自学汇报的能力,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敢问、善问的学习习惯,满足儿童自我表现的需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快。例如学习《跳水》一课时,当学生围绕文中“船长拿枪逼孩子跳水”这个做法好不好时,大部分学生都说好。但有一学生提出不同看法说:“我认为‘跳水’并不是好办法,船长这样做心太狠。我觉得可以让一个力气大的水手赶快爬到最高的横木上,把孩子抱下来”。结果是同学们哄堂大笑,这个学生不知所措。我首先表扬这位学生敢于说出不同的想法。然后让其它学生补充发言,还有没有别的好办法,最后我给予耐心指点,使学生的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当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还不止这些举措,也不是几天就能达到目的,我们需要持之一贯,长期努力,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做到相机辅导、实时点拨。这样,不仅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主动、愉快、扎实,既利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还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程异,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江西教育,2010年Z3期。
[2]许汉,小学语文教学自学能力的培养[M].广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4月。
[3]李建青,浅谈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1年20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自学能力 培养
自学能力是竞争力中的核心力量,是学生将来立于不败之地重要法宝。小学语文作为奠基学科,理所当然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能力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创设诱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一定途径对学生进行小学语文学习方法的传授,使小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在这几年的“新课改”实践中,我特别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由被动接收学习方式转为主动探索学习,这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地提高,还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
一、培养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参与是学习的前提,特别是心智的参与,才能保证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对于小学生,由于方法缺乏,知识基础也较薄弱,加之好动个性,我们有必要将学习置于一定活动中,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学习。这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的那样:“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儿童,即①解放儿童头脑,使之能思;②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③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④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这就要求我们创设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意识,使其主动参与学习。针对我班学情,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优等生对自学辅导模式的学习劲头足,兴致勃勃,情绪高涨,课堂进行自学汇报时,唯恐落后,争取表现自我的机会,越学越感兴趣,常常不满足于教学内容的提示而提出质疑,相互交流,学得其乐融融;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却常是面对学本的思考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谈起,上课时耷着脑袋,好象自学汇报与他们无关,主动参与更谈不上。这使我认识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前提和基础。于是,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时除围绕教材内容备之外,更重视“备方法”,注重学法指导。在每节课约有二十分钟左右的自学时间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辅导中下层学生,在巡视时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要相机引导,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告诉他们即使讲错也没关系,可由老师指导或同学来发言补充。并及时肯定学生的微小进步,着力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强化自学愿望。真正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分步到位,由不会学到会学、乐学,变被动为主动。经过反复训练,现在上课时,班级学生基本上敢大胆发言,收效明显。实验证明:学生如果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体验到有所发现的自信感,则会增强主动参与的意识,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课堂教学效益也自然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读练结合致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们要更新观念,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以教师引导为主线,以能力优化为主标的教学思想。语文是阅读的学科,要让学生认识到“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意义,读既是方法,更是钥匙,是帮助学生走进语文殿堂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读”这一环节中,我指导学生在知道自学目标、自学程序、自学内容后先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脉络,感知课文的内容。非重点段落让学生采用粗读、泛读、速读,重点段落则采用精读、细读、朗读或感情读。以多种形式的读法贯穿于每一节课,并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划批。通过这样引领,不仅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的词句内容,领悟文章内涵,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读是前提。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到扎实的知识,我们还要加强“练”的设计,让学生“读”、“练”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在阅读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先将学本上的“自学提示”对照课文内容,通过“读—解—析—评—读”的方法,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段落或句子,或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词语,或就课文的内容、语言、写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例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时,学生通过自学,分析了文中的字、词、句、段落,还能指出作者的写作特色,点出作者运用了时间词“一会儿”、“两三分钟”,连接词“忽然”、“接着”,把文中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快描述得生动形象,使人如临其境。这样的“读练”既使学生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又避免了使语文课变成答题课。
三、鼓励质疑学习,创建民主愉悦课堂
学起于思患无疑。小学生自学时,很多是只读不思,没有思考习惯,更不会主动质疑。所以,我们有必要创建和谐、民主、愉悦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心理自由和安全,再诱导学生思考。这样,学生就会放开束缚而思维驰骋。我们知道,教师能否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加工反馈信息时能否做到以诚相见,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是众多因素的一种微妙而又波动的反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但着力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进行自学汇报的能力,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敢问、善问的学习习惯,满足儿童自我表现的需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快。例如学习《跳水》一课时,当学生围绕文中“船长拿枪逼孩子跳水”这个做法好不好时,大部分学生都说好。但有一学生提出不同看法说:“我认为‘跳水’并不是好办法,船长这样做心太狠。我觉得可以让一个力气大的水手赶快爬到最高的横木上,把孩子抱下来”。结果是同学们哄堂大笑,这个学生不知所措。我首先表扬这位学生敢于说出不同的想法。然后让其它学生补充发言,还有没有别的好办法,最后我给予耐心指点,使学生的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当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还不止这些举措,也不是几天就能达到目的,我们需要持之一贯,长期努力,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做到相机辅导、实时点拨。这样,不仅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主动、愉快、扎实,既利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还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程异,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江西教育,2010年Z3期。
[2]许汉,小学语文教学自学能力的培养[M].广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4月。
[3]李建青,浅谈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1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