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小学音乐审美教育
【作者】 刘海珠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一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并没有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很好地贯彻,主要表现在没有把音乐这门课程真正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课程。我结合十多年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实际经验,从以下五各方面浅谈小学音乐审美教育。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这一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的画面,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全部精力都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动觉、想象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的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的一个阶梯。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学生听到了一首节奏强烈、富有动感的音乐,好像真的有许多玩具兵在走路、摇摆、玩耍,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产生情感表现、行为表现得冲动。于是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你愿意表演哪个玩具就表演哪个玩具,你愿意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同学们都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设计动作,积极地、认真地参与表演。就这样全体学生都变成了一个个不一样的玩具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例如:在低年级唱游课中有一首《我的小宝宝》的歌曲,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抒情优美,描写了一位妈妈在哄孩子睡觉时的场景,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强烈的依赖之情,营造了一个温馨又美好的家的氛围。这首歌我就让学生来表现,“假如你是爸爸(妈妈),你会怎样哄你的小宝宝睡觉?”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组成临时家庭,用歌声、表情、动作、造型来表现这首歌曲。学生的表现没有好与不好,只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都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掌声,就达到了教学目的。最后我还让学生思考:妈妈对你是这样的关心,那么你该怎样回报妈妈呢?学生是很聪明的,马上都能回应老师的问题,学生的回答都是表达了自己对妈妈深深的爱,和对妈妈的感谢,此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能力。我在教学中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例如:在欣赏《快速波尔卡》这首乐曲时,我让十名学生为一组,通过表演性的动作来表现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并鼓励他们进行创作,来丰富乐曲的时间、场景、人物、事件;在扮演角色中,我又鼓励学生可以一人扮演多种角色,于是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段舞蹈;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首诗;有一小组还创设了多个场景:火车站、大草原、田野、农庄、森林等等。在表演中,学生自由地、大胆地表现出了对乐曲的独特理解,充分感悟到了音乐的魅力,让我不得不赞叹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创作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审美评价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审美属性、审美价值所做出的判断,评价包括人对事物的认知和情感的反应等。我在音乐教学课堂上充分与学生沟通信息,对这堂课进行评价。例如:在课堂上每一小组展示表演之后,我们都要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教师总结,自我评价主要是由自己小组成员进行设计理念的介绍;他人评价是由观看表演的同学们发现他们的优点以及不足;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对自己有所认识,也能够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便于发挥自己的优点,吸取别人的优点,从而改善自己的不足,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最终有效地进入音乐审美状态。
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更能让他们的情感随着音乐的情感而起伏,充分发挥自己智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审美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从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去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提高音乐鉴赏力,从而净化人的心灵。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这一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的画面,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全部精力都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动觉、想象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的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的一个阶梯。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学生听到了一首节奏强烈、富有动感的音乐,好像真的有许多玩具兵在走路、摇摆、玩耍,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产生情感表现、行为表现得冲动。于是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你愿意表演哪个玩具就表演哪个玩具,你愿意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同学们都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设计动作,积极地、认真地参与表演。就这样全体学生都变成了一个个不一样的玩具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例如:在低年级唱游课中有一首《我的小宝宝》的歌曲,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抒情优美,描写了一位妈妈在哄孩子睡觉时的场景,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强烈的依赖之情,营造了一个温馨又美好的家的氛围。这首歌我就让学生来表现,“假如你是爸爸(妈妈),你会怎样哄你的小宝宝睡觉?”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组成临时家庭,用歌声、表情、动作、造型来表现这首歌曲。学生的表现没有好与不好,只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都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掌声,就达到了教学目的。最后我还让学生思考:妈妈对你是这样的关心,那么你该怎样回报妈妈呢?学生是很聪明的,马上都能回应老师的问题,学生的回答都是表达了自己对妈妈深深的爱,和对妈妈的感谢,此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能力。我在教学中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例如:在欣赏《快速波尔卡》这首乐曲时,我让十名学生为一组,通过表演性的动作来表现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并鼓励他们进行创作,来丰富乐曲的时间、场景、人物、事件;在扮演角色中,我又鼓励学生可以一人扮演多种角色,于是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段舞蹈;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首诗;有一小组还创设了多个场景:火车站、大草原、田野、农庄、森林等等。在表演中,学生自由地、大胆地表现出了对乐曲的独特理解,充分感悟到了音乐的魅力,让我不得不赞叹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创作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审美评价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审美属性、审美价值所做出的判断,评价包括人对事物的认知和情感的反应等。我在音乐教学课堂上充分与学生沟通信息,对这堂课进行评价。例如:在课堂上每一小组展示表演之后,我们都要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教师总结,自我评价主要是由自己小组成员进行设计理念的介绍;他人评价是由观看表演的同学们发现他们的优点以及不足;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对自己有所认识,也能够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便于发挥自己的优点,吸取别人的优点,从而改善自己的不足,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最终有效地进入音乐审美状态。
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更能让他们的情感随着音乐的情感而起伏,充分发挥自己智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审美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从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去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提高音乐鉴赏力,从而净化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