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简论中等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

【作者】 张晓羽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劳动技工学校

【摘要】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中职教育界对其认识逐步提高的过程。梳理我国中职教育的历史发展史,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可以提高我们对中职教育发展趋势的认识,更加明确如何处理当前中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历史发展 改革
【正文】
  
  一、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
  (一)早期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发展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我国东南沿海及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率先创办了一批中等职业学校。从1980年到198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各地共兴办了中等职业学校。多年来,这些学校通过校际协作会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校际合作,共同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经验不足,重视不够,以及中职职业学校在办学中尚存在着政策不配套、发展不平衡、办学条件不足、专业特色不明显等问题。近年来,经过改革和发展,部分中职职业学校逐渐从旧模式中走了出来,经过改革已经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战线上重要办学力量。
   (二)“双起点”、“双证书”的探索与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对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经济的发展又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在这种背景下,探索一条高中毕业程度起点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之路,成为职业教育战线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1991年1月,在全国试办高中起点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当时,国家对试办学校的基本要求是“双起点”、“双证书”,即学校招收普通高中起点和相当于高中阶段的职业学校起点的毕业生,学生毕业时既获得大专学历证书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经过几年的探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双起点、双业制、双证书、订单式”中等职业办学道路。
   (三)办学规模快速扩张阶段
  1999年1月,为了逐步把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计划、入学考试和文凭发放等方面的责权放给省级人民政府和学校,便于省级人民政府在国家宏观指导下,对本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现有资源进行统筹。此项改革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专科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专科教育向中等职业教育转变的步伐。
  2000年1月,为大力推进中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强学校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管理,教育部提出了我国中职高专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它成为此后我国中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002年7月,第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并逐步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要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这次职教会议与其后颁发的配套文件,构成了新世纪初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基本政策思路和总体改革方向。会后,教育部指导各中职学校从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专业试点、实训基地、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2004年2月,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三次全国中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概括了中职教育界对中职教育形成的共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从1999年到今,我国中职教育的规模得到迅速扩大,已经占据我国中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办学原则上,我国中职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机制、多种模式。这一举措整合了我国现有的中等教育资源,有利于中职教育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举办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有:短期中职职业学校、职业技术学院、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设立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具有中等学历教育资格的民办学校等。
  二、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就
  1.确立了中等职业教育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法律法规上来看,我国中职教育由中等教育的补充地位已经成为中等教育主渠道的组成部分。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建立中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问题。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中等专业学校实施。”第一次确立了中职教育的法律地位。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中职教育是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中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
  从经济社会发展上来看,发展中职教育对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发展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就业再就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因此,我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确立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战略重点地位。2002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十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强调要从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大力推进中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5年11月,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期间走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使我国中职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2.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经过近几年探索,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中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日益清晰。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推进中职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中职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促进中职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推动中职学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这些中职教育的办学思路,已逐步成为各级政府和中职教育界的共识,并引导着中职教育不断深化体制、运行机制和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3.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多元化,办学规模迅速形成。在办学体制方面,打破了单一的政府办学格局,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行业、企业和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这种办学体制促进了中职教育办学规模的快速发展。中职教育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为我国中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国家计委,1999。
  [2]《关于加强中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2000。
  [3]《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育部、财政部,2006。